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多,我一直在某个社交平台上随手记录生活,记录感想。十月初的某天,我写了一段话,内容是我在网上找寻Sony/CBS 经典复刻版SX68和SX74系列黑胶唱片未果的经历---你不用理会这些序号,我那么不厌其烦地写下来只是为了将来方便人们搜索,反正就是音质很好但是价格非常公道的一种黑胶唱片,适合我这种刚入门又不想烧钱的抠门选手。 发出去之后,就有一位网友过来留言交流,说是他也找了,发现 B 站的一位视频博主发过相关内容。到这里都没有什么问题,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位网友手一滑,就写下了一句针对性的评论,他说那个 B 站的哥们「看起来油头滑脑的」。这其实也没什么,那是一个偏僻的网站,而我是个过气网络老登,平常发什么内容都没几个人愿意搭理我,完全就是自己在那里自娱自乐。这一次大家讨论的是黑胶这种小众话题,内容是关于两个偏门系列的黑胶唱片,而且「油头滑脑」这个评价是出现在跟贴区,藏得很深。 结果让人大吃一惊。不到一个小时,这个评论的截图已经出现在那位 B 站哥们所在的微信群里。好在那个哥们看了也并不在意,只是苦笑着自嘲,说是如今的市场就是这样,坚持说实话的自己看起来的确像是个骗子。即便如此,还是把那位留言评论的网友吓得够呛,我看他的反应感觉就像是闲得无聊在一楼抠墙皮玩,结果一整栋大厦突然倒塌下来。 这就是这个时代里做个小众的感觉。 不要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偏门,自己的同好数量稀少,就认为自己远离人群,自成孤岛。或者你身在人群之中,用类似的视角去看待小众群体。事情不是这样的。在三四十年前这些想法没问题,但是现在有了网络,有了网络社交平台,有了平台的推荐算法,世界早就变掉了。 我在一个社交网络平台上记录生活,虽然没有什么人看,但我记录了很多和黑胶相关的内容,于是平台分析我的内容之后给我挂上了「黑胶爱好者」的标签。在平台上,也有其他的黑胶爱好者,发贴也没有什么人看,但同样也被打上了标签。 既然都打上了标签,平台的算法就开始根据标签对同一标签下的人相互推荐内容。这很科学,也很合理,既然这帮人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小众爱好,整天也喜欢发布相关内容,并且也没有什么人愿意看,那么让他们彼此之间能看到对方的内容,那么他们因为有共同话题,发生点赞、回帖、转发的可能性就会极大提升,然后他们就会相互勾搭起来,找到乐子,不至于因为长期发帖无人回应而放弃平台。 因此,我发的黑胶帖子虽然的确没几个人看。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过去的没几个人看和现在的没几个人看就不是一回事。以前是真没几个人,真不感兴趣,而现在看到帖子的那几个人却是真黑胶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