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1 08:00:00
你是一個厲害的蛋餅店老闆,你的生意還滿好的,也有固定的客人和不錯的口碑,生活無虞。
有一天,對街新開了一家蛋餅店。
你偷偷去吃了一次,發現對方實力普普而已,沒自己做得好吃:麵皮太厚、蛋也煎得不夠嫩,而且哇靠油也放太多了吧。要給分數的話,可能勉強及格 65 分吧,至少是熟的啦。
但是,對街的蛋餅店開始請辣妹來門口跳舞,穿著清涼制服,手上還拿著蛋餅當道具。記者來了,YouTuber 來了,連電視台都來了。老闆瘋狂出席各種活動,把自己形象塑造成「蛋餅神」,講得好像蛋餅就是他發明的一樣。
更誇張的是:大眾竟然買單了!
他的店門口開始出現排隊人潮,大家拿著那「皮厚、蛋老、油膩膩」的蛋餅拍照,在 Instagram 上 Po 文打卡:「終於吃到傳說中『蛋餅神』的蛋餅了!」。你滑著這些貼文,旁邊跳出了「蛋餅神親授秘技!線上課程只要 2999!」的廣告。
這時候,身為「真的會做蛋餅」的人,你應該:
以我的個性來說,我絕對是選擇 B 的。何必為了證明什麼而把自己搞得那麼累呢?
2025-08-31 11:00:00
看到 Vincent Yu 的這篇文章,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測試「你有沒有選對伴侶」的思想實驗。大意是這樣的:
你中了 SpaceX 的單人太空旅遊抽獎。結果,意外發生了,通訊系統故障。
雖然太空船有足夠的食物和水,但救援任務將會花費一年,這期間你完全無法聯絡地球。
接下來的一年,你在地球上的一切——財務、家庭、事業、寵物……全由你的伴侶一人全權處理。她不會知道你何時會回來(搞不好以為你死了),但你很確定一年後你將平安返回,然後承受她所有決策的後果。
想像這樣的情況,觀察自己的直覺反應。
不覺得這是超級準確的方式嗎?它會逼你誠實評估你的伴侶:
我自己的話,我完全可以放心交給檸檬卷耶!我完全不會擔心一年後回來存款會不會歸零、莫名奇妙多了數百萬負債、家裡住進了三個陌生男人,或是她跑去整形整到我認不出來。
談戀愛的時候可能只會想「有沒有心動的感覺」、「相處舒不舒服」、「興趣合不合」等等,但似乎真正更有用的檢查方法是「我信不信得過這個人」。
如果光是想像把生活交給對方一年都會讓你心跳加速(恐慌的那一種),那也許這段關係沒有那麼適合你?
(我希望我第一次結婚前就懂得誠實面對以上的問題。不要犯跟我一樣的錯。)
(說到太空船,也許你會想回味一下檸檬卷的太空船 MV。)
2025-08-31 08:00:00
前幾天檸檬卷收到了來自 Google 的信,說因為兩年沒登入,已刪除了她之前的工作用 Google 帳號,並且不可回復。
今天我也收到來自蝦皮購物的類似通知,也是因為兩年沒登入,帳號被自動刪除。
其實「兩年沒登入」也不是這麼難發生的事情:住院、服兵役、長期出國、坐牢、憂鬱症發作、被困在外太空、埋首於遊戲世界,或者是單純想遠離科技或忘記密碼。
一個帳號擺著兩年不用就自動消失,比我冰箱深處的奶油還不耐放。
想像你要買房子,但購屋契約上寫著「如果屋主兩年內沒有進門至少一次,房子將自動歸還給建商」,你能接受嗎?但在數位世界,我們全簽了這種約。我們就像中世紀的農奴,需要定期向領主「簽到」,證明我們還配得上使用這些服務。
撇除兩年沒登入這個理由不說,這些平台當然也保留了隨時踢你出門的權力,而且理由可以超級彈性。不相信嗎?一起來讀讀以下這些服務條款。
Google 的服務條款寫1:
"Google may suspend or terminate your access to the services or delete your Google Account if any of these things happen:... we reasonably believe that your conduct causes harm or liability to a user, third party, or Google..."
(如果發生以下狀況,Google 可以暫停或關閉你的帳號,或直接把你的 Google 帳戶刪掉:……『我們合理認為』你做的事可能會對其他人、第三方公司或 Google 造成損害或麻煩……)
聽到了嗎?只要我們漏洞百出的 AI「合理認為」(reasonably believe)你不乖,那就是你的錯!
Meta(Facebook/Instagram)則是寫2:
"We can also suspend or disable your account for conduct that violates these provisions... if doing so may expose us or others to legal liability; harm our community of users; compromise or interfere with the integrity or operation of any of our services, systems or Products..."
(要是你的行為違反了這些規範,我們可以把你的帳戶停掉或封鎖……特別是當這些行為可能讓我們或其他人惹上官司;傷害到我們的用戶社群;或者影響我們服務、系統或產品的正常運作……)
基本上就是「我不爽你就可以封鎖你」的法律版文字。
但最有創意的是 LINE,他們把情侶常見的分手台詞都寫進條款了3:
"In any of the following cases, in order to appropriately operate the Services we provide, we may, without prior notice, take such measures as deleting data or Contents, prohibiting the use of all or part of the Services, or deleting User's accounts."
(如果碰到下面這些狀況,為了讓我們的服務正常運作,我們可以不先告訴你就直接刪掉你的資料或內容、不讓你使用部分或全部服務,或者把你的帳戶砍掉。)
"(5) in any other case where we reasonably determine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maintain the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 and us, such as when the relationship of trust with you is lost."
(5. 任何其他我們合理地覺得跟你這個人『很難繼續維持關係』的情況,例如我們對你『失去信任』的時候。)
哇靠,合約可以這樣寫的喔?「很難繼續維持關係」和「失去信任」是什麼鳥?我以為我只是在用一個通訊軟體,原來 LINE 跟女友一樣會因為對我「失去信任」而決定跟我分手,真是太人性化了!
這些科技公司已經變成比國家政府更有權力的統治者。
政府要處罰你,至少還要經過法院、讓你找律師、有申訴管道。但 Google 只要一句「我『合理認為』你態度不好」,LINE 只要覺得「跟你難以維持關係」,就可以馬上讓你社會性死亡。
全台灣人每天的生活都依賴這些大科技公司的服務,但我們對它們卻完全沒有監管的權力。當他們決定「更新使用者條款」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立法,但完全不需經過國會同意和輿論監督。
我們以為自己生活在民主社會,但其實根本沒有自己數位生活的主權。
所以該怎麼辦呢?還需要說嗎?最有效的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註冊自己的網域,建立自己的獨立網站!
話說回來,這個經常批評大科技公司、鼓吹大家遠離雲端服務的小小部落格,會不會因為寫了這些文章而被某些平台覺得「造成損害、影響服務、失去信任」,然後被停權呢?
如果真的不幸發生了,至少你知道還能在 Wiwi.Blog 和 NiceChord.com 找到我!
2025-08-30 08:00:00
2017 年 10 月,為了慶祝自己成功離婚了(?),所以決定自己一個人跑去香港玩!還好那時候有去,因為見到後來香港發生的事情之後,我個人是大概永遠不會想再去了。
這篇只是隨機分享一些來自那趟旅程的照片,沒有旅行心得,因為早就不記得啦!當時其實有跟幾個在香港的朋友見面(還凹他們當我的免費導遊),但考量對方隱私,我就不放合照上來了。
(大耳狗行李箱!這個我到 2025 年還在用!)
(蘋果國際金融中心店;當年我還是一個果粉,誰想得到八年後的現在我會常常在部落格嫌棄 macOS 和 iPhone 呢?)
(中環碼頭)
(人生第一次被新鮮溫熱的鳥糞滴到,就是在香港,香港的鳥很沒禮貌耶!)
(奶黃包;加了眼睛賣相馬上 x 100!想要讓人掏出錢包,加上眼睛就對了!)
(尖沙咀碼頭夜景)
(旺角)
(當時還沒有 Enshittified 那麼嚴重的 LINE)
(昂坪)
(滿記甜品)
(香港的神奇中文,讓我好有自己是外國人的感覺)
(只是一般的廢物,就像我一樣!)
(官大浪)
(麻將賭場!好香港喔!)
(太平山頂)
(街頭歌手)
(街頭鼓手)
(餵麻雀)
(機場公用 iMac 就是好和弦的廣告板)
2025-08-29 19:00:00
剛才收到一封以前買過我《即興幼幼班》課程的客戶來信,問檔案遺失了該怎麼辦。
這位客戶是用 Apple iCloud 的信箱寄信給我,但我找不到這個信箱的購買記錄。所以我回信問他可不可以提供原購買時使用的 E-mail 信箱,這樣我就可以在 Gumroad1 的後台重發下載連結給他。
但是回信被退了!錯誤訊息是 smtp 5.2.2 user is over quota
,他的信箱滿了,無法收信。
聯絡不到他,我只好用他 iCloud 的信箱位址和寄件人名字當線索,去搜尋購買過的客戶清單,找到一些看起來「可能也許」是他的購買記錄,全部重發了下載連結信。
希望這些信能順利抵達他的其他信箱(如果還有空間的話)。我不想被誤會成那種不回客服信的黑心賣家呀!
好和弦課程的售後服務一向是超級良心等級的,大家可以放心購買——只是要記得定期清理一下信箱,這樣你才收得到客服回信。
Gumroad 是我販售課程的電商平台。 ↩
2025-08-29 08:00:00
看到報導者最近的文章《沒有成為周子瑜,那些歸來的韓國練習生》。
這篇報導是在講那些去了韓國追夢但最終沒有成功出道的台灣練習生們,回台灣之後是如何重新找到方向的。文章很有趣,值得一讀!
我完全支持追夢。但問題是,有些「追夢場所」的遊戲規則對玩家不友善。
練習生制度就是這樣,你的成功完全依賴別人的心情和商業考量,不論多努力也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你只能努力迎合別人設定的遊戲規則,然後像買樂透一樣祈禱自己不會是被拋棄的那一個。
聰明的追夢者,應該盡全力避免踏入這種「任人宰割」的場域。在自己的主場追夢有趣多了!
報導中提到一位前練習生陳涵瑜,她在 2024 年自費 450 萬元製作了五首個人單曲。
先說在前面:我不了解她個人的情況和考量,更不是要批評她個人的選擇。她想要怎麼使用自己的錢,當然輪不到我這個路人來評論。我只是想討論一個普遍的現象,那就是職業生涯剛開始的創作者常常會有「昂貴才是專業、要花大錢才能做出好作品」的迷思。
這種想法很有可能是被主流媒體影響的結果,畢竟每天在社群媒體看到的韓團 MV 都是大媒體公司砸錢的華麗製作,久而久之自然會被植入「要成功就得看起來像這樣」的想法。
現實是,花 450 萬拍的 MV 不見得會比在家裡花 450 塊拍的影片表現更好,不論以觀眾的喜好度或 YouTube 流量而言。
(如果你手上真的有 450 萬現金,我建議拿 5 萬去拍十支 YouTube 影片就好,把剩下的 445 萬拿去投資全市場指數 ETF,未來的你一定會超感謝自己做了這樣的選擇!)
如果要追夢,還是要像個企業經營者一樣思考,而不是一次 all in 然後祈禱幸運之神降臨。
你絕對不會在公司還沒賺錢時就花大錢裝潢辦公室,也不會在產品根本還沒經過市場驗證時就投入巨資(除非你是 Google 或 Apple)。
「一定要在主流市場大規模成功,才算成功」的想法是很脆弱的。更好的做法是,用最小的成本測試市場反應,確保不管失敗多少次都還是能活下去,然後繼續嘗試下一次。
報導者文章中有受訪者提到:「我認識的每一位練習生,沒有一個沒有精神疾病。」你就知道這個系統對人的消耗有多大了。大家都抱著「這次就是唯一一次,all in 了!」的心態,失敗就變得難以承受。
成本要夠小,夢才追得久。留得存款在,不怕沒夢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