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11:46:23
這篇專門解構「Discord 訊息自動化」:如何將訊息分類,整合 Notion 資料庫,並透過特定 Emoji 反應做完成驗證。
💡 更多自動化工作的教學文章,整理在:【從這開始】100 小時掌握自動化工作術|系列教學文
這篇教學將完整拆解,我成功實作的工作流 —— 從 Discord 訊息自動分類、提取學號、更新 Notion 成就,到最後給訊息加上 💎 emoji,打造一個完整、低維護成本的自動化流程。
✅ 本案例使用工具:n8n、Notion API、Discord Bot
這整套流程,從 Discord → Notion 成就更新 → 💎 反應訊息,完全自動化
適合應用在:「任務驗證、打卡紀錄、貢獻追蹤」等社群任務情境中。
👉 重點在於流程中的設計思維,而不只是每顆節點怎麼設。
歡迎你參考本工作流進行調整,也推薦在每個階段加入 Debug 節點觀察資料流動,幫助你建立自己的 n8n 流程理解力 🚀
HTTP Request
節點,自訂 Discord API 抓取最新訊息(搭配 after
參數)message.id
並回寫 Notion,以作為下次的抓取起點(避免漏訊或重複)Code
節點解析訊息文字,自動抽出「學號」等特定格式資料Switch
節點搭配多條條件組合(文字包含、是否有圖片等)進行分類Set
節點設定對應任務類型(tag),並帶入後續流程Merge
(Append 模式)將多分支合併後送入單一流程處理Find
)、更新欄位(Update
)SplitInBatches
搭配 Loop 控制項目逐一處理⚠️ 我這次沒有透過 n8n 官方的 Discord node1,而是透過 HTTP Request 做 API 請求,因為我想要只抓取「上次處理過的最後一筆」之後的訊息,已經封裝好的 node 做不到。
https://discord.com/api/v10/channels/{channelId}/messages?after={lastMessageId}
※ 這個是我最後才加上的環節,因為實際跑過一天自動化後,發現如果一下子太多學員回報任務,假設 120 人,但 Discord node 一個週期只能抓 100 筆,這樣只會抓到最新的 100 筆訊息,就有 20 調漏掉。
所以我們需要建一個資料表(可用 Notion 最方便,也可以用 Google Sheet),儲存 Message ID:
message.id
為基準作為游標message.id
回寫到 Notion 的紀錄欄位(last_message_id
)n8n 的 Switch node 讓我們可以針對每則訊息,根據不同條件(例如是否含特定文字、連結、圖片)判斷屬於哪個任務類型:
每一條路徑都會接一個 Set Tag
節點,用來標記成就名稱。
但是!
🚨 n8n 的 Switch node 雖然支援多條輸出,但如果你不加 Merge,後續流程只會接收到其中一條資料。
因此我們使用 Merge node(Append 模式) 把所有符合條件的訊息資料合併成一批 item,確保後續都能被正確處理。
每一條 Switch 路徑都會接一個 Set node,例如:
const tag = $json.tag || "未知成就";
這個值會作為 Notion 中「成就欄位」的更新內容,也可以用來決定最後加什麼 emoji 😎
Merge node 是 n8n 中非常核心的一顆節點,用來「整合多個來源資料」。
💡 官方教學文件:許多好圖必看,一看就瞭解用哪種 Mode ⬇️
Append Combine
📌 本應用案例使用的設定如下:
我們會在每則 Discord 訊息中找到「學號」(通常在訊息最後,例如 學號:8392
)
使用正則表達式擷取:
const content = $json.content || "";
const match = content.match(/\\d{4}$/);
const studentId = match ? match[0] : null;
接著,我們把學號與剛剛的 tag 一起輸出:
return [{
json: {
studentId,
notionField: "成就自動化",
notionValue: tag,
messageId: $json.id
}
}];
這樣就能接下來:
studentId
查找 Notion Database 對應的學員資料(用 Find
功能)notionValue
更新成就欄位messageId
回傳表情 💎 到該訊息下方這整套自動化建置下來,每週可以省下 200 次的學員打卡訊息驗證,如果每個打卡人工驗證的話,一個約 3 分鐘,一週就要 10 個小時,現在直接變成 10 分鐘維護,省了 60 倍的時間。
另外,還有一點我會想寫這篇文章的核心原因:
如果你也能像這篇一樣,把自動化需求拆解清楚、流程描述具體,不只更容易溝通,也能大幅加快開發速度。這篇文章剛好示範了,怎麼把「需求」寫成能被實作的工作流。如果你是業主或學員,未來有自動化需求,這樣寫,無論是讓 AI 或是真人,都能更好協助你 🙌🏼
不過,其實這整套自動化,我之前是用 Zapier 快速建立,大概花我 30 分鐘建置。
但這次整套搬移到 n8n 卻花了我 3~4 個小時反覆驗證、優化迭代,果然自由度高就是建置麻煩。
不過,Zapier 上的長期維護更麻煩,例如下方是我當初的版本,我每週都要上來更改「Notion 資料庫 ID」,還要重新跑過 Find ID 更改參數,甚至也沒有 Discord 訊息反應的驗證機制:
所以雖然用 Zapier 30~60 分鐘能建置好,但 Notion 訓練營期間,我每週都要上來維護更新個 15 分鐘左右;而 n8n 我這整趟建置好,我只需要「每一屆」更新 Notion 資料庫 ID,大概花我 5 分鐘。
長期下來一屆的維護時間從 60 → 5 分鐘,累積起來也是很可觀的。
新手入門自動化可以 Zapier 感受一下速成魔法,但長期維護、跑的任務越大量,還是建議花些時間把 n8n 學好,未來會感謝自己的!想要開始熟悉 n8n,請參考這邊的系列文章 ⬇️
(晚一點也會把整套工作流 JSON 上傳到我們課程單元,給我們的付費學員 👍🏼)
📍 我的 零基礎 AI 自動化工作線上課程(已經正式上線,可立即學習)裡,有完整的教學、展示和解構多種跨 APP 的自動化應用&模版範本資源,還有我自製的「自動化工作術 AI 助教」機器人 GPTs,只要是 Zapier、Make、n8n 的問題都能問它,能解決你 80% 以上的問題,還能直接提供 json 讓你複製貼上匯入使用。
甚至提供課後學員社群,我每天都會上去逛;如果你碰上自動化的困難,都可以直接提問,一起交流解決 👍🏼
學會這套,不分你平常用的是什麼 APP(例如 Power Automate 基本只在微軟系統比較好用),或是零基礎小白、已開始踏入自動化的應用的人,這堂課都能讓你立即讓工作更輕鬆。
🚀 這是加入「自動化工具,全方位應用指南教學」課程,能學習到的內容
🤫 老慣例,這堂「AI 自動化工作流課」與我的其他課程一樣,都能加入課後社群與其他學員一起討論,我還會持續補充教學內容,越早購買福利越多!
謝謝這些同學的分享和推薦,一起讓這堂課被更多需要的人看見,也讓更多人聰明工作、解放時間!
👉 觀看更多學員心得
※ 文章內容補充&註解
2025-04-24 13:16:43
常有讀者問我:「Notion 適不適合拿來實踐卡片盒筆記術?」
或者看見有學員拿 Notion 做卡片筆記術,卻把時間都花在「分類筆記」,煩惱該把筆記移動到「永久筆記庫」或是「文獻筆記庫」,看著我也很頭疼。
所以乾脆寫一篇文章,整理過往我跟學員的問答,快速帶你重新認識「工具和方法的混用的陷阱」,破解認知誤區。
📍 快速結論:
把卡片筆記術的紀錄方法,硬塞到 Notion 裡,就像是把十九世紀的汽車引擎,放到現代汽車裡。甚至比誤用 PARA(第二大腦)還要慘1,因為明明都是主體都是筆記,卻硬分成 3 種以上的資料庫,然後把 Notion 最強的資料庫的結構化功能給浪費,每天整理欄位,而不是運用筆記內容。
一種約在 50 年前,由德國社會學家魯曼(Niklas Luhmann)提出的一套做實體筆記、知識管理的方法。
我這篇不打算把「卡片盒筆記術2」展開討論,因為你會點進來看,一定是「你已經有在用」,而且使用時發生了很多疑惑和困頓。
所以讓我直接進入認知誤區——為什麼你卡片筆記術用不好?
讓我先從「道法術器3」四個層面,由底層快速解構:
※ 道是價值觀、法是實踐價值觀的規則、術是具體的操作方法、器則是使用的工具,目的是提高效率。
卡片盒筆記術(Zettelkasten)的價值觀(道)核心其實是:
然而,現代人面臨的困境是,難以做到持續產出,更別提定期回顧4。
這就好比一直強調生酮飲食或一六八斷食法有多棒,結果卻天天忍不住吃精緻糖、宵夜。
吹捧方法本身並不會讓你變成盧曼。
盧曼之所以能成為偉大的社會學家,關鍵在於他本身,而非他使用的卡片盒筆記法或工具(他那個年代甚至連數位工具都還沒出現)。
但很多人沉迷捷徑,認為只要模仿盧曼的工具或流程(術和器),就能得到相同成果,忽略了方法背後的價值觀、思考模式與紀律(道和法),才是真正成敗的關鍵。
好,如果你現在覺得自己有不錯的紀律,想來探討「哪種工具」能有效發揮「卡片盒筆記術」的實力,甚至提高筆記和學習的效率,我們進入到第二點 ⬇️
Notion 為什麼不適合卡片盒筆記術?
Notion 本質上是一套以披著筆記外皮的「資料庫系統」,是一種生產力工具,並非專為卡片盒筆記術所設計。
它真正擅長的是:
所以,如果你用 Notion 硬套卡片盒筆記術,大概會變成這樣:
建立 3 種資料庫(文獻筆記、永久筆記、筆記分類)來管理所有的筆記:
用過一段時間 Notion 的朋友,一定已經察覺,這套系統長時間用下來會多困惑。
因為明明都是主體都是「筆記」,卻有 3 種不同狀態的資料庫。
所以每次寫筆記時,就會開始大量增加「認知負擔」——我這個筆記該移去哪個資料庫?每個資料庫又有不同的屬性欄位要調整、撰寫……等。到最後,你花了 80% 的時間在分類筆記、撰寫這些筆記的屬性狀態,而忘記最一開始的「道」:定期回顧(Review)和 持續產出(Output)才是卡片筆記術的核心價值。
所以,Notion vs Heptabase 是衝突的嗎?
不,恰恰相反,它們反而是互補的。
Notion 本質是透過「結構化設計,組織管理大量資料」,讓複雜的專案和任務項目井然有序、甚至能一鍵公開分享和即時協作;Heptabase 的本質就真的是「讓你專注把筆記寫好」。
以下是兩個工具在專案不同階段的應用對比:
簡而言之,Heptabase 和 Notion 是互補的工具:
因此,若你真的想實踐卡片盒筆記術,Notion 未必是最佳選擇。你應該選擇真正為此而設計的數位筆記工具(例如 Heptabase、Obsidian 和 Logseq),並且更重要的是持續產出與定期回顧。
那為什麼這三款工具,能更好做到「持續產出」與「定期回顧」呢?
backlinks
)和同步功能(sync),讓傳統實體卡片中最繁瑣的關聯筆記變得更輕鬆。這是定期回顧的助推。※ 例如以下是瓦基的 Heptabase 使用卡片筆記術的範例:
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讓你更清楚知道 Notion 的邊界在哪裡,也避免盲目跟風,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筆記工具。
之後有空的時,我再寫一篇淺談「我自己的數位閱讀工作流,怎麼用 Heptabase 和 Notion 的?」
如果你有興趣或提問,可以留言給我,讓我知道這系列有人要看,我才會有動力去寫 😆
至於如果你真的要用 Notion 紀錄筆記,我這邊有一個免費模版可以推薦給你:「閱讀筆記&學習管理系統」
📍 小提醒,雖然上面的連結能讓你免費試用 7 天 Heptabase
我想額外備註的是:「Heptabase 是個『慢熟、需培養感情』的產品。」
建議是至少使用 30 天,你才能體會到這個產品帶給你在思考、專案研究和筆記撰寫上改變,所以不如直接訂閱 1 個月試試看,不適合都能隨時退訂。
我有一堂課,完整地分享了我最新的「數位閱讀和學習工作流」,並搭配你能立刻用得上的數位工具來輔助你建立一套可持續性的閱讀→筆記系統,幫助你開始建立運用碎片時間加速成長的習慣:
💡 課程內容包含:
2025-04-20 19:51:01
📸 第 155 期(4/6-4/20)封面照片:上週帶我爸去陽明山逛逛,遇到震撼的雷達衛星群,有種三體的實境感。
這週,發生了一件我印象很深的小事。
我爸做水電已經要 40 年了,長期在高分貝的環境下工作。以前總覺得他只是講話大聲、反應慢一點,直到最近我才知道——其實他是真的「聽不太到」。
他跟我說,他原本右耳就聽不太到,一直靠左耳撐著,但癌症開完刀後,連左耳也開始出現狀況。
於是我想說常常看到 Costco 的聽力中心,幫我爸安排個聽力檢查和助聽器試戴。
過程約 90 分鐘,他戴上助聽器後,竟然轉頭笑著說:「欸,好像比較清楚了耶。」
他的語速、音量都明顯變平穩,講話也清楚許多。那瞬間,我心裡有點震了一下。
我們也跟現場的聽力師聊了一會兒,才知道台灣其實有很多人有聽力困擾,卻不太願意說出口。
因為「聽不到」不像「看不見」那麼明顯,所以常常被忽略、甚至默默忍耐。
他還說:「先進國家」通常知道自己聽力有狀況後,就會去立刻配戴、即時校正,所以聽力受損不會這麼嚴重。
像我爸的受損狀況,聽力師說至少超過 10 年,就算帶助聽器,好好復健,最好的狀況只能恢復個 7 成,因為大腦已經漸漸忘記原本的聲音訊息是什麼,即便聽得到聲音,也很難判斷訊息。
其實現在的助聽器早就進化了,小到幾乎看不到,甚至比眼鏡還輕。
就像近視要戴眼鏡一樣,聽力不好配個助聽器,真的很正常、也很值得。
而且聽力跟視力一樣,都是最重要的五感,是一輩子的事情,要盡早治療校正,才不會越拖越久越嚴重。
這篇日記本來只是自己記錄,但想想,說不定也能提醒或幫助到誰,所以就寫出來了,沒想到大家好像很有共鳴,挺好的。若你也有長輩、朋友在經歷類似狀況,不妨陪他們去試試看。
完整過程,你可以看看這篇貼文,底下也有蠻多專業人士分享。
😮「30 天體驗營?只要 699 元,騙人的吧?」
說真的,我看過太多所謂的「陪伴學習營」,名字是對了,但內在只是直播講座+丟幾個作業,講師講完拍拍屁股走人。
在現代,如果你只是要找會教的老師,找 AI 就好,還不會造神 XD
但「提供沉浸式的學習體驗」、「認識持續學習的夥伴」,這件事,是 AI 做不到的。
也是六角學院一直做到現在、我大力推薦的原因。
真正有效的學習,從來不是一個人默默看影片、做作業。而是你會和一起學習的每個同學一起進步,交流用法、案例和學習過程,這才是學習的寶藏。所以我們在 Notion 訓練營中打造【網狀學習】的生態,六角學院也是如此,每年我都會跟他們交流,都讓我收穫許多。
整套體驗營服務,以正常的市場價格來看,最少是上萬元。
但六角真的佛。
為了協助更多人轉職、體驗工程師,目前體驗營只要 822 元。
雷蒙讀者,只要 NT$699 根本買到賺到。
無論是瞭解「如何學習」,還是探索「如何轉職」,
或者幫助你「打造一個個人網站」,都值得。
—文章和學習筆記—
20 分鐘長影片字幕,一堆專有名詞,15 分鐘校正完。正確率 98%。(原本靠剪映辨識約 85%,人工校正再 1.5~2 小時),直接把流程跟 Prompt 截圖分享給你,不過我最近又把這套工作流優化升級了,未來甚至能整合 n8n 做到全自動,也不用「剪映辨識」(變成全免費),等我最近比較有空的時候再來拍支教學影片 👍🏼
我之前分享過,能讓你的 iPhone 變成各種視覺辨識解說器,只是當時的模型是 GPT-4o。隨著技術發展,o3 只會越來越快、越來越便宜,到時候真的能找東西、解釋各種圖片了。
我跟柚子有打算九月去一趟日本,看看這輩子還沒參加過的世博。最近看到很多人開始分享心得,覺得好期待!這週發現了這個線上小工具,可以先體驗!
—數位工具和 AI 應用—
Felo AI 越來越扯了,根本上班族效率神器。AI 搜尋完,不僅一鍵生成圖卡、簡報、文檔,現在還能「一鍵變成網頁」…
能自訂模式與時間、支援 Notion iFrame、OBS 嵌入,適合教學、練習、專注使用,免費無廣告。
這週 Canva 也大更新了 AI 功能,我有位老師朋友(非工程師)快速製作了課堂計時器,於是啟發了我做這件事。雖然用 Windsurf、Cursor 可以更個人化,甚至更多功能(像我這個還有品牌視覺樣式、音樂功能)但對於完全沒有工具經驗的大多數人,門檻還是稍高。
完全不懂為什麼蘋果內建的備忘錄居然不支持 Markdown 直接書寫…還好有看到這款工具,付費版本有 AI 功能,但其實用 Apple Note 就是求快,所以其實免費版本就夠好用了。推薦給常用蘋果備忘錄快速紀錄一些小事的你。
—影片—
修修的最新影片很值得一看,我當年快速看過《納瓦爾寶典》也很有收穫,這種書很酷,明明書名或副標題打著「財富自由」,但其實策略都是打著先「財富」吸引大家注意力,但內容的底色都是講怎麼經營自己。我覺得這樣才好,因為只有「好好經營自己」才是人生中能走的最久,最靠譜的事。📕📕
這個「AI 訓練」,或者說「人性實驗」實在太有趣。你以為只是在看 AI 玩遊戲,其實更像在看一面鏡子反照我們人類自己,心理學、哲學的一種面向,關於大目標還有小目標,獎勵和懲罰。
影片描述:這是人類歷史上最特別的一次通關挑戰,是去年由美國軟體工程師 Peter Whidden 訓練AI在GB時代的精靈寶可夢紅上完成的。過程中勾起了我很多童年的回憶,還有不少耐人尋味的細節值得思考。
🔍 雷蒙的社群動態精選&會員限定內容&學員見證:
👉🏼 點此加入 Lifehacker Premium 會員&進入會員社群,更多限定內容,一起交流進步。
※ 內容註腳
🤝🏼 如果你喜歡〈雷蒙週報〉並願意幫助我繼續分享下去
〈雷蒙週報〉是繁體中文圈 Top 的數位工具應用、科技產品的電子報品牌,提供現代人如何聰明工作、提升生活品質的方法。訂閱者超過 17,000 人,開信率 > 60%;為了讓這電子報長久經營,我可以協助你推廣好的產品、服務或活動被更多人看見,點此進一步瞭解如何跟我合作 🔗。
2025-04-11 19:22:00
以下內容來自我的 YouTube 影片精華整理。
活用 ChatGPT 4o,你能做到以前需要找專業外包的設計圖片!
「太扯了吧!」 這是我詳細評測完 ChatGPT 4o 的圖片生成功能後的,第一反應。
過去一兩週內,我深入使用並測試了這項功能,發現它確實有突破性的進步,實測了 10+ 個應用場景:
以前要學習 AI 生圖,透過 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 或 Comfy AI 要學習細節的指令、流程,才有辦法製作出「成果風格一致」的圖片,現在幾乎什麼額外的指令都不用學,就像你:
真正在向一個外包設計師,下需求一樣容易。
所以你提供的資料和指令越完善,就能呈現出你想要的效果,而不用再去背一些反人性的詞彙。
讓我們直接快速了解 GPT4o Image Generation1 新功能的真實應用 ⬇️
👉 如果你更喜歡透過影片學習,請直接觀看:
ChatGPT 4o 最強大的功能是,完成了「角色一致性」的輸出穩定度。
這表示,你可以改變圖片的風格,但角色的核心特徵和動作,仍然保有一致性。
甚至可以,把多張照片一起給 AI,讓他自行判斷並「重組」,呈現一張更好的構圖畫面。
例如:我拿了和柚子的在海邊的照片(構圖角度都很鳥,故意的)。我只有簡單地指示 AI:「把這張照片重心繪製,使用吉卜力動畫風格」,ChatGPT 4o 就能精準理解照片內的細節,用指定的繪畫風格,生成一張合理的圖:
甚至當我指定人物動作,例如舉手比 Pose 等,並不會破壞原本的角色辨識度,這是過去任何套動畫、手繪濾鏡的手機 App 都無法達到的效果。
💡 「沒辦法讓 ChatGPT 以吉卜力生圖?」的解決方法
學會這邏輯,你能快速做出很多不同風格的圖片 😆
以往做 LINE 貼圖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設計師溝通,不僅費用,還有相當高的時間成本。
但 ChatGPT 4o 卻能在幾分鐘內,依據我提供的照片和簡單指令,迅速生成具有個人特色的貼圖。
實測過程中發現,如果你要精準生成中文字的貼圖:
建議一次只輸入少量文字,這樣能大幅提升文字的正確性和整體效果。
🫣 我跟柚子的貼圖系列已經上架,覺得實用的話可以下載哈哈。
除了個人化內容外,ChatGPT 4o 也可以迅速產出高質量的品牌周邊、紀念品設計圖。
我只提供了品牌 Logo 給 AI,它便能快速生成實體產品的模擬圖像,例如馬克杯、側背包,甚至還能融入真實場景拍攝感,這對於微型電商或個人小品牌來說,非常方便,甚至不用進棚拍,省下攝影師、租場地的高額費用。
很多設計師或創作者,會先用手繪草圖來表達想法。
現在,只要將這些簡單的草圖上傳到 ChatGPT 4o,它就能立即將這些概念升級為專業的漫畫風格,無需額外的設計步驟,直接視覺化呈現。
例如,我嘗試用最基本的草稿,就能透過 AI 生成出精緻的漫畫分鏡,這大幅降低了創作的進入門檻,也讓設計師和客戶之間的溝通更加有效率。
另一個非常實用的應用場景,就是居家裝潢模擬。
我可以直接將現場空間的照片上傳,告訴 AI 想要的風格(如日系極簡、實用科技風),它會生成相應的裝潢效果圖,比起你上網找一堆,但是格局根本不是你家,這種參考性質更強。
這對業主和設計師來說,能夠極大地縮短設計決策時間,快速提供 10+ 種版本的視覺參考,減少溝通成本,把時間放在正確、高價值的任務上。
ChatGPT 4o 的圖片生成能力極其強大,你過去用 AI 畫圖會遇到的災難,像是:
現在,你只要用說的,它就能幫你畫出來。
雖然要等 1 分鐘左右,但一般外包至少要一天,還更貴,也不能 24 小時上班,還要處理人的情緒問題 😆
完全能把 AI 當作「外包設計師」直接溝通、提需求。
但,真的會取代所有設計師嗎?
其實也不用太恐慌,我認為這反而是開啟一種全新的創作、協作模式。
設計師和業主們,可以將原本耗費在初稿和溝通上的時間,利用 AI 更快速地與客戶達成需求共識,讓創作流程更加有效率,也能把原本花在概念需求對齊的 80% 的時間,拿來做更細緻、個人化的調整。
畢竟 AI 不會替你負責,但是你找的專業服務者,他們會。
我們正在經歷的,是創意的重塑、民主化,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想像設計和創意表達的門檻和可能性。
這堂 ChatGPT 工作術線上課(無限回放影片、可立即學習)裡,我除了會教學如何設計、打造個人化 GPTs(ChatGPT AI 機器人),也會帶你掌握 AI 的底層提問技巧,幫助你以後使用 AI 不再手忙腳亂,讓每次的結果都符合你的需要。
課程也會持續更新,至今已分享 10+ 實用應用案例,用最容易上手的方式,帶你活用 ChatGPT,入門到掌握 AI 工具,甚至開始打造屬於自己的專屬 AI 應用機器人!
—
2025-04-06 13:50:19
📸 第 154 期(3/16-4/5)封面照片:一人公司沒什麼連假,連假就是努力工作! (等大家上班的時候再安排時間出遊,才不會人擠人🤣)
這兩週很少上社群,因為時間都在面試上,總共面試快 20 人,我平常的空白休息時間都拿去面試跟評估到底要跟誰走上一段路(?)
只剩下深夜時刻,可以看著自己的桌面,享受寧靜片刻,處理著工作。
不過也因為要出作業挑戰,給應徵的剪輯師們,剛好把囤積許久的草稿影片,一併發佈了:
當然,也同步更新了我們在 Notion 上的「剪輯知識手冊」&「YouTube 工作台」。
後者應該會在訓練營期間,發佈成模版讓大家下載。
(如果工作狀況都順利的話,至少要用過一陣子優化迭代再拿出來公開 🤭)
既然要做一件事,怎麼把這件事的「綜效」做出來,一石二鳥,是我們這種個體戶經營者,必須考量的。
另外,兩天前發佈的 n8n + Webhook 教學文&影片,居然在臉書上破 1500 人按讚,分享 500 次,直接榮登我本月流量最好的內容?
我從沒想到這個主題能有這樣的熱度,居然這麼多人想學?
只能說,再次感謝有 AI 的時代,讓我們這種非工程師、不是程式設計專業背景的,也能快速掌握這類 low-code 工具,實現許多我們不曾想像的自動化工作流。
5 年前,我發現了 Notion 這套 No-code 的生產力工具,能實踐全個人化的工作任務和知識管理系統,幾乎不用再去煩惱要下載什麼 APP;現在的 n8n + AI,則是能讓我享受高彈性的自動化工作流。
前者讓我有效工作、管理專案和累積知識, 後者幫我把能讓工具做的事,都讓工具自行做掉,釋放我的時間
不過,如果從商業角度來看,我應該也要教 Make。
聯盟行銷分潤有 20%。一個人一年大概分 1000 元
以我導 n8n 的程度來計算(Zeabur 後台超過 500 人)一年能穩穩進帳 30 萬的被動收入。
嗯…很香,真的。
但我推廣 n8n 的收益是零。因為是開源工具,大家能自行免費部署
Zeabur 的推薦也是雙邊拿 credit,無法提現
換句話說,願意持續分享 n8n 玩法的創作者,大多是靠著一份熱情奉獻的 😆
我至少有多投入時間、精力去製作成一套系統性的課程產品,還能有些間接收益,但網路上很多無私分享真的很感謝他們。
至於 Make 因為定位有點尷尬,介在 Zapier 和 n8n 中間。
我還是堅持只推薦自己會用的工具 —— 就像我的 WordPress 是用 Kinsta 主機,所以不會為了賺錢去推薦我自己不用,甚至研究過覺得有些問題的藍色主機(只為了一人註冊就能獲得 USD 65 的高額分潤獎金)
但老實說,隨著團隊要增員了,做事、選擇上也要更具商業考量,在基於自己的選品原則上,怎麼活得更自在、商業更健康,團隊夥伴更快樂,都是我要慢慢學習的。
相信我接下來三年的工具教學類主軸,還是會放在我的鐵三角組合:Notion、AI、n8n。
當然,還有下半年的智能宅系列,期待也能如期回歸。
有時候,我們會把「設計」想得太狹隘,好像是美感或排版的事。
但這幾年我接觸到一些真正厲害的設計人,才慢慢發現:
設計,其實是在問出好問題,然後去協助解決對方心中的真正問題。
這堂羅申駿老師的課,看完簡介後,讓我想到之前有次接 Notion 顧問案,客戶講需求時頭頭是道,但 30 分鐘後,我和他的團隊其實似懂非懂,只好先照著他的需求個別擊破,直到交付的尾聲,才漸漸發現他真正的需求不是 A 問題,是 B 問題,變得又要系統重構、重來一趟。
那時我才體會到,無論是自己當老闆、接案,還是做為高效工作者,怎麼從一開始,能有效的分解對方給的資訊,再去「問對問題」挖掘更深的需求,才是讓自己價值升級、省事省力的關鍵。
這堂課由羅申駿老師,拆解自己做過的實際專案,從提問、研究、發想、提案到執行的全流程。如果你是接案、做產品、寫企劃,甚至經營品牌,應該都能從中找到對應的框架,或是獲得思考上的啟發。
課程已全數上架,還有實體工作坊的組合票,如果你有需要,可以參考看看,這邊也有天下學習給我的折扣碼【raymond400】。
🎉 一樣有讀者福利:到臉書粉專貼文下方留言,無論是對這堂課,還是對「設計」、「提案」這些主題的看法;或者分享對《雷蒙週報》的內容設計看法?哪些內容有收穫?就會在下期《雷蒙週報》時,抽出一名讀者獲得課程的兌換碼。
—文章和學習筆記—
為新手量身打造的 n8n 初學者指南:認識 n8n 基本介面、自動化核心概念,還有常用節點,包含 Webhook、Loop Over Items、Schedule。想節省時間處理重複性工作?都能透過 n8n 打造低成本、專業的自動化工作流,甚至整合 AI。
感謝瓦基的訪談,讓我又多了一篇採訪文囉~另外也讓我有機會,玩玩短影片的方式(點此看精華片段)!最近也在思考我這種「工具教學類」的內容,到底適不適合短影片,畢竟直立影片的流量不能換飯吃,長影片跟內容轉換的效果已經經過驗證。
—數位工具和 AI 應用—
上週簡單玩了一下,能直接有個 AI 側邊欄,讀取分頁內容,進行 AI 操作,省得很多複製貼上,體驗起來也比 Monica AI 這種插件好很多。不過分頁在頂端,沒辦法在左側…這讓我很困惑。而且目前中文支援度不高,繼續觀望,讓子彈飛。
還是有點搞不懂幹嘛放棄 Arc,直接把這功能做在 Arc 裡,讓使用者自行選擇是否要用不是很好?因為當 ChatGPT 未來可以直接讀取我的瀏覽器分頁時,基本上可能就不會想用這瀏覽器了。
OG 圖片是當你分享連結在社群平台(如 Twitter/X、Facebook……等)的預覽圖片,一般來說過去都用 Canva、Figma 製作,但彈性太高對於一些沒有設計美感,或者嫌麻煩的人都要花上不少時間。這款的編輯介面很直觀,還有支援中文的 Noto Sans 字體,而且還開源,我都想自行部署了 😆。
※ 不過,如果我去開發的話,我會想多個 save / export preset (json) 的功能,這樣團隊協作超方便,在自己的瀏覽器匯入團隊的 preset,一次把各種設定參數都弄好。
專門寫給想架站、經營電子報的內容創作者,想擁有比 WordPress 更簡潔的寫作體驗、更划算的價格,讓我們專注在寫作,而非網站工程。這篇完整教學文,幫助你了解 Ghost 部落格的優勢、價格、電子報功能(取代 Convertkit)與使用 Zeabur 的架設步驟!
只想註冊個帳號、下載份報告,卻又不想交出自己的 Email。 你也有過這種情境嗎?推薦一個免費的暫時信箱服務 —— MinMail 雖然我已經用過不少,但這款介面好直覺,值得再推薦個。
—影片—
這次更新有點瘋。 完全能把 AI 當作「外包設計師」直接溝通、提需求。 那些你過去用 AI 畫圖會遇到的災難—— 提示詞背不起來,中文字&人物概念跑掉… 現在 GPT 4o 幾乎都解決了
我們正在經歷的,是創意的重塑、民主化。
這影片拍得太頂了…不愧是我目前最喜歡看的遊戲類產品開箱頻道。
從經營雷蒙三十和一人公司後,已經好一陣子沒拿出來玩 Switch,它確實帶給我許多快樂和回憶,重溫寶可夢、瑪利歐還有破關的健身環。希望我以後也能有一支這樣的影片,無論腳本、節奏還是剪輯方式,有快樂、共鳴、知識和感動。只好等 Switch 2 上市,買一台。 😆
※ 同步更新,MKBHD 昨天居然開箱 Switch 2 實機了!不過我還是喜歡小寧子的節奏跟困惑版本哈哈
🔍 雷蒙的社群動態精選&會員限定內容&學員見證:
👉🏼 點此加入 Lifehacker Premium 會員&進入會員社群,更多限定內容,一起交流進步。
※ 內容註腳
🤝🏼 如果你喜歡〈雷蒙週報〉並願意幫助我繼續分享下去
〈雷蒙週報〉是繁體中文圈 Top 的數位工具應用、科技產品的電子報品牌,提供現代人如何聰明工作、提升生活品質的方法。訂閱者超過 17,000 人,開信率 > 60%;為了讓這電子報長久經營,我可以協助你推廣好的產品、服務或活動被更多人看見,點此進一步瞭解如何跟我合作 🔗。
2025-04-03 18:17:42
💡 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前面幾篇文章都在告訴你怎麼自部署 n8n、建立憑證、備份工作流……等設置好 n8n 的前置作業。
這篇我會介紹 n8n 的管理介面的功能和操作、常用的節點使用情境,開始進入 n8n 的應用教學文,讓你可以建立自己的第一個自動化工作流 ✌️
重要的認知誤區,值得再說一次。
許多人一聽到「自動化」會誤認為需要專業的程式設計背景,誤以為「不是工程師學不會」。
但 8 年前無任何程式背景的我,先從 IFTTT、Zapier 入門,初次體驗到「重複性的工作不用自己做」的自動化。
直到現代人人都能用 AI 幫你快速學習、解讀和生成程式碼,讓以往我也難以接觸的 n8n 變成最佳的解決方案。
甚至有不少人開始投入 vibe coding,直接開發網頁和 APP 來解決問題、開展副業。
「不是OOO 專長,就不能 XXX」的論調,在這時代已經越來越不適用。
不論你是創業者、自由工作者還是小型團隊成員,絕對能透過自動化工具節省許多時間,釋放你的生產力。
💬 市面上已有很多自動化工具的選擇,比如老牌 IFTTT,或是 Zapier、Make,為什麼我更偏好使用 n8n ?
推薦閱讀這篇文章:Zapier、Make、n8n 選哪個好?初學入門完整比較表格
💡 若你是第一次接觸到 n8n,請先閱讀這兩篇文章:
部署完 n8n 後,再來閱讀目前這篇文章會更好吸收內容!
當你部署好,並登入 n8n 後就會看到主要工作區:
點擊圖標 1 的 Overview,就會進到你 Workflow 的頁面,上方的頁面分別為:
包含 Workflow 名稱、開啟關閉工作流、儲存工作流、共享和匯入匯出……等功能按鈕。
繪製、建立工作流的主要區域,可以在此放置和連接不同的節點,還有利用便利貼(Stickey Notes)撰寫備註。
點擊「+」後,會列出了所有可用的節點(Nodes),可以按照類別、名稱搜尋節點。
當選中某個節點時,就會自動新增到中央工作區,可開始拖拉進行工作流的建置。
在帳號右邊的「…」點擊後可以進去設定區,建議部署好 n8n 後就可以一起設定 2FA 雙重驗證,保障你的資料。
自動化工作流通常由 2 種節點組成:觸發(Trigger)和動作(Action)。
舉一個生活常見的例子:「當 08:00 的鬧鐘響了,就起床刷牙。」
鬧鐘的「觸發點」就是早上八點;起床刷牙則是要執行的「動作」。
這個節點就是告訴 n8n:「Hey,開始執行動作了!」
例如:當收到有人填寫 Notion 表單時、發佈了一則臉書貼文或特定時間到時。
在新增節點時,只要在節點後看到「閃電符號」,就代表它可以當作觸發節點。
當上面的觸發節點被啟動時,動作節點就會開始執行特定操作。
例如:09:00 開始發送電子郵件摘要,或是當有新訂單時,自動更新 Notion 資料庫數據……等等。
Tips:在一個工作流裡,通常會包含多個動作節點。
動作節點越多,要進行的測試就越多,若工作流出錯的話,要檢查的地方也越多。建議初學者一開始先從簡單的工作流開始練習,再慢慢遞增!
當你決定觸發點跟要執行哪些操作後,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決定「資料儲存、輸出」的地方。
像是我常用的 Notion、Discord、Telegram(設定方便、快速且功能齊全),或是到 Google Sheets,都可以當作資料紀錄(輸入、和輸出)的地方。
以下是一些在自動化工作流中經常使用的節點,掌握這些節點,通常你就能組合出一個能實際運行的自動化 👍
若一開始還不熟悉,都能先使用這個作為觸發點。當你一點擊畫面中的橘色「Test workflow」按鈕時,就會從這個按鈕開始執行。
簡單來說,Webhook 是利用網址(URL)來做串接、觸發的。
開始使用 Webhook 節點時, n8n 會為你創建一個獨特的網址,來接收資料。
你將這個 URL 提供給其他系統或服務,告訴它們「當有特定事件發生時,請發送請求到這個網址」。
接收到請求之後,它就會觸發整個工作流程開始運行,且能根據收到的數據做其他運用。
它能讓不同的系統、服務輕鬆地進行串接,不需要複雜的整合流程。
像是我前陣子把 Portaly 商店的訂單通知串接到 Telegram,就是利用 Webhook。
每次只要在 Portaly 商店有新訂單時,就能直接在 Telegram 收到訂單通知,讓出貨人員準備包裝、寄出商品,不再需要人工開網頁,才能看訂單資訊。
👇🏼 2025.04 拍了一支完整教學影片,相信能幫你快速上手!
Loop Over Items 對於需要批次處理的動作非常有幫助,它能對同一組大量資料中的每個項目,重複執行相同的操作,例如:為客戶列表中的每個客戶發送個性化郵件。
我在這篇文章中,就是運用了 Loop Over Items 的功能,幫我寄送所有報名生活黑客年會成功的「行前活動通知信」1,若使用 Gmail 一次寄送大量信件,通常容易被標記成垃圾郵件。
Schedule 節點可以按照你設定的時間觸發工作流,像是:
甚至,你可以設定只在週一到週五執行,或是特定節日才會執行的條件。
Edit Fields (Set) 節點能幫你重新整理和改造資料,讓資料以你想要的樣子呈現。
如果你收到一堆零散的資料,Edit Fields 就能幫你做到:
看到 IF 可能很多人會開始退卻,這不是寫程式才要用到的嗎?並不是,這只是生活和工作中的常見邏輯條件唷!很簡單的,讓我用個生活例子來說明:
如果今天 = 星期日(True),就出去玩;如果今天不是星期日(False),就需要去上班。
If 這個節點是根據你設定的條件做 True、False 的判斷,根據不同情況,會選擇不同的路徑,決定工作流的動作執行。
當其他節點無法滿足你的特殊需求時,你還能透過 Code 節點放入 JavaScript、Python 程式碼,處理特殊格式的資料、或達成更複雜的使用情境。
若你不是工程師,你可以透過詢問我建立的自動化工作流機器人 GPTs,看不懂,也能請它解釋,我多數的程式問題都是靠它解決的 😆
這些節點組合使用,就能創建出強大而靈活的自動化工作流程,幫你節省大量重複性工作的時間!
我在這篇《100 小時掌握自動化工作術|系列教學文》裡有說到,哪些工作情境會需要自動化?
– 常重複、無腦做的任務:撈數據、複製貼上。
– 固定工作:寄送兌換碼的郵件、檔案歸檔與備份、合作邀約。
– 回覆信件耗時、冗長的任務:請假、核銷等行政流程、分析每月收入支出報表。
整合起來就是:重複任務 + 耗費大量時間 + 固定流程(能標準化)的事情,就能藉由自動化來節省你的時間。
你可以開始思考看看,生活或工作上有哪些事情,符合上述的條件?
在開始學習自動化時,你可以先從模版開始。
n8n 官方有建立一個模版庫,目前有超過 1500+ 個其他人上傳的 n8n 模版,你可以直接搜尋想要解決的問題關鍵字,或是工具的關鍵字,看看有沒有適合你需求的工作流。
在我的自動化課程裡,也有建立一個 No Code 自動化工具的應用庫。
不定期更新,將我正在用,覺得大家會需要的 n8n 應用模版、詳細操作教學放進去,讓有需要的學員可以直接複製我的模版去修改!
在建立和測試自動化工作流時,往往需要不斷點擊 Test Workflow,反覆驗證流程是否正確運作。
而一旦工作流啟動正常運行,我們並不會常回來檢查 —— 除非發生錯誤。
這時,記錄工作流的思考邏輯和步驟,就是為未來的自己(或他人)寫一本操作指南,也是一種復盤的過程:
復盤不是只做回顧,是針對未來做有效學習。
擁有記錄的習慣,能幫助你在日後能迅速理解工作流,或是當出現問題時提供可行的診斷資訊,使自動化工作流更易於維護。
你可以使用 n8n 的「便利貼」(Sticky Notes)功能來記錄工作流的思路與步驟:
你可以使用便利貼,或是像我一樣,將整個步驟、截圖都存放在 Notion 裡面,之後翻找、搜尋也更方便。
💡 更多自動化工作的教學文章,整理在:【從這開始】100 小時掌握自動化工作術|系列教學文
📍 我的 零基礎 AI 自動化工作線上課程(已經正式上線,可立即學習)裡,有完整的教學、展示和解構多種跨 APP 的自動化應用&模版範本資源,還有我自製的「自動化工作術 AI 助教」機器人 GPTs,只要是 Zapier、Make、n8n 的問題都能問它,能解決你 80% 以上的問題,還能直接提供 json 讓你複製貼上匯入使用。
甚至提供課後學員社群,我每天都會上去逛;如果你碰上自動化的困難,都可以直接提問,一起交流解決 👍🏼
學會這套,不分你平常用的是什麼 APP(例如 Power Automate 基本只在微軟系統比較好用),或是零基礎小白、已開始踏入自動化的應用的人,這堂課都能讓你立即讓工作更輕鬆。
🚀 這是加入「自動化工具,全方位應用指南教學」課程,能學習到的內容
🤫 老慣例,這堂「AI 自動化工作流課」與我的其他課程一樣,都能加入課後社群與其他學員一起討論,我還會持續補充教學內容,越早購買福利越多!
謝謝這些同學的分享和推薦,一起讓這堂課被更多需要的人看見,也讓更多人聰明工作、解放時間!
👉 觀看更多學員心得
※ 文章內容補充&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