2025-10-15 02:18:36
9-11 by Keith Mayerson
做本职工作最讨厌的一点就是明明2025年都还没结束,大脑就开始活在2026年。赶紧趁这两天工作不饱和写一写我的Q3流水账!
七月初国庆节周末俄亥俄的朋友来纽约散心。朋友喜欢逛美术馆博物馆,于是长周末我们一口气逛了4个!古根海姆和Cooper Hewitt正好每年用公共图书馆的culture pass去一次,这俩都是看建筑本身,后者是卡内基之前的豪宅。里面的展品我通常都看不出个所以然。去大都会时适逢萨金斯特展,在隔壁展厅一扭头看到《X夫人肖像》白皙肩颈闪闪发光的一瞬间还是很震撼,肖像的背后是19世纪的穿衣不自由和当年的艺术鉴赏“键盘侠”,读起来又好笑又悲哀。大都会的布展相比其他阳春白雪美术馆更大众化,所以每次看特展都觉得很有收获。在网上都找到一切答案的现在,能慢慢地在展厅里看到画作本身和串联起来的画家生涯还是很美妙的体验。The Drawing Center是在Soho附近逛街偶然发现的,不收门票,当时是Harlem文艺复兴时期的现代主义画家Beauford Delaney的展,活泼的色彩也看得人心情愉悦。
七月中旬带两只小的貂貂去长岛的兽医洗牙(一共$1400保险还不包 TAT),它们洗牙的空档去了一趟传说中的East Hampton,吃了史上最贵且普通的龙虾卷。
趁Prime day买了beberoad R8狗狗推车*(7月的折扣价格是税前$327.99;这是个国产品牌淘宝上也要$300了所以还挺划算的),家属研究了好多款这款网布位置够低且有三面都可以让貂貂看到外面,虽然小贵但是质量的确很棒,这样我们去公园就不用开车出门,我们也可以多走路,且走到公园那一程貂也很激动很开心。
happy gugu customers
七月在电影院看了两部电影。亚洲电影节上刘若英主演的新片《我们意外的勇气》属于看的时候有被成功催泪,但回想其实全是男导演自我感动的电影。Japan Society放了《情书》30周年4K修复版,中山美穗和小樽都太美了,好久没看这么纯爱的电影了旁边观众默默擦眼泪的时候意识到我的中年心已经僵硬了……
写完上一篇十年衣橱系列忍不住进行了一系列衣服保养活动,给坏掉的靴子换了鞋跟,用小捌推荐的bick 4 leather conditioner*擦了madewell transport tote后接下来这几月又开始密集使用,一股脑儿什么都能装下,依然实用。
今年夏季餐厅周尝试了三家店:
SEA by Jungsik(~$100/pp):米三Jungsik的东南亚风味姐妹店。服务水准是有向米其林看齐的,但是餐厅周的分量俩人吃有点少,还额外加了个脆皮猪。菜式是有新意的,但是纽约好吃的泰国菜还是太多了,不是会惦念着再去的那种餐厅。
Pylos(~$60/pp):餐厅周的菜单能吃到扶墙出的希腊菜,好吃!后来又去了一次点招牌菜反而没有餐厅周好吃。旁边的Tompkins Square Park真的太美好了,可以看人,看狗(狗公园有大狗小狗两区任君选择),看素质极高的街头艺人,目前暂列本人曼哈顿最爱公园!
Crown Shy(~$85/pp):菜式和味道都让人想再去吃的米一,开放厨房时不时能听到《熊家餐馆》同款喊号子。穷鬼等待冬季餐厅周再去薅羊毛哈哈
八月发现右脚骨头有个很小的裂痕stress fracture,大概是搬来后有时候穿没有支撑的平底鞋走路太多日积月累的后果。拍完片当天马上去店里试了chatGPT推荐的运动鞋,最后买了New Balance 1080*(喜欢蹲折扣的我正价买鞋这事鲜有发生,说明真的很不舒服了)。接下来俩月一直都是运动鞋不离脚。恢复期间在家工作了一周感觉自己即便找工作也得找个hybrid一周出门几天,fully remote还是不适合我。
八月分别接待了匹兹堡朋友和另一位俄亥俄的朋友,一年一度和朋友们量贩式catch up。在Greenpoint逛了好久之前youtube刷到的jubilee marketplace,这个超市的20 gram cafe要是正好在附近逛还挺值得顺便吃一吃的,有物美价廉的cheesebudger slider还有泡面机,要是住在附近晚上饿了下楼吃个宵夜会很有在亚洲生活感觉吧(就是9PM关门还是有点早)!
八月结束前给自己买了心心念好几年的LG StanbyME 2闺蜜机*!其实第一代我就种草了,但是家属觉得$1000多到买个分辨率比显示屏还差的电视不划算,于是就等到2代升级到了1440p (QHD) 买了。劳工节折扣后1000刀出头。买完后俩人都觉得真香,属于突破我们预期的香,满足我们家对电视的需求(我出国后从未拥有过电视……)。争取黑五前详细写一篇测评!
九月生日月一开始托友友的福二刷了maybe happy ending,刚好是争议很大的新男主的第一场表演,看完觉得音乐剧本身依旧出众,但是原卡男主darren最佳男主奖也拿得实至名归,一对比的确唱得好很多。女主妹妹则是天籁依旧!俩人后台营业都好认真很可爱。在电影院重温了《哈尔的移动城堡》,以及第一次看《穿越时空的少女》,看完后者居然很有共鸣,即便可以穿越时空,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世界的动机,17岁少女们生活里头等大的事不就是起不来的床,考不好的试和说不出口的表白了嘛。
九月也是抠抠搜搜过丰富文化生活的一个月,和即将离职的同事妹妹去了野口勇博物馆(每月第一个周五免费参观)、周中请假去看了Japan Society的盐田千春的Two Home Countries展览(这两位日裔艺术家的创作其实都触及到了“家乡他乡”这个概念,在最近的时政下接连看很有感触)、惠特尼Free Friday Nights看到了几副O'Keeffe先前没见过的画,甚至在布鲁克林Metropolitan Avenue地铁站也遇到了很妙的马赛克作品。九月还做了月饼分发给亲近的朋友们(关税之下月饼感觉是烘焙人回报最高的类别),也收到了朋友们超级贴心的小恩小惠,点亮了生日月。家属给我买了新的麦克风更新换代,按照我的指令买了MetroCard卡包*(这种奇奇怪怪的东西自己花钱买舍不得,但别人送就很合理 ^^)。
野口勇博物馆里最喜欢的是这个户外空间
这个季度很满意的消费除了stanbyme和狗狗推车以外,就是MUJI的玻璃水瓶,有了过滤水龙头后发现每次上下楼接水好累,这个10刀的水瓶完美解决了在卧室想喝水的问题,上面有个塑料盖也防尘。本来还想找个更好看的,但是最终价格和外貌都兼顾还得是MUJI。宝拉甄选的面霜也用完了,尝试了韩国APLB和优色林Q10这两款,两个都很喜欢,APLB适合白天用,有烟酰胺帮助控油。优色林这款晚上用非常滋润(白天用有点油),冬天可能也可以当日霜。两款都不致痘又平价。
七月起房租涨了$125 (5%),用ynab看了下今年前六个月支出也同比2024年高了5%,于是根据俩人新的工资增加了GUGUFAM的共同账户投入,也终于克服拖延症把车贷转到了家庭账户。六月底作为试验品把我自己的phone bill换成了visible,一个月20刀最基础plan,在纽约信号也很好(想试试信号的朋友可以先免费试用15天,需要的话欢迎用我的referral code 66RNGPG!)。最近几次旅行发现出境买限时esim会比t-mobile自带的国际漫游好用很多,所以最基础的visible plan就够用了。但是我一个人换出去后t-mobile的账单好像也没啥变化= = 主要还是家属妹妹的devices有各种无用的费用需要取消掉,解铃还须系铃人,就是每个月看到话费真的会心疼一下。九月还好订了明年一月去新奥尔良参加家属朋友婚礼的酒店,机票用BILT的里程换的。
这几年已经逐渐lost track自己到底几岁,而且平时就时常主动犒劳自己去吃一吃Burrow的小蛋糕,所以生日也没有吃蛋糕的习惯,所以每年生日显得更没有仪式感了。总是看到体检报告上的数字才会有长一岁的实感,希望自己可以继续像丢了身份证一样活着~
View fullsize2025-07-25 08:31:32
第10086次卸载小红书后又开始在substack、reddit,甚至是google map(?)上寻求dopamine hit。通勤路上不狂刷社交媒体反而激发出一些想记录的内容。比如在substack上看到一篇关于旧衣服的回顾后意识到自己在google sheet上记录每一笔衣橱相关消费也整整十年了。所以想开一个系列来记录那些10年的搬家过程中浪里淘沙,依然陪伴着我的衣服。
body: 100% silk; lining 100% polyester | purchased in 2014
有这个想法的那个瞬间刚好穿着这件madewell连衣裙做周末清洁,就从她开始说起。翻出邮箱里古老的订单确认邮件——购买时间显示 Sep 21, 2014, 1:32AM。
(天啊,我怎么凌晨1点半还在网上下单!现在的我绝对不会在容易冲动消费的夜晚购买任何物品的,而且睡醒后通常都不想买了)
9月21号恰好是生日前几天,大概是已经觊觎这件夏款的连衣裙很久了,好不容易等到夏末折扣季的价格最低点,但天秤座的我依然在纠结要不要买。
75美金对于当时房租也只要3、400刀的我算是价格不菲。我还把网页发给了我妈让她远程参谋,她也很喜欢上面的印花,发语音嘱咐我说一定要买,当作“妈妈送你的生日礼物”。其实也没有“妈妈送的生日礼物“一说,毕竟读书时候的每个月生活费都是一次性打来的(为了省银行的汇款手续费)。那时候也没有记账的习惯,但依稀记得每个月在村里的花销在1000美金左右。在100美金还很经得花的年代,毕业前夕还没有收入的我,买一件$75美金的裙子实在需要有个信赖的人推波助澜 XD
收到之后果然很是喜欢,盲选的尺码也刚好合适,整条裙子都有内衬,胸前有细微的立体褶皱,每一个折痕都是车线缝成的,十年过去依旧规整立体。表面的花色也是一株株完整的花卉水彩画,像极了那种vintage flower book里的插页。虽然是丝质的,但维护起来并不娇气,每次手洗完晾干还是保持着那种轻飘飘的柔软质地。还有一个能让她保留十年的原因可能是她底色就是鹅黄色的,丝质衣服容易变黄的缺点也被掩盖了。
via etsy
在租的房子里办生日聚会的那天收到了“妈妈的生日礼物”,自己悄悄在房间里对镜自拍了一张。可能在村里有“精致羞耻症”,翻看那天照片和蛋糕们的合影最终穿的是黑白条纹的j.crew maxi dress。那年刚开始跟着下厨房和YouTube自学烘焙不久,给自己和同届的朋友们做了三个(!)生日蛋糕——舒芙蕾乳酪、双层草莓奶油蛋糕和四层颜色的彩虹蛋糕(现在根本懒得给自己做蛋糕,或许就是过去把quota都用完了)。23岁的我还非常在意“需要有腰线”这件事,还特意拿了条细的编织细节皮带围在腰间掐出腰线,哈哈!
和腰带经常同时出现的是也有编织元素的天蓝色高跟草编凉鞋。好像是在modcloth这个复古风格的网站买的,依稀记得穿太久后脚跟会被磨破。现在可吃不了这种苦了。2015年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春假,我还带着这套搭配去了波多黎各,这趟旅行快乐和痛苦参半,当时和伴侣之间产生了很大的信任裂缝,现在想来我的很多coping mechanism也是极其幼稚且自私的。同去的大学朋友们早已没有联系,我也从那一年的经历里学会不再轻易评价别人的感情决定,在他人需要时候就尽可能倾尽全力陪伴支持。11年过后,居然还和同一个人在一起,每天忙碌的日常也还有让人期待的瞬间。一个decade说长也不长,很难下结论是否做出了“对”的决定,只能说当时在异乡,没有安全感,也没有支持网络的自己跟随着内心的声音做出了判断。
2015
初来乍到的我像一块海绵,每天都在努力吸收这里的日常。学着怎么点subway(在heinz老家却连ketchup都不会讲,只会指着红色塑料瓶说tomato sauce),照搬家属的选择在chipotle点餐,鹦鹉学舌般的在five guys说"all the way”,在韩国人开的oishii bento认识夹奶油奶酪的美式寿司,当大学女子橄榄球队的魁梧室友问我what’s up的时候愣住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等她走了赶紧谷歌如何正确回应我人生中的第一个small talk。
2013年到2016年也是我最频繁光顾madewell的年份,那时候还会和同届的中国女生周末坐1个小时多的bus去商场逛街,一去就是一天。村里商场里没那么商务,也不太trendy的品牌并不多,madewell的衣服足够基础,但又有一些民族、西部、自然的细节让我着迷。店里也不像abercrombie & fitch 一样充斥着刺鼻的香味和吵杂的音乐,嘎吱作响的木地板和航海装饰让人觉得轻松自在。脱离了国内商场营业员老是屁股后面的环境,可以自己亲手感受不同的面料也没有一定要买的压力。买的最多的类别是各种条纹衫、peasant tops和皮具。在美国买的第一个正经的真皮包包就是2014年毕业前夕买的madewell transport tote,陪我去了很多场面试和第一份工作。madewell网页上的labels we love也如同杂志让我触及到那些村里商场里没有的品牌和风格,例如我就是通过madewell和sezane在2014年的联名第一次知道了这个法国品牌(这个系列里的tweed coat我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时候sezane的SKU没有现在那么多,每一件都会欣赏好久。我也因为madewell/j.crew的商业新闻,见证了私募公司的短视造成的衣服质量越来越糟糕的现实。
2015年毕业后开始上班,这件连衣裙在相册里的出现次数也越来越少,可能在空调很冷的办公室穿嫌短,留下的照片都是旅游或者周末出去玩。更多没有记录下来的,是出门前蹬上白色的birkenstock madrid就可以散步买菜。
11年后的今天,我更偏爱midi长度的连衣裙,不用担心通勤时座位接触皮肤,也不用顾及地铁站里的妖风。但是超过35度的高温,周末还是经常毫无犹豫地拿起她。不再需要显示腰线,也不再顾及自己有些粗壮的小腿(20岁出头也自我意识过剩觉得腿太粗,现在回看简直太细了好嘛,哈哈)。那只transport tote,几周前还想着要不要送去goodwill,但是看着上面留下的时间印记,都走到捐赠点门口了却还是舍不得。至于madewell,已经很少再从她们家买衣服,最近的一次消费记录是2023年买的perfect vintage wide-leg jeans*。我很喜欢madewell的年份,设计师是Somsack Sikhounmuong,他在2017离开J.Crew和Madewell后加入了Alex Mill,而当下衣柜里拥有的件数仅次于优衣库恰好是Alex Mill (thanks to the amazing sample sale earlier this year!),也是学生时代最喜欢牌子的某种延续吧。
2025-07-04 02:41:38
四月一开始就连忙准备回国、婚礼和旅行的杂事,有时候午休都要跑出去极速买些礼物。买的最成功是给表妹们的jellycat(谁能不爱?!)和给好朋友的devocion咖啡豆。给妈妈买了个mulberry mini zipped bayswater,近几年反倒降价的mulberry,皮质依然很好,这款小小的自重够轻,所以很适合没那么高的妈妈。
四月底回国后先在上海停留了一天,倒时差睡醒已经晚上八点多,赶紧带着第一次来中国的家属走马观花看了外滩和南京路,大半夜去很久以前羊肉串结果发现都是不睡觉的韩国人在等位。这次一到上海就是AQI超过100灰蒙蒙的天,在外面呆几小时喉咙就发干发痒,以为自己是扁桃体发炎了,结果回到酒店在空调房里呆一会就没事了。纽约的空气已经比中西部差很多了,AQI上了80的日子如果天气不热我都想戴口罩出门。没想到国内南方的空气污染也这么严重了。有一天傍晚和家人吃完饭去附近公园散步,空气是肉眼可见的浑浊,走了一会又嗓子疼,我看了眼AQI是155,结果公园里大家跑步的、跳广场舞的都照常……好在吸了几天就习惯了:)
4月30日可算折腾完了第二次婚礼,具体在播客里聊了大家可以去听~前期花了不少时间给家属选西装都没找到合适的,结果他最后把现有的西装拿去韩国裁缝阿姨店里,把太肥裤管改窄了一些,结果比上千刀的西装都要合身。
回温州后吃得特别好,蚕豆和笋都当季,在家每天都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海鲜和大量蔬菜,还吃了盘菜生!刚上班那几天发现每一条通勤的裤子穿着都腰围都松了(上了一个月班就又回到了紧紧的状态),我怀疑美国空气里是不是有激素。人只要不工作也完全不会馋甜点,吃了好多当季的枇杷和山竹超级满足。一旦尝过了新鲜的,回来后虽然在中国超市也看到枇杷山竹,价格高又没那么新鲜,毫无购买欲。在家就和我爸在公园菜场闲逛,看我爸朋友在广场跳鬼步舞,还是挺开心的。唯一不开心的帮爸妈填DS160表格,最后一步要上USTravelDocs这个网站预约,然而人在国内即便挂着vpn也上不去,最后找了西岸的朋友在线帮我代填的……
婚礼结束后我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休息了一周,之后俩人在东京回合玩了一周。除了一个烧鸟预约,啥都没安排,每天指哪儿打哪儿。和堂主面基后还意外获得伊豆一日游,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了富士山。家属把大室山脚下动物园里的能喂的动物都喂了一次,在城崎海岸看了湛蓝的大海(无论在哪里看到海就很畅快),路上看到了像鬼故事里一样巨大的海上月亮,要求很多的家属说想去一个像千与千寻里一样的”other worldly”的地方,堂主根据chatGPT的指向带我们去到了热海市的来宫神社,里面居然有一棵2100多年的树龄的大楠树,没有人的夜里的确有一种非常幽静神秘的氛围。
除了还有一天坐新干线去了奈良美智在那须的美术馆,其余的日子都在东京附近转悠,餐厅都是随便找的都很好吃,不用排队也可以吃得很好。唯一特意去朝圣的店大概只有Mont St.Clair,巧的是上次在台北诚品书店刚好买了这家甜品店的烘焙书,当时只是觉得自由之丘这个名字很可爱,吃到后真的很佩服。日式法甜才适合亚洲人,每一样都轻盈又水嫩,只恨自己不能全尝一遍!自由之丘家居店有好几家很好逛,但是也因为物品繁多选择恐惧症本人还是产生了逛淘宝时那种无从下手的感觉,除了种草很久的冷冻饭盒和柳宗理不锈钢夹,其他的都还是在muji一站购齐。
冷冻饭盒我之前就买了daiso的在用,在rice factory看到marna的很种草,但是美国买有点小贵,这次看到就买了。我们家吃米饭不多,大概每周就煮一次2杯量的生米,煮好后趁热分装在这种米饭冷冻盒子里,里面有一层沥水层,微波加热后能更好保留刚煮好的米饭那种松软的口感。marna的小号刚好放我一餐的量,带午饭便当也很方便。夏天冷冻米饭还可以兼备便当盒里的冰块的作用!柳宗理不锈钢夹也是一直想买,我平时做饭就常常用夹子(空气炸锅里把肉翻个面或者拌沙拉叶子),但是目前的两款都觉得手柄太长要很用力,柳宗理的比较小巧又是不锈钢,买来后需要夹子的情况下每次都会优先使用它!
View fullsize实际用下来很喜欢的东西有:
MUJI的小号不锈钢餐具架:我本来就有一个大号的餐具架配合沥水网篮用,美国洗碗机很多没有三层拉篮,洗餐具(特别是细长的筷子)不能平放很麻烦,放自带的餐具架又容易滑出去。我之前试验发现餐具架刚好可以卡在洗碗机拉篮边缘,筷子随手一扔就行。这次买了个小号的,更加不占地。而且不锈钢质量很好,不用担心生锈什么的。
水垢清洁布:买了带回来发现美国也有卖。可以擦干净烧黑的锅底、水龙头附近水垢、和水槽下水口,一张也很耐用。
还买了好多美国MUJI没有的东西,比如垃!圾!袋!(太诡异了为什么只卖垃圾桶不卖配套的垃圾袋),敏感肌防晒(很水润,但是涂脸上搓泥只好涂身上了),去渍肥皂(效果可以但是代替品其实很多)。
Midori的开信封刀我原本看上这款,但是最后一天在LOFT逛得晕头转向实在找不到就买了这款磁吸的,没想到也非常好用。信封像信用卡一样一滑就有一道整齐的开口,很适合总是莫名其妙收到信件的国家……Midori的开包裹小刀也是去年买来后家里使用率极高的小工具,以前觉得包裹不多偶尔拿剪刀开一下就行,但是升级这种日常小工具后真的给生活减少很多阻力!这款也可以磁吸在冰箱上特别方便。
第一次拥有了traveler’s notebook,还在东京车站盖了章。后来又在书店文具店置办了一些手账的小东西,蜻蜓点点胶比胶水笔好用,贴票根收据很平整。回家用各种收集的小垃圾做了手账。
高丝插画面膜。这款我是旅游时用过后就每个颜色都买了一包。我之前没有敷面膜的习惯,但是黄色款敷完后第二天起来痘痘和闭口真的都会消停很多,鼻翼上妆也不卡粉了。其他颜色的包装我也觉得保湿镇静作用很好。弊端是它是一包7张都放在一起的,不是独立包装。我平时就放冰箱里,夏天出门晒一天后敷一张第二天皮肤状况好很多。有一次去中野附近在商业街的地方逛到OS Drug,发现这家药妆店是最便宜的。但是只收现金。
去中野是为了去一家雪貂用品店 Ferret World,给貂貂买了质量很好的貂貂隧道。店里还有日本、中国和美国的小雪貂,都好可爱!
在那须N’s YARD买到了想要的海报之一,买的时候就觉得应该挂在卧室墙上,每天晚上睡觉前看到都好幸福。作为连墙上挂画都很难commit的人,现在上墙的两副奈良美智都有很多纪念价值啊。客厅这副一直从2012年第一次逛MOMA奈良美智画展跟着我辗转了不同城市又回到纽约,很奇妙。
这次衣服方面家属反而买得多,我只买了两件下装。逛到很喜欢的买手店是STUDIOUS和Bshop。前者偏日本本土的设计师,后者则是日本和海外品牌都有。在Bshop种草了dragon diffusion rosanna的竹子绿,然而纠结到快打烊实在不好意思耽误他们下班就没有买,回家后还是念念不忘,看到ssense上还有最后一个就下手了。如果不是线下看到它,我可能完全不会考虑这个绿。也算是体会到日本线下购物的快乐和惊喜了,以至于回纽约后再和陪外州的朋友逛街都觉得少点意思(也可能是少点钱哈哈),购物欲骤减。
回到美国后最怀念的是东京无处不在干净的公共厕所,和台湾的地铁站一样上厕所很方便。我相信人在干净的环境下也倾向于维护这种秩序,有一次看到一个似乎是无家可归的女士在洗手台洗衣服,也没有把洗手台弄脏。和厕所一样,很多事情都make sense。比如住的民宿洗衣机洗烘一体,因为水质软毛巾烘完也软软的,每天出门前都忍不住把浴巾放进洗衣机,晚上回家就会有香香软软的干净浴巾。突然理解了为啥好多日本主妇vlog起床总是先开洗衣机……卫生巾干湿分离打扫起来也容易很多,浴室墙面好像都是磁吸的,脸盆、洗护用品都可以吸到墙上清洁起来好方便。浴缸水即热和保温也好方便,走累了每天泡澡休息地很好(买的浴盐带回美国根本懒得用)。但是也体会到了和在首尔一样的外貌压力,路人都如此精致彷佛自己不收拾就不合群(其实收拾了也还是一眼外国人)。还有一个身体上的印象就是三天后脖子开始酸疼,之前在日本bakery打工被日本阿姨们影响也是不由自主会点头鞠躬,在那个环境里就更加情不自禁。
回家后我们开始对家庭居住环境大改造。四月家属在我们出门前装好了反渗透滤水器,终于告别了回收瓶子的生活,比brita过滤的水质更好。五月回家后俩人在亚洲用惯了手持花洒,总算把浴室的喷头也换掉了,这款背面还带一个高压的清洗出水口,清洁浴缸也方便很多!在温州家里住的时候觉得“餐桌只用来吃饭“和“卧室只用来睡觉“这件事一样重要,终于克服自己的拖延症,在Facebook Marketplace上$200淘了一张可以升降的Jarvis电脑桌,下班后可以站着剪播客舒服多了。配了一把和家属一样的宜家RENBERGET办公椅,是他在医院久坐不累的破椅子XD,我们试坐了很多更贵的,诡异的是还是觉得它最舒服,最终在Marketplace上以25美金的价格拿下。
还有一件旅行好物是我2017年REI买的humangear GoToob+硅胶分装瓶,用了快十年都还很新,敞口设计每次旅行前很容易把习惯用的洗发水、洗面奶倒进去,用完后也很容易彻底洗干净,还有锁扣设计从来没漏过。硅胶瓶身每次挤的量也容易控制。近一年都在用的洗发水是Bumble and Bumble Thickening Volume Shampoo,推荐给好几个身边同样的细软发质的女生她们用后都非常喜欢,不过干的同时,洗完可以保持清爽2~3天,而且头发不会第二天就很塌。我最初是在理发店用到就觉得很惊艳。可以趁官网75折时买1L装,用量很省所以能用很久。这个牌子的invisible oil hair primer我也很喜欢,喷上不会有残留感,吹干后会头发会顺滑但不油。
The MET Cloisters | May 2025
回纽约后又和饭桌派嘉宾鸟贝面基玩了纽约,和朋友一起就可以做很多平时总想着“以后有机会再说”的事——在洛克斐尔观景台看夜幕降临(code CENTER20 可以打八折),在Weehawken看曼哈顿天际线,在MET cloisters看春天的小花花,在Dumbo狂炫平时打工日买不到的burrow甜品点心。Juneteenth则和友友吃了一路,坐火车去了一年一会的NYBG。某个周六傍晚开车进城看了Ray Lau的pop-up comedy,居然极其幸运地找到了Katz's Delicatessen正门口的免费停车位!占了茅坑觉得一定要在曼哈顿呆到半夜,结果两个中年人想了半天无处可去,夜里11点的曼哈顿是gen z的,millennials只能早点回家休息明早起来买菜。
然后六月就在体感41度的天气里结束了。
2025-06-10 04:01:00
在六月结束前赶紧补一补第一季度的总结,日子真的过得太快了又即将是一年博客续费的时间发现今年才写过一篇。赶紧翻开日历和手机相册记录一下。冬天纽约通勤路上犹如日托班,温暖的细菌培养皿,每年一月生病已经成了惯例。看照片和穿衣记录今年也格外冷,黑色长款羽绒服不离身,好几天甚至得借家属更厚实的parka穿。写的时候过去一周已经经历了体感40度的夏天,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夏冬天气更加极端,春秋更短)越发明显,好奇人类什么时候会把自己造完球了。
今年一季度文艺生活格外丰富。一月看了阿拉丁(被完全看不见威亚的飞毯一幕wow了一下,但除此之外只记得茉莉公主的腹肌了。男主唱得格外一般)。
二月看了托尼奖最佳音乐剧Maybe Happy Ending。看完后逢人就推荐,蹭友友的好手气以45美金的价格看到了完美视角(这部尽量要选中间位置坐)。一月刚好看了《机智医生生活》,这部的韩国原版恰好是田美都和凃材学医生主演,听了韩版的原声带觉得旋律好听才想看百老汇改编的。没想到音乐、舞台设计、舞美、服化道都超乎想象的好!故事也带着亚洲人的细腻和委婉,最终拿大奖是情理之中!看完还和女主妹妹合影了,第一次上百老汇就这么出色,我要好好保留这张合影等她大红~~~
同一个月居然还和李安导演同场看了《断背山》和《色戒》。十几岁的时候大概不敢想有朝一日可以在大荧幕上看到《断背山》,自己也好久没有耐性坐下来好好欣赏这样一部把故事娓娓道来的电影了。特别是选举过后,心里也有很多unsettling emotions,听他的对谈有被慰藉到。后来碰到有人整理了这段文字就赶紧存在备忘里,时不时拿出来看看。
少年派场有提到怀疑是个很有用的东西,怀疑使信仰永存。信仰如果没有怀疑就是盲信。我的人生经验是,你可以相信任何东西,但事情都会变的。我们只是人,自然法则这些远超我们的理解和人所信。所以质疑使人活着,持续的质疑和寻找答案使我们活着,这是我对信仰的态度。
我的才能在于拍电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和表达方式,对我来说是拍电影,而不是文字。所以聊电影对我来说很难,拍电影不是出自语言或者逻辑,而是必须拍出来面对观众的东西,我想比起现实或者别人教我的东西我更相信电影,相信人的想象力。
我现在70岁了,每隔一段时间都能感受到一些根植于我内心的东西是个谎言,是不真实的。我第一部电影拍的是孝顺,那当然也是一个(谎言),当一个父亲无法信任儿子时,他就崩溃了。我父亲变老了以后我觉得他没有我以前觉得的那么睿智了。当我变老了我对家庭对父母的感觉都有变化。(年轻的时候)我相信南下的是好人,当我在(国共)冷战时期来到美国,开始阅读共产主义书籍,我意识到原来我们才是坏人,fuck me! 一切天翻地覆。之后我开始有了美国梦,也许美国梦比这些东西更值得信赖。我相信如果我还年轻我会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你不得不因为这是良心所在。但一旦我从一个局外人看到真正的中国的时候,又觉得也许我父母没我想的那么坏。这一切都很让人困惑,台湾也经历了很多改变。我现在也算实现了美国梦,但美国现在……(李安做了个龇牙咧嘴的表情观众大笑)
事物永远在变化,我觉得我妻子孩子都在身边但他们又长大了,一切总是在变。我也尝试过宗教,我像派一样保持开放的心态,但信仰就是一切都让人叹息。道家早已说过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神像对狗一样对待人。一切都是混沌的没意义,都是无用功。但如果不追寻意义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如何自处,这就是人生的悖论。
从民族主义从政治的角度你必须要站边,在社会里你必须信点什么,人要团结起来,当下大家互相都很敌对,不大好看。在艺术里在电影里我们至少可以有疑问。我觉得这很重要,这让我觉得自己活着。仍然可以去爱人,同情一群白痴(色戒里的学生们)。在小说里她(张爱玲)对易先生的评论非常残酷,我做不到,我也不相信,如果这么拍电影根本看不了。那里面肯定有情绪情感,我不想把这个角色拍成一个纸板一样从叛徒,他是个人。
人生比我们能承受的更复杂,另一方面来讲,如果我们没有信仰我们就没有方向,人就会迷失,会被侵略。我拍电影不是为了给答案而是表达疑问。我想有问题和怀疑才能证明我们正在活着呼吸。很快AI就会解决所有问题,我不想像AI一样思考,一切因果关系都是合理的。生活不是这样,生活更感性,我们需要同情和疑问,人有弱点有问题有困惑。我很尊重这部电影里的艺术家们,演员摄影师艺术部门,大家都活在怀疑中,其实很痛苦很骇人,但大家觉得自己活着。我不后悔拍这部电影。这不是个回答但我态度差不多就这样。
看日期发现正好是情人节看的《断背山》
三月看了《冥界》(Hadestown),希腊神话改编,文盲没太get这部的受追捧程度,但是作为社畜在冬天共情了在没有四季的工业地狱拉磨的牛马们……
四月看了心心念念的jake gyllenhaal新剧《奥赛罗》。第一次看莎翁剧前期还找national theatre 2013年的版本提前预习了(幸好补课了否则本文盲怕是听不懂的古英文对白……)。jake的表演依旧在线(含滤镜),把iago的算计和笑里藏刀演绎得入木三分,但是denzel washington太拉跨了,表演痕迹太重。不值得花原价去看。这部黑人观众比例很高,很多人应该都是冲着他来的。结束后很多和我一样的追星阿姨在外面等他们哈哈哈,时隔六年和jake的第二次合影,希望下一次再接再厉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啊啊啊啊啊
三月底最最最开心的事是去las vegas看了五月天演唱会!去年年底就很喜欢fly to 2025跨年演唱会上《透露》很有复古感的改编。现场听到这首是梦想成真的感觉。5525的歌单让老歌爱好者幸福了,哪怕只是串烧的几句《时光机》也很知足。2022年疫情后第一场《疯狂世界》背后的新闻vcr一出来我和光明眼泪狂飙。今年明显觉得自己的心理状态好了很多,一样的歌可以在不同阶段听出不同的感受也是五月天的魔力啊!还和同去的女友们看了两场猛男秀,天平座觉得颜值太一般了可以不去……
前几个月衣橱消费几乎全部来自260,逛到了价格超好的apiece apart, doen, alex mill sample sale。四月的alex mill甚至有不少真的样衣,上面还有22年香港纺织工厂的手写标签,25刀的拼接衬衫每次穿都会被夸。本来想在去日本前购物节制一些结果架不住还是买了好多。
四月的旅程机票基本都是薅venture x和csp的羊毛,唯一花钱的是东京的住宿。虽然venture x明年起休息室福利大打折扣,但是作为家庭主力卡使用还是负年费的存在,我应该会继续长期持有。csp应该就不保留了,顾及两张旅行卡实在有点脑力不足……
View fullsize2025-02-27 23:31:51
上周终于把2025年预算上传公司系统,才觉得2024年可以翻篇了……手机里2024年的照片也移到了硬盘,顿时很难想起最后三个月到底干了啥。但翻一翻朋友圈和手机日历才意识到还是有很多想要记住的moments。
10月在重新适应四只雪貂的日常,Phoebe和Penelope(pepe)的加入让Mui和Lily在我们不在家的时段也活跃了很多,特别是最年长的Mui,早上经常是被他和pepe互相追逐的匆促脚步声叫醒的,冬天天冷不出门的时候也保证了一些活动。Phoebe虽然挑食,但是唯爱我做的鸡肉辅食。四张嘴消耗鸡肉也快了很多,但是看它们每次光盘吃到鼻子变猪猪鼻眼睛紧闭的享受模样老母亲又好欣慰。
10月下饭综艺是《黑白厨师》,平时不爱看综艺和做饭节目的家属也一起看得津津有味,看完后俩人都很想尝试一次细糠,于是11月趁家属生日订了韩式的Jungsik。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很喜欢最初五个小菜、yellowtail kimbap(里面是松露饭,kimbap卷成雪茄状外面紫菜比较厚炸得很脆)、galbi(配了可爱的microgreen里面已经抹了一点包饭酱)和济州岛石头爷爷慕斯蛋糕(不会很腻的黑芝麻慕斯,榛子夹心)。现在想不太起来的其他菜就还好,特别是加钱点的拔萝卜甜点,形式大于味道。11月吃完后这家就升了米三,应该是纽约唯一一家米三韩餐。我还挺爱吃韩餐的,特别是看完节目后能体会到一些对韩国酱料的把玩,很有意思。但是这个价格应该只会体验一次,如果再有机会我还想单点的可能就是那支yellowtail kimbap(和节目里的无菜单姨母的紫菜一样,紫菜做好吃了真的很惊艳)!
11月还看了《大都市的爱情法》电视剧和电影版,相比而言更喜欢电视剧,是单男主的同志故事。原著似乎是结合了作者和他身边男同志的亲身故事。很久没有看韩剧全程被主人公所经历的友情爱情亲情故事和情绪牵动着,末尾才发觉标题恰当——越是边缘的人,在闪耀的都市更显孤独。剧中对艾滋病的描写也让我被这份残酷现实的真实打动,看某些中文评论也觉得有很好的科普作用,艾滋早已不像十几年前那么恐怖了。
同月因为奇怪的原因投了一个工作,趁午休偷偷在公共图书馆面试,过程特别顺利结果折腾了到12月初收到了offer email谈工资后却被对方HR ghost了?!全白费功夫,只能安慰自己至少目前的工资没有underpaid……偶尔面试一下还是挺刺激的(中午偷偷预约公司附近的图书馆会议室好像LTNS里的午休出轨),可是十年牛马发现现在真的很难装出对一份新工作的热情了,演技捉急。
10月和12月分别看了Ray Lau和Josh Johnson的standup,Ray是刷到这段 How to be Fake at Work 后发现有纽约演出立刻买的票,果然现场效果更佳。比起同场在他之前的白人comedian非常relatable(比如他哥的chipotle bean scheme),我们都笑到肚子疼。i人怕被点还特意坐在侧面,结果家属穿了件cookie monster t-shirt全场第一个被pick。看Ray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他的演出习惯还是我笑得太入戏,感觉他眼神一直在我们侧边四个亚裔扫动,搞得我们都有点不敢直视他。但总之是很值得去现场看的一位comedian,我赌5块以后会大火!(这年头有名气的comedian门票动辄几百刀,只能多听听新人的线下了……)
5、6年前听了Josh Johnson的 Catfishing the KKK 就觉得他未来可期,经常需要开长途的那几年也时常会听他的播客解闷。这几年他在YouTube频道发时事段子的频率和质量也是这个时代少有的(据说一个城市巡演的上下场都是不同material),终于有机会看了他的线下演出。看完后反而觉得他的表演可以多看线上,因为线下只听一个故事不够过瘾。本来还买了梁海源的专场,可惜他签证问题没来成 TAT
Q4和上个季度花销基本持平,家庭账户比较大的开销就是车险,啥事没犯但又比上次涨了$128。终于不拖延去做了defensive driving course(我选的那个course网站不太靠谱就不推荐了),算上折扣后($2,056/半年)和上回差不多。纽约这车险价格让我怀疑不买保险把这钱存起来自己修车都够了……
买了婚礼裙子后用送的礼卡给自己买了一把Miyabi*,第一次买超过100美金的刀,纠结了半天最后还是选了把小巧轻便的,的确不容易钝,做饭热情大涨。可是我发现只有这把刀我会每次用完就洗干净擦干收纳,所以到底是因为贵所以好还是只是我认真维护了呢?
为了出行开了chase sapphire preferred,写博客的今天正好拿攒的里程换了两张机票。YNAB年费不便宜但是自动化对我们家受益良多,日子过得糊里糊涂的但是至少家里的账是清清楚楚的,报税的时候查看secret shop的花销也特别方便。家属也渐渐习惯买大件前先打开自己的”multi-purpose saving fund”看看available funds,避免了不少冲动消费。仔细检查了一年花销发现其实自己除了衣橱也没有什么可以缩减的地方(接下来一年争取买少买精),最容易的减少的开销可能是不要尽孝次数太多 XD
*这次偷懒直接截图了YNAB的页面,发现少一个导出步骤会减少我的更新的阻力!如果不妨碍查看以后就直接截图了~
View fullsize2024-11-20 03:27:36
今年衣橱类花销又创新高($2700),除却一些鞋匠裁缝活儿和贴身内衣,添了31件约$2500。年初过完冬就没有续租Rent the Runway,反倒是买了一些去年租过很喜欢且确定自己日常利用率很高的衣服。除了自己租过后很喜欢的,最常被种草的场景依旧是地铁或路上观察路人,最吸引我的往往是那些有穿着痕迹的旧衣服旧鞋子,呈现着它们本身最舒展的模样,穿的人也看起来舒服自在。这和穿搭博主把各种新衣服搭得很和谐是另一种感觉,真实世界里的搭配让人不会特别注意某件衣服,而是欣赏人与衣服的融洽,不会有那种看完想买买买的消费冲动。周五下班在回家路上路过Chinatown或Soho,sample sale不用排队的话就会偶尔看看,所以也有不少是自己凭空创造出来的需求。
花费最高的是类别是外套($700;占总花销30%)。其中3件是去年RTR租过的。
Everlane Italian ReWool Oversized Shirt Jacket* | $42
四月路过Everlane sample sale,这个牌子可能除了创业初期网站上只有十多样产品的时候买过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光顾过了。这件shirt jacket试穿后上身后意外地合身,价格也合理。当时纠结的点是过去买过类似外套最后都是闲置,但买了之后发现这种厚实的羊毛外套(含69%回收羊毛)在天气不冷但风大的情境下还是挺适用的。虽然深蓝色穿上有点灰头土脸,但是重在实用。买的XS,尺码偏大。
Scotch & Soda Checked Shirt Jacket | $58
去年RTR租过很喜欢的shirt jacket,相比Everlane多了很多细节,深蓝色基础上又加入上金棕色和红色的缝线点缀,所以搭配的时候也比较有趣,面料也不是硬挺的材质,穿着活动更自在。这件是入秋后老惦念着,等到RTR online sample sale的时候就买了,使用程度也还可以接受就留下了。
后来去了一次RTR线下的sample sale,很符合网上辣评——NYC’s largest crap sale。衣服状况都“物尽其用”得过分了,下次不会再上当了。
Mackage Oceane-City Down Jacket* | $555
在RTR online sample sale买的另一件外套,收到后发现羽绒都聚拢到一侧了根本没法穿。去年租过两次,很实穿的设计,背心是羽绒,袖子部分是针织,0度以上的天气都没什么问题。没有额外的帽子也很利索。后来去蒙特利尔玩的时候就顺道去店里买了,J人原本心里都计划地明明白白想好了买黑色的M号,结果试了奶油色之后在家属的怂恿下买了浅色。肯定没有黑色好打理,但是冬天不穿一身黑心情真的好很多。S号M号其实我都可以穿,但是M号宽松一些穿着更休闲。
Samsøe Samsøe Hoys Blazer* | $45
也是租过发现很合身的红棕色西装外套,有轻微垫肩所以不显肩窄头大。这个北欧牌子美国买不方便,之前在淘宝上买过所谓原单百褶裙也常穿。十月偶然发现Grailed上看到全新的才$45还刚好是我的号码(XS;尺码整体偏大)。从芬兰寄来等了好久,但是超级满意已经穿着面试了一次。喜欢的衣服最终以很香的价格淘到能开心好久!
针织类今年其实本来没有什么更新需求,还是亲自创造了需求……一共花了$430
Sezane Emile Cardigan | $185
去加州前想着买一件厚一点的开衫当小外套穿,被youtuber种草后又在店里试了一圈,发现这件算是sezane普通人穿起来最不显胖的一件了。刚好有合适的号码(XXS;偏大)就买了带去了,旅途中利用率很高。贴身穿会有一点点扎,春秋天还是挺实用的。
Sea New York Finja Top | $81
和Samsøe西装外套一样也是租过之后特别喜欢。假两件解决了毛衣背心里面塞衬衣总会鼓鼓囊囊的问题,针织花色和袖子细节都很可爱。在TheRealReal蹲到了全新带吊牌的超级开心(只要你想,什么二手都是能蹲到的)!
Uniqlo Souffle Yarn Cardigan | $0
Thredup有一些快过期的credit就用了买了一件优衣库的开衫扔办公室随便搭搭。这种舒芙蕾面料非常不推荐,店里摸着又软又糯其实穿几次就狂起球。优衣库的毛衣我已经不太敢买了,前几次穿着还不错后面就得伺候着……
Maison Kitsuné Half Zip Ribbed Sweater* | $163
在sample sale碰到后有点冲动的消费,本来就有点种草这种半拉链的毛衣,这个粉色上身居然也很好看就买了。美中不足是买的L号单穿可以,外面再加外套就不太自在了,所以只适合春秋换季时穿。
上衣花销和针织持平,有趣的是这个是唯一一个二手比新的花钱多的类别。其中4件二手是嫌正价贵找到的二手,价格一定要卡在没有消费税的范围内($110)XD 新的多是Uniqlo, MUJI穿旧的内搭或基础款换新。优衣库去年很喜欢的带胸垫背心* 趁打折又入了黑白两色上班穿,秋天买了一些纯棉长袖tee作内搭。
A.P.C. VPC T-shirt* | $35
租过后喜欢就留下了。
Christy Dawn Beatrice Top | $108
在soho被路人种草用google识图找到的小衫,海军领还是让我欲罢不能!
一直想买这件宽松衬衫很久但是嫌原价贵,去台湾前poshmark上搜到二手的就买了。盛夏可以罩在背心外防晒,塞进裤子里也可以当作工作衬衫穿。
CDG Play Striped Shirt* | $78
也是在poshmark上看到合适的尺码就买了,女款偏小,即便买的L号也是相对贴身的尺寸。
今年添置了6条裤子,几乎都是线下试穿后合适就买了。
Los Angeles Apparel Heavy Jersey Garment Dye Casual Pants | $48
去台湾前买了条新的代替旧的,很适合当时的天气松松垮垮很自在,口袋也很大。旧的当家居服穿超级舒服。
niko and… Chino Pants 971124 | $52
在忠孝东路逛到这家店觉得很可爱,衣服风格比较日系也有些美式复古的小玩意(看到Fishs Eddy的小盘子)。一直想找一条卡其裤,这条梨形身材也非常友好很推荐!还顺便搭了一件同色系的条纹短袖。每次穿那一身还是会想起在台北压马路的快乐~
Aritzia Weekender Pants | $88
和lululemon on the fly一样舒服的通勤裤,高腰(我穿正好到肚脐),前面没有抽绳,小腿部分也是直筒的不会太紧。光面的搭上班衣服也很合理,面料穿着很舒服,下班直接穿去运动也没问题。inseam 25"不到短腿友好。我属于上身110磅下身120磅的穿S刚好。
COS Dropped Crotch Trouser | $38
夏天通勤最常穿的裤子旧了淘了条几乎全新的二手,全新是有它的原因的,酒红的搭配难度太高。也是很适合梨形身材的通勤裤,如果住在美国体型相仿的朋友想试试可以寄给你~
Club Monaco Enamel Ring Pants* | $11 (w/ store credit)
在nyu附近的buffalo exchange淘到的,也是梨形友好的上班裤。inseam 28 inch我穿刚好全长不用裁,面料还含48%羊毛所以早冬通勤也没问题。尺码偏大,我平时牛仔裤26-27穿0号刚好。
Marni Wool Trousers* | $99
总是能淘到好东西的Dumbo 2nd Street。这件棕色西裤让原本只有黑白裤子的我增加了很多搭配的可能性,里面有短裤内衬穿着非常舒服。
配饰方面今年买了两顶喜欢的帽子。去年2nd street淘的Hereu小包*365天至少背了300天,意外地和每个季节的衣服都适配。包包刚好可以放下通勤路上的essentials(手机钱包工卡墨镜),现有的包用着都很满意所以这一年都没有特别想买包的时刻。
IDEA "I Don't Work Here" Cap | $56
因为戴New York Yankees棒球帽被纽约大叔搭话后急需一个新帽子。被孔刘种草的,帽子背面还缝了一句很有礼貌的sorry。夏天到了周五就很有仪式感地戴去上班。一次被一个阿姨在MUJI店里当作店员问东西在哪里,还有一次在Casa Magazines被店员小哥笑着问do you work here?
从周一到周五需要5个颜色
CA4LA Newsboy Cap (TAM02637) | $83
想尝试很多年的日本牌子,在诚品松烟有柜台就试了好几只,最后选了报童帽(虽然被家属评价像Japanese communist boy?),材质春夏秋都适用。我觊觎报童帽很久但是北美的牌子我戴着都嫌小,这只头围就很合适。回家后发现内里翻开还可以调节头围。一周通勤会戴上2、3次。CA4LA的设计的确很适合亚洲人,很爱戴帽子的我有机会应该还想买一些更适合夏天、秋天的材质款式。
Moncler Square Sunglasses | $118
家属的墨镜借来戴了几次觉得很轻没负担就买了一副一样的。
今年买了三双鞋子,其中两双是替换旧的。
Vagabond Sheila Chelsea Boot* (Size US 7) | $80
代替上一双rag&bone切尔西靴,通勤后发现略微尖头的靴子走太久都很累。在店里试穿了这双后很满意,遇上打折就买了。平时穿6.5买了7码适合冬天穿厚袜子。
Beckett Simonon Morgan Trainer* (Size US 6.5) | $110
代替去年买的spalwart smash德训鞋*,几乎是一周能穿4天的通勤鞋所以消耗也很快。德训鞋很百搭,鞋子本身的白棕灰也和我所有下装随意搭配都不会很出挑。起初在一些男装youtuber的频道看过这个牌子和common projects的对比印象不错,趁两双$219折扣的时候给家属和自己都买了一双。因为是made to order,我在7月中旬下单后等了两个月,9月中旬才收到。这个价位内外都是full-grain leather,做工和品质还是值得等待的。唯一的缺点实物颜色比网站上更浅,麂皮部分甚至会有一些泛青(网站上的细节图里其实可以看出来),穿脏一点后反而是我更喜欢的灰度。
Manolo Blahnik Hangisi Pearl Lace Pump | $163
托高中同学的福可以提前逛sample sale,我即没有《欲望都市》蓝色婚鞋带来的执念,也没有穿亮闪闪高跟鞋的日常需求,去年就选择恐惧症发作空手而归。没想到今年一进门就看到这双珍珠款,很像是孔孝真结婚的那双,又刚好是我的尺码就决定用它作明年的婚鞋了!在纽约因为曾经睡在下铺的朋友买了人生第一双(大概也会是唯一一双)Manolo Blahnik,让这双鞋也多了一份sentimental value。
最后想分享今年衣物维护方面唯一购入的Electrolux的手持烫衣机,出蒸汽很快也没有滴水的问题,早上着急出门把衣服烫一下或者不用常洗的毛衣外套也可以用蒸汽烫一下保持清洁。
呼……今年提前把衣橱回顾“报菜名”写完了,此时在心里给自己定了个明年的小目标,也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就暂且不说了^_^
2023 衣橱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