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5 06:42:00
今天这篇文章,其实我并不是很想写下来,不是它不值得我深夜花时间来敲键盘,而是我怕陷入这样的感伤情绪,然后抽不开身。本来已经填上了标题,又关了电脑,深夜泡了一杯苦咖啡,抿上几口,我想,我还是把这篇写完吧,因为这也是我该直面的问题,比如我自己没有顾及的全面,比如我目前做得不够的地方,我需要自我审视。
我的奶奶,今年九十几岁了,是一位性格固执或者可以称得上偏执的老太太,照片是家里四小只和他们的太奶奶。
按照姑姑们曾经的总结,所有的后辈里只有我可以降得住她,其他人要是跟她说点什么,她不高兴了,就发火了,唯独我,她怕我。
当下,这个评价我还是挺受用的,因为我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至少她还算听我的话。此刻,我反过来一想,似乎这样的我,我都有点无法原谅自己,因为可能我太强势了,似乎让奶奶受委屈了。
这是个很矛盾的对立问题,如果顺着老太太自己的意愿,有时候真的很折腾人。我可能看起来比较坏,比较霸道,所以她好像真的有点怕我,怕我发火,所以老太太会妥协,会顺着我们的意,最终大家都好。
这里我举个过往发生过的实例。
去年冬天,天气挺冷的,家乡流感盛行,应该还是口罩病毒的变种,后来统称流感了,发烧感冒,父亲是医生,每天早中晚都会回老房子给奶奶查看病情,看体温变化,一开始奶奶还算是听话的,会按照父亲的要求进行吃药,可能因为病毒真的折腾得她一个老人家很累,奶奶开始抵抗,不接受治疗,父亲就很无奈,但也苦口婆心的劝说,奶奶根本不听,还会骂父亲,这里父亲也是很委屈,做也不行,不管她顺着她也不行。
父亲晚上9点多回老房子想要给她量一下体温,她就是不,坚决不开门,最后父亲无奈,只能说:你要是这样,我只能把他们(叔叔和姑姑们)都叫回来,看怎么办?最后她开门了,父亲进房间给她量体温,体温又升高了,需要给她处理降温,需要给她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奶奶赌气,就是不吃药,而且大冬天的穿着单薄的睡衣就坐在门厅的椅子上搞对抗,给她拿衣服,不穿,给她倒开水,不喝,给她泡药,不服用。
父亲只能把在家的二姑和三姑都喊回来,一起劝她,她还是很强硬,就是不听,还发火,一直以来,她比较关注小姑姑,小姑姑家在深圳,只能给她打视频,劝她要穿衣服,要吃药,她直接当作没听到,不搭理,连小姑姑都搞不定。最后只能找奶奶娘家的侄子侄女(父亲舅舅家的表哥表姐),平时奶奶还是挺在意她娘家人的劝告的的,表舅表姑打电话来,她没发火,就是也不听。
父亲没办法了,只能给我打电话,让我接上三叔,现在马上回老家一趟,听到要叫我们两个回去,她就更火大了,情绪更不好了,谁劝她就跟谁过不去。
我载上三叔,从厦门连夜飞奔回去,心想着奶奶没穿外套,大冬天坐在天井边的椅子上受凉,我一路的超速冲回去,到家已经十一点多了,她已经这样和大家耗了一个多小时,真的,大家都很无奈。
我进门,她直接说我,你回来干什么,为什么要回来。
我耍耍贱说:我不回来不行啊,我就一个奶奶啊,她生病了,不吃药,还不穿外套,还要在这吹风受凉,我不回来,要是没奶奶了怎么办?
她就说一些,我听了很不爽的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肯定是希望她长命百岁的,她就专门对着干,说一些反话。
三叔去劝她,要把她扶起来,扶她回房间,她反手就要打人的样子,就是和我们耗着。
到这里,我确实情绪也上来了,想要强制她回房间,那段时间因为腰椎盘突出,右腿酸痛,根本就站不住,而且开车赶回来,坐都坐不住,去扶她的时候,她没动手打我,但是我腰一酸,腿一软,自己就先唉一声坐下去了。
她立马警觉的看了我一眼,然后说了句,你们都出去,都走。
我说:你不吃药不进房间,我们怎么走,传出去,我们这些后代子孙多不孝顺。
她说:我就要坐在这里,我起床后,就没有再回床上去睡的习惯。
我说:现在才十一点多,你是不是发烧懵了,以为现在是凌晨天亮。PS:奶奶的作息很规律,傍晚五点多睡觉,凌晨四点左右起床煮早餐,然后凌晨五点左右,出门散步,回来再吃早餐。
她没搭理我,就要跟我们耗下去,我故意转头跟二姑和二姑父说我腰锥盘突出,现在站不起来,走不了,坐也坐不了,现在就得躺着,不然太疼了。
这话我是故意说给奶奶听的,因为我发现她在意这个,我必须加大PUA她的力度。
我对奶奶说:你确定你不听话,不穿衣服,不进房间睡觉吗?那行,那我陪你,我腰疼,我现在得躺着,你要是要跟我耗,行,我陪你耗着。
这个时候,姑姑跟上了我的节奏,又拿我的腰疼说事,说你看你孙子腰疼得躺着,你这样,他肯定很疼。
看她盯着我看,没有反驳情绪,三叔就走上去,三叔扶住奶奶的手,把她从椅子上扶起来,看她有点意志松动的状态,我也去扶她,嗯,其实不是我们拉她起来的,是她自己站起来的,哈哈。
然后我说:奶奶坐太久了,头会晕,还是先站一会再走。姑姑看她站起来了,立马拿着衣服给她披上,这会她听话了,主动的把外套袖子套进去。
然后就回房间了,她这几十年来都是住的老房子二楼,父亲给她喂药,她吃了。姑姑在房间陪着她,我们在前厅坐了半个多小时,姑姑说她睡下了,体温也正常了,我们才离开。
我一直想把奶奶的房间搬到一楼,这样她就不用爬楼梯回房间睡觉了,之前她一直是拒绝的,第二天跟她说,我说一楼哪一间,你想睡哪间,就给你清理哪一间,找了一下边房是最合适的,房间比较干燥,而且早先是三叔的婚房,里面墙壁和物品都保持较好。其实,她知道自己的年纪和目前的身体状态,她自己爬楼梯也确实很吃力,就说换床她不习惯。我说那简单,把你房间整体搬下来就行。
下午父亲就喊来二姑父,和我和三叔,我们四个就把房间搬空腾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搬楼上奶奶睡的床和衣柜箱子。
闽南的古床,全实木的,底座应该有一百多斤吧,要从楼梯搬下来实在麻烦,只能从二楼放下来,我用的腰在楼下硬撑着,他们在从楼上下来接,为此,我多躺了两个月,我的腰啊,路都不太能走了。
好在把房间给她搬下来,按照她在楼上的格局和布置,一模一样,连老黄历放在哪个位置都一模一样。
经过这次的病一场,奶奶的状态变得很差,体力也不好,整天坐在椅子上昏昏沉沉的,病好了之后,母亲就每天给奶奶炖人参鸡汤或者人参瘦肉汤,让父亲带回去给奶奶喝,补身体。
奶奶是个很固执的人,嘴硬得很,我不喝,我不会喝你们一口水,我不会吃你们一口饭,就是坚决的杠着,父亲拿给她,她不喝就是不喝,父亲实在无奈,又拿回家去,母亲知道了,训了父亲一顿,说,明天我给她送过去,看她喝不喝。
第二天开始,母亲每天炖好汤,亲自给奶奶送上去,她们的关系还和年轻时候一样,彼此不怎么说话,但是交流还是有的。
以下内容是我室内监控里看到的:
母亲从保温瓶给她盛在碗里,递给奶奶,奶奶问,这是什么汤?母亲说人参汤,喝了补气血。奶奶说,不用给她弄,会浪费。母亲说,喝了人就有气力,哪里会浪费,你就喝就是了。
然后递给奶奶,看着她,奶奶接过去就咕噜咕噜喝下去了。
然后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反正喝到了奶奶又可以日行散步十公里了,元气终于补回来了,恢复起身体。
对此,我是很敬重我的母亲的,不管婆媳关系当时是怎么样的,想象得到奶奶年轻的时候,有多霸道刁钻,母亲又是大户人家的大小姐,初入这样的家庭,恶婆婆应该可以称呼一下,但是那是她俩之间的婆媳问题,她俩自己处理。母亲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该做的一样都不会落下。
看到奶奶的布鞋底磨平了,会安排我们给奶奶买鞋子,但是要想说让母亲自己给她买鞋子,那我估计母亲肯定不会,毕竟还是有当年心结的,反正每次都是安排我们。
但是对于吃食来讲,就不会,三四天就会给奶奶买面条,买菜,买肉,切好一份份,然后分装成一人份一份一份,让父亲带回去给奶奶放冰箱里,按次自己拿出来煮,买过一次六鳌地瓜,听奶奶说这个地瓜煮地瓜粥好吃,嗯,母亲已经买过好多次了,以前美团优选没倒闭的时候,就自己给她下单买,还能掐指算到她还有没有库存继续补货,后来美团优选倒闭了,多多买菜送不到村子里,就让我们从厦门给奶奶买回去。
这里,我要表扬一下我母亲,其实她一直在以身作则,而我们三个也确实是收到了她的影响,我问过母亲,为啥以前不愉快,现在还能这样做,母亲说,你奶奶现在还能自己做饭自己生活自己照顾自己,就是我们的福气,如果她不能自理,那能不回去照顾她起居吗?还不是我要回去,她们两个(大伯母和三婶)可能会管她吗?
同时,我要讲一个小插曲,对比之下,立见分明。
我婶婶回老家,因为她房子那边冰箱塞不下,所以两颗花菜就放在我家的冰箱里,冰箱奶奶在用,有次我哥哥回去,看到,就想着拿出来给我奶奶把花菜切一切,分成一小份一小份,婶婶看到了,说,不是,这个不是奶奶的,是她的,然后拿回去了,两颗都拿回去了……
除了无语,What can I say?
呃,上面的实例故事,可见奶奶是一个多固执多偏执的老太太。
爷爷1994年9月就走了,她一个人自己生活了这么久,她也不跟我们住,自己做饭自己生活,除了十几年前有次摔断了手,没办法做饭,母亲回去照顾了她两三个月,摔断手之前,她本来和母亲有点口角,关系并不好,但是母亲还是履行了自己的责任,给她做饭,侍候她,但是两个人不说话,母亲负责煮,煮好给她盛起来,她负责吃。
十年前,叔叔一家也都搬到了厦门,我们这些子孙,也都买在了厦门,在厦门生活,平时就是抽空回去看望她。
坦白讲,奶奶是最疼她小儿子的,就是三叔,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但是孙子辈,我敢直接评说,就只有我们兄妹三个,和三姑的儿子(一个小表弟),我们四个对她比较友孝,这话是奶奶自己讲的,她经常跟我埋怨大堂弟电话都没给她打一个,除了全家都回,平时基本不回去看她。我也私下暗示堂弟要给奶奶打电话问侯,但是无果,可能书读多了,就傻了。
两个堂弟,从小就是奶奶带大的,所以可能奶奶觉得比较在意吧。我父亲最早自己独立出来建房子,所以我们从小分家生活,应该说,我们三个孩子,小时候奶奶都没有全职照看过,这个我小时候没啥记忆,是母亲说的。
这里,我不是说就我们孝顺,别人不孝顺,可能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我认为的陪伴比较重要,所以我会经常回去看她,喊一句奶奶,她乐呵乐呵,我也心情很好。
早几年,我都在国外生活,只能是偶尔给她打打电话唠唠嗑,她还会念叨说我国际长途电话贵,不要一直给她打。我回来后,可能也因为这几年房子翻建,我经常回去工地,所以我回家的次数,应该是每周回去两三次,最少也是每周必回。其实回去我也不是住老房子那边,开车需要10分钟,我都会回去看看她,和她唠一会天,受我们的影响,我们兄弟两个的孩子们,也很喜欢回去找太奶奶,一回去就冲上去抱住太奶奶太奶奶的喊,奶奶很开心,但是奶奶还是多次跟我埋怨说,堂弟的两个孩子,都不敢靠近她,很怕她老人家。我也只能说,她们还小,比较少回来,不熟悉,所以陌生不敢靠近。
其实,就是大人没有引导。
这话,我也只敢在这里说,毕竟讲出来,徒增家族纷扰。
奶奶的后裔,大伯(非她血脉)、大姑姑(非她血脉)、父亲、二姑、三姑、三叔、小姑姑。
大伯有一子三女,内孙两个,外孙六个。
大姑有一子二女,外孙四个。
我爸有二子一女,内孙四个。
二姑有一子二女,外孙二个。
三姑有一子。
三叔有二子,内孙两个。
小姑姑有一子一女。
这样算下来,奶奶的孙子辈目前有我们十八个,目前玄孙辈二十个,我表哥,我姐,一个堂弟,三个表弟,两个表妹暂时未婚。
其实也是大家族,老太太啊,就是不要太固执,其实也是挺好的。我全篇都没有提伯父家,是因为伯父非她血脉,然后以前分家的时候,伯母确实做了很多事,如今虽然较少纷扰,但是赡养费都不是很想给的那种,所以无需多言。
今天这篇的文章的主题,因为一件事。
叔叔是木匠老师傅,我这次房子翻建,木作就是让三叔手工现场做的,所以三叔回老家做了三个多月的木工,这三个月,就在奶奶的身边,每天都能看得到三叔,三叔性格比较冷,虽然可能话不多,但是看到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在身边,奶奶应该也是很满足的。
木工工作竣工了,小堂弟因为脊椎血管畸形,导致神经坏死,十五岁开始坐了轮椅,离不开人照顾,所以跟着三叔回了老家,我想这样出行不便,就回去接他们回厦门。
昨天下午一点多,三叔在自己的房子收拾行李,奶奶自己一个人在老房子的客厅黯然神伤,我进老房子的时候,感觉到奶奶的状态不对,我问她怎么了,她说:这附近七座房子,就她一个人,连蚊子苍蝇都没有(夸大形容的一句方言俗语),我说不会啊,工地不是还在做油漆,天天都有人在的啊,而且我爸每天都会回来的啊,我以为她是因为周边没有人会害怕。
奶奶说,工人五六点做完工就回去了,不是也没人。
我说,等房子都好了,我爸妈肯定会回来住一阵子的。
奶奶说,你爸妈肯定要住药房那边的房子,不会回这里住。
我说,肯定会的,房子建了就是要住,怎么可能不回来这里住。
这个时候,我还没反应过来,还以为她是因为没人害怕。
奶奶突然说:你三叔做完工,要出去厦门了。
我这才突然反应过来,看着她的眼里泪水婆娑,我心疼的握着她的手。
我不知道我应该怎么安慰她,因为我可以经常会来看她,但是她此刻是因为三叔要回厦门而在难过。
我说,那要不你跟我们去厦门住。
奶奶:不要,我都这么老了,我不去。
我说,那我经常回来看你不就好了。
其实,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自己也很清楚,我不是她的小儿子。
但是,我又能做什么呢?愿不愿意,那是我三叔的安排,我能说什么做什么。
搬好行李上车,我启动了车,从后视镜看到奶奶往老房子走的背影,我很心酸,因为我感觉到她的落寞,我不知道三叔有没有注意到,他的母亲的难过。
我发此文,一是深刻反省自己,我对于奶奶,哪里做得还不够,二是我真的想要提醒一下其他人,你们也该做点什么,可是我又不能说,说了就是,你是在指责我吗?然后徒增纷扰。
人,其实挺复杂的,人和人之间其实挺无奈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生活,我一样也需要在厦门照顾我的家庭我的小孩,我也会有自己的工作,我不能时时刻刻的去陪着奶奶,可能,其他人也一样,这就是理由,或是借口。但是我真的希望,我们,都能为了她,多做一点,比如堂弟能够偶尔给她打打电话唠唠嗑,不像我可以陪她胡扯海侃,至少也可以问一下她在干嘛?吃了吗?
我给家门口和客厅室内都装上了监控,也把监控分发给其他人了,我几乎每天都会刷刷监控,看看奶奶在干什么,父亲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躺床上打开监控看看奶奶在干嘛,有一天奶奶起床比较早,早上还没四点就出门走村里的马路溜达去,父亲六点多醒来,查了监控,看到怎么出去那么久还没回来,不同平常,立马冲回去,到处找奶奶,奶奶坐在电厂的石凳边休息,她说她起太早了,走得比较远,有点累,休息一下。
我也经常凌晨没睡刷一刷即时监控,我可爱的固执的奶奶在干啥,拆假牙下来洗,漱口,吃早餐,倒夜壶,坐在前厅自言自语。
呃,最早装监控,奶奶说我是要监视她,说她又不会偷我家东西……
我说,你肯定不会偷啊,但是防止别人偷啊,毕竟请了这么多外地的工人,肯定要装一个。
然后她就没有念叨监控的事了,其实就是为了守护她。
我不能要求别人像我一样,按照我的标准,我甚至不能多说,我只能尽我能,我能做什么我就去做,我得好好想想,我还可以多做点什么了。
天亮了,我睡觉去了,絮叨完,我可能表达得太啰嗦,看客们随意看看,只是这是我的真实心情记述。
2025-10-08 15:34:06
法定假期,我不喜出游,因为到哪都有一亿人,最优的选择是回山上避暑,嗯,山上也有几千人,路上车来车往,中秋佳节回乡团圆的人也是很多很多。
月亮是华为手机拍的,扩图是豆包干的,和文章主题没多大关系,拍都拍了,就发一发吧!
今年21号麦德姆台风的原因,虽未直接对福建地区产生影响,但是加强了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空气增温非常明显,八闽大地热得不要不要的,室内温度都有33度以上,一点都不秋天。村里的夜幕晚霞,也是极美的。
邻居家的傍晚炊烟袅袅,这个景象我挺喜欢的,从小看到大。
太阳很晒,娃儿回家挖地瓜,挺好玩的,他也很喜欢玩。
山顶的一个水库,闲着就带娃上山晃一晃,森林区现在已经没有手动割防火带,改成了在山区中间开一条防火的水泥路,把山体森林给分隔开,后期如果山火的话,可以起到隔离火带的作用,所以现在爬山都可以顺着马路走了,挺方便。
媳妇儿拍风景,她是我的风景,哈哈。
太阳实在是毒辣,这几天下来,娃儿们都黑了一圈。
贝勒爷到哪都是这样痞痞的,跟我小时候,一毛一样。
黑衣斜包的就是在下,最近减肥成效非常明显,过几天再专门更新一篇减肥大业。
山上的野柿子是真的甜,其实这不是野柿子,野柿子都是小小颗的,这应该是农村公社化时代开荒的先辈们种下的,后来没有路,也没有去管理和采摘,成了野柿子。
趁着回乡的人多,佛事、结婚、宴请这些活动都挤在这个节日,图人多图热闹,宗族里有多场喜宴,10月3日二房一场订婚,10月6日二房一场结婚,10月8日大房一场结婚。
我们对宗族的定义可能比较严谨和清晰,以我多次和长者交流总结出来的经验,以父系血缘为基础,倒数五代兄弟为堂亲,再往上三代为大宗亲,再再往上为小宗亲。此处我可以画个图,嗯,对,我画个图,之后可以讲解给我的小孩了解,这样他们才能延续宗族脉络传承。
我就画出了从我开始往上的八代,也只按照脉承标注,当然其他的分支都各有各的传承,我就没去细分画出来了,齐安祖后我的先人是第几子我一时想不起来了,得回去翻翻族谱才能确定,我就这样先标注下来了,我的太叔公及伯公下南洋是因为当时国内环境极其恶劣,民国政府还有抓壮丁,所以从这一代开始,兄弟抓阄,抓到阄的人,举家支持他们离家开支,同时放弃家中财产继承,当时最好的去处就是下南洋闯荡,所以他们就出门去了,后裔都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齐安祖祠,每年都会祭祖,从这里出来的都是大宗亲,按我的辈分,第二十一世算,齐安祖应该是我们的第十四世,我们村的第十四代,第一代为颜德公,明永乐年间,自厦门钟宅迁居至此,祖以晒盐为业。
光前祖祠,这里应该是第十五世,这里出来的后人关系又更亲近了,结婚宴请的话,这里出来的人都要相互支持,红白事都要给份子钱。
再接下来的埔后祖,这里就是堂亲了,五代内,兄弟三条脉承,我的太太公(我爷爷的爷爷)是老三,这里出来的人,红白事都要互相帮忙,不止份子钱,还得出人工,必须到场帮忙的那种。
标题故事从这里开始,10月6日婚礼的是埔后祖的次子的后裔,常年居住在深圳,我和他并不是很熟悉,但是他的父亲岁数比我大不了多少,儿时还算是熟识,10月5日,我们就得出人工去帮忙,父亲医院有个会要开,叔叔还在给我的房子木作做收尾工作,所以我和堂弟就代长辈去帮忙了,其实现在婚宴都是承包给别人了,不需要像以前一样要到处去找人借桌子椅子,要去出工人扛座椅,场景布置也都是交给婚庆公司布置了,需要做的也仅仅是采买一些物品以及收红包、记账、手写贺联这些,主人家是不需要动手干活的,全程看着就行。
妇女们比较辛苦,需要煮点心给来帮忙的人吃,要煮四餐大锅饭,来帮忙的人应该有三十几个吧,里面包括妇女们,妇女们从一大早就在厨房切菜做饭,热火朝天的。汉子们相对而言只有三个岗位会比较累人,第一泡茶、第二写帖、第三收账, 也不是说体力劳动辛苦,这三个岗位需要从早上8点待到晚上8点,因为中途会有亲朋来贺礼,流程就是进门先到泡茶区喝一杯喜茶,然后走过来登记写贴,最后给红包记账,收了钱,给递一下喜烟和喜糖。
我又起了个大早,8点多就和堂弟一起过去了,其实路上我也犯嘀咕,这三个差事千万不要叫我们做啊,我也想像他们一样摸鱼,混个脸,打个卡,溜达一下,就跑啦,哈哈。我们一到,那些年长的长辈(老油条)立马把收钱的背包甩给我,那会一阵商业吹捧,说我生意做那么大,收钱最合适了,说我们堂弟是大先生,写贴最合适了…
呃,他们说啥,我们都不暗爽,因为,哈哈,摸不了鱼了,长辈安排的工作总不能不接吧,好吧,那就挽起袖子开干。
这就是我们的工位,我背着一个斜挎包,我们这家家都有一本《人情簿》,里面要记上谁谁谁贺礼多少,这样以后到对方有喜事的时候,就可以翻阅一下,当时人家拿了多少份子钱过来,要高于当时回份子。
绝大部分的人随份子都是现金装红包,但是也有部分人是扫码发红包,我找主人家要了个收款二维码,每次遇到扫码付款的话,我就给新郎的父亲微信发一下名字金额信息报账,一开始还算顺利,但是一会儿新郎的父亲突然坐到我的身边说他那边挺多朋友直接微信给他转账,然后他就在那边念名字和金额,我脑壳嗡嗡的,这样我等下怎么统计和核对我的收支呢?好吧,用最蠢的方法,就是他坐在那边回忆谁谁谁给他转账,告诉我,我就用微信再编辑一下信息发给他,然后我按照我微信聊天记录的内容一条一条的写入《人情簿》,同时堂弟负责写请柬帖子,这总不至于出错吧。
记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同样都是从埔后出来的人,怎么只有我们三家(我父亲三兄弟)有随份子钱,其他的大房二房的人都没有随份子,这个留着等下再叙。
收到了晚上8点多,陆陆续续的亲朋好友都来了,我们到了结算时刻,我统计过手的金额,堂弟统计他登记的金额,然后我们再同时报出自己的金额,嗯,现金流未差分毫,其中新郎父亲自己微信收的红包未经我手,我就不知道对不对了,反正他有跟我说,我就微信发一条登记给他,再综合起来,我们放出去的请柬和《人情簿》一摸一样,总计随份子的人有两三百多位,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把这些人的名字写到《嘉宾名录》里,张贴到主人家客厅墙上。
我把收起来的钱,和单独分成两类的账单都统计出来了,亲手交到新郎父亲的手里,并报数给他,我说你要不要点一下钱,他说:三八啊自己人,你们能来帮忙已经很辛苦你们了,不用点了。其实我的想法是,我们经手的现金,和《人情簿》对上了,并且非现金的部分我们在《人情簿》上也做了个小圆圈的标识,我们核准没出入,那就是对的了,然后我们就回家了。
第二天,因为我有个姨表弟,他们村信奉的里主尊王诞辰,佛事宴请,英济庙始建于宋熙宁元年(1068年),庙内奉祀里主尊王,相传系北宋名将杨延昭的化身。在酒店摆宴,我和这个姨表弟比较熟悉,就我去赴宴了,这条线是亲戚,亲戚如果佛事摆宴请客的话,不需要带份子钱,只需要买一个大鞭炮或者大烟花,还要一份食材(比如一包香菇,或者一捆米粉,或者一箱泡面都可以。)然后我就扛着个大鞭炮去吃宴席,改换兄长去10月6日的婚宴这里帮忙。
中秋夜,先去丈母娘家,订了个蛋糕,带娃儿去给丈母娘过生日,在丈母娘家吃了晚饭,然后再回山上,带娃和爷爷奶奶团圆吃月饼,家里组团再博饼了一回,现金1000给娃儿们玩,抢到的就是给他们的额外零花钱,郡主的状元9,贝勒的状元8。
兄长从这场婚宴回来,也发现了为什么就只收我们三房的随份子钱,他们长房和二房的人都没有随份子,父亲解释说是几年前长房那边有一个结婚的,当时都收了份子钱,但是第二天说埔后厝的都是自己人,就不收来收去的了(实则是因为那家的人只有一个儿子,他儿子就结婚一次,但是别人家儿子多的话,他也要随份子的话,觉得自己特别吃亏。)然后他们就把长房和二房的份子钱都退了,唯独没有退我们三房的,所以我们也都是家家随份子,他们都照收。
10月8日的婚宴是长房那边的,就是上述宗族第一个退份子钱的这个人的弟弟的二儿子结婚,轮到我哥去帮忙。昨天,就是10月7日,他带着份子就去了,晚上回来跟父亲说长房那边说退份子钱,不收红包,说是昨天二房那场婚礼后,他们长房和二房的谈好了,就这么确定了,接下来就不互相收红包了。父亲表示没什么意见,随便吧,母亲就生气了,因为他们那边人丁也不少,这些年我们份子也随了几万块,我们三房因为有两代人下南洋,在家里的就我们三家,所以我们婚宴并不多,眼下我也还没有办酒席,如果我今年办酒席的话,那他们就在这喊不互相随份子了,我们早几年付出去的这部分,不属我们三房最亏吗?
我也生气了,我生气的点并不是因为早前付出去的份子钱,而是,你们大房二房商量这个决定,也没跟我们三房的说啊,还直接说我们三房的年轻人同意了,也没人问我们啊,同意个毛,我和堂弟在二房那天帮忙的时候,我们话都没讲一句,我们又不傻,我们付出去那么多,说不收就不收,是不是傻。
但是我的辈分只到这里了,我也没身份去和他们交涉,对吧,辈分低就等着辈分高的长者商量个结果吧,假期也要结束了,怕明天高速会大堵车,所以提前收拾一下,就回厦门了。
刚到厦门,父亲就给我发来微信,问是不是昨天给二房的婚宴记账,记错了,漏掉了一个人,没给人家记上去,我一脸懵逼。说是刚才二房喜事的新郎父亲晚上来我们家说,说是有一个宗亲,兄弟有三人,只登记了两个名字,漏掉了一个,人家第二天正宴的时候来了,看到墙上的贵宾名录里没有他的名字,搞得很尴尬,像是来蹭吃的一样,问是不是我们给人家漏掉了。
我就反问,那他有收到请柬吗?我有给他请柬吗?如果有请柬,那我肯定收到份子钱了,如果没有收到请柬,那肯定没交份子钱。
二房那个人跟父亲说是,漏掉的那个人是托别人来随的份子,可能自己觉得有随,所以第二天婚宴就直接来了,才看到没他的名字,所以很尴尬。
我做事这么一丝不苟的人,怎么可能犯这个错误,如果这里有出入了,然后我还跟主人家说钱都是对得上的,那不是在影射我做的账有问题嘛,不行不行,我必须掰扯掰扯。
二房那个人,一口咬着说是人家兄弟三人,怎么可能就一个不来随份子呢,我就很不高兴了,这个是小宗亲,随份子就100块钱,我不至于吧,我说我肯定我们的钱和账是对得上的,只要核对一下《人情簿》就行,上面如果没有这个人的名字,那肯定就是这个人没来随份子,如果《人情簿》上有,但是《嘉宾名录》上没有,那就是我堂弟抄写名录的时候漏掉了,但是钱和账是对的。
父亲就去问二房那个人,让他翻阅一下《人情簿》有没有这个漏掉的人的名字,对方表现出来的就是,哎呀,又不是什么大问题,不用去翻看了,这个事就过了啊。
过个毛,这不明摆着就是故意的嘛,你倒是查啊,你不查,还追到我家来说这个事,不介意?
最后我让父亲去问,问来代交份子钱的那个人,他一个人来代交了六份,请柬是6张,请柬没有转交的话,就在他那里,是不是有这个人,主人家不告知《人情簿》里面有没有,那就只能用这个方法了。
最后对方给我打来了电话,说是《人情簿》里面没有,就是那个来代交的人忘记了,少报了名字,也没有给这个人的份子钱。跟我道歉说不好意思,他没有查验,多嘴一说。
我也不能直接表达不满,毕竟大家堂亲关系还是要保持的,我说:没事没事,核对了就可以啦,既然做一件事,肯定是要做好做完整。
末了还得客气的说,如果深圳回来有经过厦门,电话联系一下,来家里坐一下泡茶啊。
其实,就是因为大房退了份子钱,他二房的前一天收份子钱,没退,这就下不来台了,所以找个事情来我们家扑腾一下,好像我都对不起他似的,唉。
吃力不讨好,唉,总结一句,人啊,真丑陋,在宗族交际这件事情上,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样,。
2025-10-01 02:43:43
时光飞逝,唰一下,一年又一年,去年刚更新的日记《公益促进会晚宴,迎中秋庆国庆,叙乡情促公益。》好像也没过多久,又临近中秋了。
第二届安溪县官桥镇善坛公益促进会第四次会员大会暨中秋联谊活动在厦门牡丹港都圆满举行。
会长致辞: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是丰收的节日,也是感恩的节日。今夜,我们虽然身处他乡,但我们的心与故乡紧密相连。今晚,让我们共同品尝美食美酒,共同享受团圆的喜悦,也共同感受由血脉和乡情编织的温暖。安溪县官桥镇善坛村公益促进会成立9年来,积极为厦门和善坛村的发展架起一座合作的桥梁,努力促成在厦善坛宗亲们的互动互联、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致力于让每位在厦宗亲感受到大家庭的关爱与温暖。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先后组织了高考助学奖学、环善坛公益跑等活动,实实在在为父老乡亲办了一些事。
在今后的日子,善坛公益促进会将继续秉持并发扬“善”的精神,努力为善坛宗亲服务,为家乡善坛村的发展鼓舞与欢呼,并在建设宗亲共同心灵家园的过程中,将善坛公益促进会的“公益”两个字擦得更加响亮。
监事报告:2024年先后开展如下公益活动:
1) 春节敬老扶助活动;
2) “迎春接福,环村公益跑”;
3) 奖学助学活动;
4) 漳州海澄祭祖活动等。
5) 组织并赞助篮球队参与新春篮球赛。
领导祝酒,举杯共饮家乡情。
晚宴联谊,嗯,突然发现,好多新一代的小伙子,呃,我不认识,侧面反映我开始步入中年,青年一代突起了。
魔术表演,手法,呃,还行。
凤舞舞蹈表演,我们畲族的图腾是凤凰,这个节目挺贴近。
川剧变脸,气氛不错,高潮不断。
小朋友们很喜欢这个节目。
萨克斯演奏,很优雅,我以前学过,但是技艺就上不了台了。
舞蹈节目名称我没记住,但是,哈哈,跳得挺好看,哈哈哈哈。
宴席结束后开启博饼活动。
博饼规则介绍,挺好玩的,不是福建人,也可以试着组织玩一下,博到状元代表接下来的一年都会好运连连。
博饼起源于厦门,是闽南地区特有的中秋民俗活动,相传由明末清初郑成功为解士兵思乡之情、鼓舞士气而创设,将科举制度的功名等级融入掷骰子游戏中。
博饼核心是用6粒骰子掷出不同组合,对应“状元”“榜眼”“探花”等不同奖项,奖品多为月饼或日常用品,如今已成为亲友、同事间中秋聚会的趣味互动。
活动奖品清单,虽然都是些生活用品,但是实用,图中骰子开出来的就是状元插金花,四个四,两个一,天牌的存在。
此次战利品,四个三红奖品,我们拿了三个回家,哈哈,还有几个四进,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博出状元了,反正乐在参与。
过几天还有几场博饼宴要参加,祝我好运,哈哈,嗯,就这么水了一篇文章。
2025-09-14 19:45:14
昨晚,八九点的时候,接到朋友的电话,问我晚上有空吗?约我喝茶,应约了。
陪娃儿看了部好电影《姥姥的外孙》,泰剧,剧情情节就不透了,可以去看看,潮汕族裔和我们闽南一脉相传的一致,所以剧情代入感极强,几次眼泪婆娑,差点滴落,娃儿在身旁,嗯,故作坚强。
看完电影,催娃洗漱,哄娃睡觉,这是每天的常规流程,折腾完十一点多了,才想起有约,溜达出门,心想也不远,就不开车了,机车在小区车棚里,要步行一段路,小毛驴在小区门口,就骑小毛驴吧,其实我很不喜欢骑小毛驴,总觉得底盘太轻,过弯就晃着飘,当然也许是我太重了。
慢慢悠悠的溜达,前方绿灯倒数12秒,目测距离,小毛驴25km/h可能连黄灯都追不上,呃,也许可能勉强可以,还是算了,等吧,停着等红灯的时候,右后方来了一辆小毛驴,一对中年夫妇,因我在前停车等候,他们从右转道直行闯红灯通过,后座的女的,回头看我一眼,念叨一句:又没有车,为什么要等红灯,是不是傻。
尽管她说的很小声,但是夜太静了,我字字句句都听得很清楚,呃,同是闽南话,她的口音明显是本地土著,听到这句话,我没有感觉到被冒犯,我只是突然间想到了,对哦,都没有车,为什么我还要遵守规则等着红绿灯呢?
然后,我还是等到了绿灯亮起,呃,我觉得遵守交通规则,是一位公民基本的素养,我不能看别人没素质,我也跟着没素质吧,哈哈,再着,万一路口也来一台不礼让的车呢,故事就悲伤了。
读书的时候《道德与法治》里面教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我隐约记得是孟子说的。我是一个固守规则的人,生活中一些小小细节,我总是遵从规则,所以我应该是挺无趣的一个人。
到了公司,等了快一个小时,他才来,和另外一个认识的小伙伴一起来的,我在泡茶区泡着茶,大家唠了一会嗑,后来小伙伴先走了,就剩我俩,也没啥主题,就他泡茶,我打一会游戏玩玩手机,气氛看似很正常,平时也经常就这状态,我并没有想多什么。
快三点的时候,他问我,打完了吗?
呃,这是有事聊啊!
我赶紧收起手机,一本正经的,来,啥事?
Ps:其实,我猜到了些什么,他还没开口的时候。
他:想开口再跟你借点钱,这次真的要死了,资金转不过来了。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有点儿不高兴了,我直接怼回去了。
我:我话就直说了,你也别不高兴,你去年就开始叫要死了要死了,这么久了,还是要死了,你咋不去死?去年说第二天按揭还不上,我就帮你安排了,你说后面还给我,你也没还我,后来你说要再创业,我也入资帮扶你了,一毛钱也没见给我分过,这次又要死了要死了,逮着我造是吗?对不起,我不接受这样的事,救急不救穷,你这不是急,你这是穷,穷还是你自己造的,我帮不上你了。
他一脸的不好意思,任凭我输出,末了还是坚持着希望我能帮帮他:我那个房子想卖,但是现在的行情不好,而且学区房,新学校,没有高年级的班,转学的转不了,所以最近都没有人来看房,有两三组带看的客户,都说考虑一下。
我:来看房就是要买房,你真的想解决问题,就降价赶紧把房子卖了,不然一个月还要一万八的按揭,越拖越死。
他:有啊,我都比别人挂的价格低了。
我:不是挂的价格问题,你就直接一口价,直接别人的成交价再降20万,我不相信还会没人买,你从去年就说你要把这套房子卖了,说了一年你也没卖,你就想着能翻身,然后让别人帮你度难关,你信不信这次我拿给你,你就拿去先解决自己的问题了,房子你还是不会卖。
他:这次不会了,我肯定是要卖的,就是这两三个月比较没什么人看房,过年那会应该价格会比较好出手。
我:你这就很过分了,你手握着房产资产,然后遇到难关就要别人帮你,你如果觉得我说的有道理,你就尽快把房子出手了,你也不是说只有这一套房,卖了就没地方住。
他:你这次再帮我一下,你相信我,我年底肯定把房子卖了,马上把你的钱还你。
我:这无关相不相信,你还是这几天就去操作吧,如果我这次再帮你,你又可以拖一段时间,有得拖,你也不会去做,等把这钱再用完了,你又会是今天这状态。
我拒绝得很坚决,其实内心多少还有些不好意思的,但是我觉得不能一而再再而三了,那我就是冤大头了。认识两年多,受朋友所托,让我多多帮扶,我也挺用心的帮扶了,但这,就有点过分了。
我这一生至此,有欠过别人钱,那也只是生意上的亏损欠款,想法设法都要还清,我从来没有找别人借钱用来度生活,口袋只有十块钱,我都会掰着花,熬过去。
他不止一套房,说要卖掉的房子,还是投资房没有住,按揭还不上,怕断供,就要借钱,为什么不自己去承担呢?把压力给到朋友帮他担着,所谓朋友,这是朋友吗?
然后三点多,我就回家了,四点多他截图和他媳妇的聊天记录给我看,对话中意思是这次他们真的要破产了,他媳妇想到这个点烦死了还睡不着。然后他说他也是没办法才又找我的,希望我能再帮帮他。
我直接已读不回,呃,你睡不着,关我什么事,你破不破产关我什么事,又不是我害你破产的。
我想,朋友,应该是资源上互相整合促进共同发展,而不是,朋友,借点钱花花。
我想,我的坚持是对的,这一次。
2025-09-03 04:32:56
这个暑假唰一下就过了,小郡主钢琴考级集训陪练了半个月,贝勒爷奥数班特训接送了半个月,各种补习培训班排满满,所以这个暑假就没有带娃出远途玩了,只是在同城周边的一些小景点晃悠一下,带娃去深山里溯溪,玩是挺好玩的,就是山涧里的石头爬满青苔太滑溜,出去玩,其实就是时刻盯着保护着娃儿。八月中才想起带贝勒爷去噶了下包皮,然后临近开学了。
趁着暑期的尾巴,带娃回老家山里住了几天,刚好镇区医院进行年度公卫体检下乡活动,给村里的老人家做体检,闲着也闲着,我做了志愿者义工,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床Standby,连续五天,呃,起床太早,确实有些不太习惯,但是好在坚持住了,每天都准时到岗。
村里常住人口也就七百多个吧,都是些留守老人,总共给537位65岁以上的老人家做了综合体检,验血象、B超、肺部拍片、心电图、血压、血糖、白内障筛查、尿检、中医问诊。检查项目比较多,年长的老人有近百岁,很多都是不识字的,医生叫到普通话名字反应不过来的,好在都是同村老人,我的作用就体现了,穿过来跑过去的扶这位过来这里检查,扶那位到那边检查。
第一天,刚开始,比较没经验,现场才收身份证,导致很多老人家总想着占便宜,想要插队串队排到前面去,整个村委会的会场乱糟糟,明明喊到的名字不是他,就给人家坐下去要抽血,护士小姐姐解释说要按照名字打的条码来抽血,人家就是不听劝,硬要插队。形形色色的人,各种丑态,甚至恶心的嘴脸都有,因为要抽血检查,所以通知的就是空腹抽血,但是人比较多,怕老人家会肚子饿,我爸掏钱买了两千多块钱的牛奶和面包,分成一份份,准备给老人家抽完血垫肚子充饥的,看到有免费的东西拿,竟然有人偷拿(未达65周岁,没有体本次体检资格的人),还有走一圈过来拿一份,不注意,又来拿一份。唉,无奈,甚是无奈。第一天就在这样乱糟糟的状态下,顺利完成了任务。
第二天开始,按照名单,排队一道一道项目检查下去,终于捋顺,除了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近百高龄,和基础慢性病的老人,由我搀扶着的优先可以做项目检查,其他的全部一律按照名单,想插队的直接告知,你可以选择自己去镇区医院做检查,我们不提供服务。一般想插队的都是六十五出头,还行动很健全的人,嗯,我凶起来还是有用的,毕竟江湖传说我年少的时候,也是个小流氓来着。
之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年轻人,或者后辈陪同这些老人,一个都没有,没有人陪他们来体检,看着有些心疼,看到一个个白发苍苍,步履阑珊的老人,这些都是留守孤寡… 我甚至有些想问候他们的孩子,用最脏的脏话。
第二天开始,我就多了个业务,接送老人,开着车在村子里串来串去的,让老人自发的组织人员在某个位置等我,我去接他们,我们村子挺大的,最远的距离有三公里多,丘陵地貌,环山公路,老人家徒步来去实在太远和不方便,因为开车接送,所以和老人们接触就多了,得到最多赞美是:你人真好,你好善良,还接送我们。
嗯,内心是有些窃喜的,至少是被赞扬了嘛!
前后五天,最后一天的检查,终于在会场看到一位年轻家属,唯一一个,大概三十出头,虽然长相一般,但是我觉得她很美,因为她全程搀扶着一位老奶奶做检查,听到边上的人讨论,说那是老奶奶的孙媳妇。
我们终有老的一天,我站在这个角度上,尽心用心耐心的服务他们,搀扶着,温柔的解释指导,搀扶着,我也闻到了所谓的老人味,这是我未曾闻过的,嗯,味道确实很不好,但是我就是个服务志愿者,我上手了,我也因为我直接上手而给自己一个赞,同时也获得到老人们的真诚夸赞,这是双向的情感互动,我乐在其中。
我们终有老的一天,我希望那时候,我的孩子们可以有人陪着我做体检,不然我依然会骂最脏的脏话,我也希望那时候我能遇见另一个我。
呃,此文不表我的爱心,我只是帮助完成我父亲卫健的医院工作,当然,我不否认在当下,我的爱心确实存在。
2025-07-30 18:57:20
电子垃圾堆柜子里有三台电脑,一台华为Matebook 14,网卡坏了,驱动怎么更新都无果,搜不到WiFi ,可能重装一下系统就可以了,但是我懒啊,丢进柜子里了;一台MacBook Pro 2017,呃,十次有九次硬盘读取错误,开机显示文件夹,听说是版本通病,半年前被我扔进冷宫了;整理家里老旧物件的时候,淘出来一台微软Surface Book 2,这台老家伙应该是N多年前路过香港买的,原本开不了机,在海鲜市场买了电池和电源,它启动起来的那一刻,我有点感动,心想这不得再伴我苦战个两三年,看来期望值还是太高了,上个月偶发键盘N/M键故障,敲打带一堆符号,呃,而后不是偶发,是完全坏透,心想要不再闲鱼买个键盘回来自己换吧,呃,我懒,我不想再折腾了,丢进去柜子了。
所以已经好久没有敲电脑了,好久没有更新博客了,我叨叨了这么长篇幅,就是为了解释我为啥最近没更新,呃,不是我偷懒,是没电脑用啊,现在用手机更新,真的很不习惯,也很不方便。
最近工地比较忙,所以在老家待了很长一段时间跟进,直到娃儿要期末考了,提前一周回厦门窝家里,待命辅导。
……
上面的内容是7月4号打的文字,没打完就草稿了,嗯,七月份的工期不能拖到8月份更新,好吧,续写。
客厅公区效果图
先更新下石材部分内容吧,这个装修基本亲力亲为,都有参与到。
这些背景奢石真心搞得我有点累,加工厂问题不断,石英材质太硬又脆,版面又大,运输只能分成好几车好几趟运输,单运输和保险就花了一万多。
运过来一路坎坷,卸下来更是头疼得很,农村丘陵地方,虽然路修到了家门口,路却是又弯又陡,7米多长的货车根本就开不下去,其实可能司机师傅胆子大一点点就开下去了,但是人家看了下边上的悬崖,愣是不敢,咱也不敢逼人家不是。
只能想办法找了台农用车卸装分趟运到家门口,想用吊车,吊车可以在大路上卸装到小车上,但是小车上要卸下来,吊车也下不去,所以作罢。叫来了叉车,叉车师傅也是看了一下路,说它的刹车刹不住,太陡了,他也下不去,然后扭头就说要走了,空车来没工作,还得给他500元加油费。
然后叫来一台轮拐,就是挖掘机,我们这叫怪手,司机是敢,但是它的机械臂拉伸的力度不够,石头太重,差点就把石头给磕碎了。
最后,叫来了装载机,就是推土车,呃,好不容易,唉。
大家都不专业,一群人忙活了四个多小时才弄完,唉,然后磕破磕断了好多大理石,呃,加上原来大理石有些阴阳色,版面不好看的切掉,只能去买新的白玉兰石材,又补了几万块的石头材料费。
好吧,好事多磨,慢慢来吧!
石头卸下来了,就火急火燎的要弄背景灯板,之前想着直接找给我做楼梯感应灯带的小伙子做吧,人还算实诚,妈蛋,实诚,实诚个鬼,我想用品牌的灯源,他硬给我安利推荐一个我也没听过的牌子,而且价格也不算便宜。
中间还闹了不愉快,我送娃儿去上钢琴课的时候,得闲就搜了一下,他介绍的品牌,唉,小公司小杂牌,我就想说要不用外墙灯光的光源吧,三雄极光,人家好歹是上市公司,应该比较有保障。
所以就找三雄极光询了价,人家产品价格便宜一半,安装费也很行情,只要2000元。这个小伙子要安装费6000元,我又不傻,我也是会比价的好吧,心想找人家跑现场看了,优先想让他做,看我买三雄极光的灯带,安装费也2000元,他做吗?他不同意,我就答应三雄极光的人了,鉴于此情况,我还发了300红包给那师傅,人家还不高兴了,意思是我不厚道,说给他做,最后不给他做,还给我闹脾气了,说红包他不收,不收个毛,最后红包和订货的运费,他都收了。
算了算了算了,格局太小,不和他计较了,他这得罪我了,我们村的项目,他是一个都别想拿了。
灯光效果我自己设计的,我弄了两个色温,一个3000k,一个4000K,灯带底板用的亚克力瓷白板,然后每隔5cm跳着贴一条灯带,这样同色温的每条灯带距离10cm,底板和石材距离10cm,出光效果不错不错。
辛苦三雄极光的两位小兄弟了,我们一起弄了两天才完成,唉,2000安装费,那他们俩的工薪就每人每天500元,确实不好赚。
灯光好了,就到石材上墙了,呃,这个我虽然我没有参与,因为我怕我碍手碍脚的帮倒忙。
各位师傅辛苦了,每块石头500多斤,好几个个师傅一二一二的才弄好,一块石头的上墙费5000元,这五块奢石就花了25000元,好吧,好吧,这钱该人家赚,真的太不容易。
师傅安装完工后,露出了好高兴的表情,终于完工了。
接下来,嗯,半成品展示时间,我是挺满意的。
客厅背景白色潘多拉发光效果,呃,照片像素损了。
门厅入户潘多拉,这块最贵,上面好多玉化的云母片。
门厅的紫气东来,这块也是可以透光的,但是如果透光就和大理石门框不搭配了,算了,这块就没透光,也很好看,到时候放一块玄关几,上面打射灯也行。
楼梯的这块蓝天玉奢石太赞了,完全满足我期待的效果,这块石头刚出来,那会没什么设计师采用,最近发现抖音很多设计师开始用上了这块石材,价格也水涨船高了,嘿嘿,我眼光可以。
视频像素还是压缩丢了,唉,不然真真好看,等后面竣工再用好设备出片不压缩。
木作师傅是我亲三叔,他做木工三十几年了,我就全部交给他负责了,买的几套房子装修也都是他负责,住了这么久,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的那种,所以我就比较没回去巡查了,交给他就好了,过几天再回去看看,家具柜子也准备全部手工制作,不想用全屋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