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Yinji | 印记修改

Bruce,胡青山,02年,江西人,活跃的Blogger,摄影爱好者,数码发烧友。运营Telegram频道:Find Blog。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Yinji | 印记的 RSS 预览

我的一天

2025-10-16 21:37:26

我的一天 - 第1张图片

最近在单曲循环毛不易的一首歌——《平凡的一天》,朴素的歌词,简单的曲调,虽然是平凡的一天,但也是我向往的一天。

每个早晨七点半就自然醒。这一点我很难做到,我的一天是从七点半的闹钟开始,夏天会将闹钟定在七点,偶尔需要磨蹭十多分钟才会起床洗漱、换衣服,看看冰箱里有没有方便速食,比如头一天晚上蒸好的红薯,一个红薯对半切开,提前蒸熟,吹凉,放进冰箱,第二天早上直接拿出来吃;再或者从冰箱里拿两个鸡蛋,开水煮熟、下肚;除此之外,也会去楼下的早点铺买两个包子或一根油条和一个茶叶蛋。倘若起得早,我可以下楼买完早点回楼上吃,一边吃一边看一看手机,磨蹭到快要出门上班时,再给小猫的碗里添一点猫粮,换好鞋子,下楼骑电动车上班。

从楼下到公司,偶尔 8 分钟的车程,这是寒暑假,以及节假日加班的时候,如果是现在,则需要 10-12 分钟,因为附近有一所幼儿园和中学,这也是当时租房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在数不清的电动车之间“见缝插针”,不仅要提防其他电动车,也要时刻注意前后左右驶来的汽车。最厌烦的当然还是各种老头乐,它在电动自行车和汽车之间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存在,行驶在机动车道上,后面的汽车会催赶,行驶在非机动车道上,原本可以通行两辆电动自行车,被它一人独享,自然少不了别人的喇叭轰炸。

公司要求 8 点半前打卡,我一般会在 8:18-8:25 之间到达地下车库,然后再去等电梯,到工位坐下,开机的时间正好和同事一起开早会,讲述今天的工作内容。

中午的自由时间从 12 点整开始,但我们通常会在 11:56 分左右不约而同地起身去等电梯,去一楼食堂吃饭。一顿饭四菜一汤,外加一份水果或酸奶,我不太喜欢喝汤,除非是我喜欢的,比如海带炖排骨、玉米炖排骨、银耳莲子、红豆汤等,为了照顾北方的同事,还提供了馒头、花卷等面食,而我通常会额外拿一块红薯。吃饭时会戴上耳机,开启降噪模式,一个人自顾自地吃着,这个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打开 IT 之家,刷一刷上午更新的内容,我一天之中大概会打开两次,一次是中午,一次是晚上下班后。

理论上我们中午的时间是 12:00-13:30,但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到 13:20,午睡的人都醒了,立马投入工作,但很快也习惯了。下午总是过得很慢,工作做完之后总是用上厕所和去茶水间接水来打发时间,亦或是盯着电脑右下角的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倒数着。

如果是在 11 号之后,26 号之前,我有 90% 的概率可以在 17:30-18:00 之间下班,在此之外几乎都是在 18:30 前后下班回家。虽然说我们有弹性工作制,早上早到或晚到半小时,那么晚上就可以早走或晚走半小时,但早到早走几乎没人尝试。晚上一楼食堂会在工作日开餐,开餐时间也随着时令变化而变化,晚上的菜相比中午则没有那么丰盛,以中午的剩菜为主,偶尔会有酱香饼、小米粥、包子、炒粉等,如果知道今晚需要加班,就会来食堂填饱肚子,或者去地下车库的便利店吃一碗粉,再回楼上加班,今天下班早,而且今天的菜不太合胃口,便没有在食堂吃饭。我不知道其他动物一天吃几顿,但牛马肯定是一天吃三顿。和同事商量着 17:30 到点就下班,回到家中仅 17:46,这大概是我为数不多的下班较早的时候。

家里除了一个可以煮面的锅,没有其他烹饪工具,所以晚饭一般是在外面解决,楼下有南昌水煮店(这玩意到处都是)、兰州拉面(这玩意也到处都是),以及还是到处都是的粉面店、小炒店,应有尽有。早上给小猫添的粮也吃得差不多,再添一点,附赠一根猫条,吃完之后抓着他撸一会儿,小猫今天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晚上会做什么呢?打开电脑,再浏览一遍 IT 之家,接着打开 Folo,看看又有哪个博友笔耕不辍;接着打开 B 站或者 YouTube,随便找找视频看看,如果发现有趣的电视或电影,那就直接追剧。期间还会在微信群里和大伙聊聊天,倘若兴致来了,打开 Obsidian,开始写博客。

23:00 左右躺下,准备睡觉,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时间,偶尔可能会在 23:30 或者 24:00 左右才会打开睡眠模式,放下手机,闭眼入睡。至此,我的一天便结束了。

这些都是基于工作不忙的时候,一到真正忙起来需要加班的那几天,我的一天会被打乱,思绪、想法通通混乱,最形象生动的举例是洗澡时把洗面奶、沐浴露、洗发水混用。

所以每次听到毛不易的这首《平凡的一天》,我是十分渴望我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平凡的一天。


封面图是由 ChatGPT 生成,提示词是"一个上班族平凡的一天,以这个为主题,生成一张 16:9 的图片,风格随机",我只能说,ChatGPT 你真懂我。

我的一天 - 第2张图片

我的一天》最先出现在印记

展示照片的好地方

2025-09-27 23:20:27

展示照片的好地方 - 第1张图片

缘起

我见过许多可以上传照片,将其作为作品展示的平台,比如小红书、Instagram、抖音,再或者是图虫,或者是国外的 Unsplash 等平台。或许和写博客一样,内心有一股执念,数据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安全,紧接着便开始搜索各种可自部署的图片展示服务。

过去使用 Typecho 搭配立云图志的 Snapic Plus 主题,折腾了一段时间,最近又因为拾一的 Afilmory 项目,勾起自己的折腾兴趣,尝试了许多次,终究因为它缺少后台管理功能,无法直接在后台添加新的照片,需要在存储端进行增加,较为繁琐。最近找到另一款类似的项目——ChronoFrame,外观、功能大差不差,最重要的是有 dashboard,随时随地登录后台添加新照片,极其方便。

ChronoFrame

相比较 Afilmory,ChronoFrame 的部署也更简单利落,熟悉 Docker 则非常容易上手。提供 Docker 和 Docker Compose 两种形式,这里将自己的过程记录下来,方便以后继续使用。

我在服务器上安装了 1panel,新建文件夹,命名“photo”,然后新建文件,命名为 .env,在文件里填入下列信息:

# Admin user email (required)
CFRAME_ADMIN_EMAIL=
# Admin user name (required)
CFRAME_ADMIN_NAME=
# Admin user password (required)
CFRAME_ADMIN_PASSWORD=

# 应用标题与口号
NUXT_PUBLIC_APP_TITLE=
NUXT_PUBLIC_APP_SLOGAN=
NUXT_PUBLIC_APP_AUTHOR=
NUXT_PUBLIC_APP_AVATAR_URL=

# Mapbox Token
NUXT_PUBLIC_MAPBOX_ACCESS_TOKEN=

# 存储提供者(s3/github/local)(required)
NUXT_STORAGE_PROVIDER=s3
# S3 存储服务配置(required)
NUXT_PROVIDER_S3_ENDPOINT=
NUXT_PROVIDER_S3_BUCKET=chronoframe
NUXT_PROVIDER_S3_REGION=auto
NUXT_PROVIDER_S3_ACCESS_KEY_ID=
NUXT_PROVIDER_S3_SECRET_ACCESS_KEY=
NUXT_PROVIDER_S3_PREFIX=photos/
NUXT_PROVIDER_S3_CDN_URL=

# 会话密码(32 位随机字符串,必须设置)(required)
NUXT_SESSION_PASSWORD=

# GitHub OAuth
NUXT_OAUTH_GITHUB_CLIENT_ID=
NUXT_OAUTH_GITHUB_CLIENT_SECRET=

备注 required 的则是必填项,最上面是登录邮箱和密码,接着是网站标题和描述、头像地址等,如果照片上存有地点信息,则可以申请 Mapbox 的 Token 一并部署,网站上就可以显示相应的地理信息;最主要的是存储提供者,目前仅支持 S3 协议,比如缤纷云、阿里云 OSS、腾讯云 COS,都可以使用,难点在于存储桶的相关信息要填写正确。

另外还需要创建 docker-compose.yml 文件,填入下列信息:

services:
  chronoframe:
    image: ghcr.io/hoshinosuzumi/chronoframe:latest
    container_name: chronoframe
    restart: unless-stopped
    ports:
      - '3000:3000'
    volumes:
      - ./data:/app/data
    env_file:
      - .env

最后一步,启动命令:

docker-compose up -d

这是我部署的:

https://fade.im

展示照片的好地方 - 第2张图片

这是陈仓颉部署的:

https://photo.imzm.org

展示照片的好地方 - 第3张图片

他一开始部署没成功,气得红温,最后还是折腾成功了。

展示照片的好地方 - 第4张图片

后话

部署完这个服务之后,上传了一些自认为还不错的照片,然后呢,内心又陷入一阵空虚。照片没拍几张,却一心想着如何展示,你拍得很好吗?其实也一般,但只要自己喜欢,就足够了。

最后,问一下小孙,你的 Camlife 进展如何。

展示照片的好地方》最先出现在印记

当我在骑车时,我在想什么

2025-09-18 23:00:02

当我在骑车时,我在想什么 - 第1张图片

今天下班很早,天气不错。风吹在脸上,气温宜人。趁着还有一点夕阳的余晖,我回到家便换上装备,骑行至附近的公园。

按照往常的路线,最初是一段约 200 米的短坡,侧风阵阵,或许是未曾热身,显得有些吃力。翻过这道坡,便是一段漫长而舒适的下坡路。常有居民在这里跑步、散步,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路灯的光影在树叶间摇曳,投下斑驳的剪影。从这里开始,我借着身后的风和路面的坡度,毫不费力地滑行。下坡之后,人流渐密,滑轮滑的孩子、散步的老人,还有跑步的父母和他们的孩子。这是一段起伏不大的平坦路,风依然助我前行,但我不敢骑得太快。继续往前,我选择了一条之前在博客提过的未曾踏足的小径,即便知道前方的风景已然烂熟于心,这次也不例外。

风势渐强,路旁一排排柳树摇曳,外侧便是湖。湖面卷起层层波浪,树上的柳条也随之狂舞。看不见风的形状,但路上全是风。我借着这股强劲的势头,越骑越快,越骑越轻松。只需以正常的力度踩踏,平坦的路面和强劲的风,仿佛有无形的手在身后推动着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然而,人生的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风向也并非永远顺遂。返程途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人影却丝毫未减。路灯微弱的光几乎被夜色吞噬,而车上的手电筒也在此刻耗尽了电量。更糟的是,风向完全逆转,正面迎向我。我看不清路面的碎石和凹坑,又怕行人与小狗忽然从路边窜出,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异常谨慎。我曾想过,能否寻觅另一条归途——一条灯火通明、人迹稀少的路?或许可以,或许很容易找到,但在这夜色与逆风中,一切都变得未知而艰难。

我最终没有选择逃避。路上的风依然在吹,我知道,寻找一条顺风的路,意味着要绕更远、花费更多的时间。我不知风何时会变小,更不知它停歇之后的路是否会更难。骑行的路上,总会遇到诸多未知。与其想尽办法逃避,不如弯下腰,躬下身,减少与风的接触面积;既然路灯太暗,那就紧贴着路边,放慢速度。逆风,终会过去。这路或许难走一阵子,但绝不会一直难下去。

拨动车上的小铃铛,清脆的响声提醒着周边的行人,我借着微弱的灯光,慢慢骑出了公园。公园之外,是一条宽阔的大道,汽车呼啸而过。这里的路灯很亮,路面很平坦,没有顺风的推动,但骑行却出奇地轻松。

这条路不会一直难走,再难走的路都走过去了,迎接自己的一定是坦途。

当我在骑车时,我在想什么》最先出现在印记

收藏的博客

2025-09-14 22:41:48

收藏的博客 - 第1张图片

积薪关停之后,博客阅读来源几乎只有订阅的 RSS,用 Folo 进行查阅。单从积薪的形式和做法来说,它是一个好项目,收录的博客都很有水准,不管是从内容、设计、风格等方面都是一些值得收藏和阅读的好网站,没能延续下去确实是一个遗憾。可能这也是网站商业化的弊端之一,要考虑受众群体的想法和需求。

一个博客导航网站倒下,还会有成千上万个博客导航网站出现。现在就是如此,但同质化太严重,要么是千篇一律的模板,要么是没有严格的收录标准,一些质量低下、存活时间不长的网站输出 RSS 到首页,更是污染时间线的行为,我曾经也做过博客导航网站,也因上述原因而倒下,这次我选择做点不一样的。

它只是我的一个收藏,像一个图书馆一样,把我喜欢的博客放进去,贴上我定义的标签,按我的想法进行分类,99% 的主观,不带任何广告,不掺杂任何商业元素,不接受任何自荐,我没有收藏某个博客,并不代表这个博客不好,只表示我不喜欢。因此,我这次没有使用其他网站程序,没有找所谓的导航主题,只用 Notion,并用它的自定义域名发布,有人要问了,既然自己收藏,一切都随自己想法,为什么还要公开呢,雅俗共赏,看一看别人的审美和兴趣。

最初定义的是收藏一些有特色的博客网站,特色的涵盖范围比较广,包括但不限于内容本身、网站设计、文章排版等等。基于我的主观性,拒绝花里胡哨、无病呻吟之流的博客,也拒绝网络搬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类型的网站。现在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是,是个人都能建网站,随便发点东西就能称之为博客,但实际上更多的是在污染中文互联网,制造越来越多的内容农场。与之对应的是优质内容很难快速、便捷获取,这才有了我的这个想法。

目前使用 Notion 的数据库,画廊模式,添加了网址、标签、程序等字段,后续我也会在详情里添加自己的一些描述和评论。没有额外添加 RSS 地址,我几乎已经订阅了,而且如果访问到这个网站的用户,有需要,直接去博客里寻找即可。

有意思的是,幸运地使用了 BlogRoll 作为 Notion 二级域名的前缀,所以网址是:

https://blogroll.notion.site

以上观点并不针对特定的人和网站,请勿对号入座。

问:你为什么要收藏自己的博客?

答:我乐意。

收藏的博客》最先出现在印记

ActivityPub 与去中心化社交

2025-09-07 20:35:20

ActivityPub 与去中心化社交 - 第1张图片

什么时候开始聊起 Mastodon,已经不太记得,我曾经提过一次,群里如果想玩的人多,一起部署一个实例,后面不了了之;1900 最近分享部署 GoToSocial 的心得,带动了几个群友一起入坑,韩宇提议要不部署一个实例一起使用,我表示赞同,并提供 yxvm 的服务器使用,然而一周不到,从开始到放弃。

Mastodon 始于2016年,一个开源项目,往大了讲,是组成联邦宇宙的服务之一,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凭我的感觉来说,Mastodon 似乎一直不温不火,像是 Twitter 的替代品,在 Elon Musk 收购 Twitter 之后,以及 Twitter 限制用户使用频率期间,都有一大批用户逃离 Twitter,拥抱 Mastodon,我也是其中之一,甚至还有工具支持一键迁移关注者(只需在 Twitter 的 Bio 上备注 Mastodon 的用户名),称之为 Twitter 难民。

但 Twitter 改名 X 之后,仍然活得好好的,Mastodon 也没有将其取而代之,包括后面 Meta 推出的 Threads,我感觉只要 Twitter 仍然存在,同类型的软件或服务便很难取代它,即使做得再好,也很难改变一个人的使用习惯,我体验过 Mastodon、Threads,熟悉的人和内容仍然在 Twitter 上,切换到另一个软件上则十分不适应。

以上内容来自四个月前的 Obsidian 笔记,当时群里都热衷部署 Mastodon 和 GoToSocial,本想继续往下写,但最终还是昙花一现,现在也只是偶尔提一提。今天重新拾起,是因为上周在 WordPress 上安装了 ActivityPub 插件,我的理解是它将 WordPress 博客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节点,连接去中心化社交网络,因此可以在 Mastodon、GoToSocial、FriendicaMisskey 等联邦平台通过搜索[email protected]来关注我,WordPress 上发布的博客都会自动同步一条动态至联邦平台,在联邦平台留下的评论或点赞,都会同步反馈到 WordPress。

ActivityPub 与去中心化社交 - 第2张图片

前段时间短暂体验 Ghost,在 6.0 版本中新增了 Fediverse 功能,即我上面提到的去中心化社交网络,不用安装任何插件,也是同样的原理,有点不同的是 WordPress 只能同步新文章动态,而 Ghost 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联邦平台使用,不仅同步新文章动态,还可以自己发布内容。

ActivityPub 与去中心化社交 - 第3张图片

那天我发了一句话,这确实是我理想中的去中心化,不用自己部署类似 Mastodon 一样的服务,不用额外注册账号,不用费尽心思选择实例,只要部署一个 Ghost,既可以写博客,也可以发动态,通过去中心化社交网络,可以浏览别人的内容。

目前 WordPress 上的 ActivityPub 插件还没有类似的功能,希望后续能跟上。有意思的一个点,在使用 Ghost 的时候,同步了几条动态到 Fediverse 上,但我删除 Ghost 之后,Fediverse 上的内容仍然保存着,包括账号、动态、点赞,以及别人的评论,博友老刘戏称我在 Fediverse 上拉了一坨屎,然后扬长而去。

什么是 Mastodon(长毛象),应该怎么玩

WordPress 的 ActivityPub 插件

社交平台和短视频一样,会让有一种刷不完、看不完的错觉,每天醒来、睡前习惯性地打开 Twitter、微博等平台,刷一刷看一看,我觉得这其实不是好习惯。人还是要有具体的生活。出门,下楼,去街道,去自然中,吹野外的风,见到人群,见到动物,摸摸花草和树。不能关上房门在互联网大战风车。人会坏掉的。

所以还是写博客吧。


说一句题外话,又想把博客评论关掉了,原因可以看上一篇文章评论区。

ActivityPub 与去中心化社交》最先出现在印记

Quaily

2025-09-04 22:43:52

在 X 上看到 Lyric 分享他的产品 Quaily 的新功能,上线了统计分析,虽然没做完,但又不是不能用。恰巧陈仓颉提起 Quaily 的设计风格和原则,好看,令人喜欢。

Quaily - 第1张图片

在 Quaily 官方网站上有一篇内容《🐦 Quaily 的替代品》,详细介绍了 Quaily 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果你想做它不能做的,它会推荐使用其他产品。在此之前看见类似的内容是在 flomo 的 101 文档中,也写了其产品适合用来做什么,不适合用来做什么等等。

优先考虑创作者,给读者最佳体验。所以可以看到 Quaily 每次迭代都是给创作者更好的创作体验,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每一步都十分克制,与其告诉别人 Quaily 比某某产品更好在哪里,不如用心打磨应该做好的地方。

聊着聊着,又想起我那“死”去已久的周报,最新一期停留在 6 个月前,从 2023 年的教师节,到今年的 2 月份,一共 12 期。坦白来说我很喜欢这种周报形式的内容,像写日记一般回顾过去一周的事情,尤其是将自己经历的有趣事情、见过的有意思的人、看过或读过有意义的文字和视频一一记录下来,是一种梳理生活的方式,日记也是我读大学时期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曾信誓旦旦要写完好几本,最终也只停留在信誓旦旦阶段。同时,最近我也深刻体会到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的感觉,这两年没看完一本书,电影也看得少,一有空就把时间投入到娱乐之中,逛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等等,写博客的时候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有时候觉得挺痛苦,挺难受。

Quaily - 第2张图片

刚刚登录 Quaily 后台,已经和 6 个月前大不一样了,但不变的是给人一种优雅、舒适的感觉。让我意外的是,在停止更新 6 个月之久,内容仅有 12 篇的情况下,7 月份还新增了一个读者,意外之喜。还记得几个月前,在L,.G.的文章《一键发布 Newsletter:AppleScript 与 Quaily CLI 的完美配合》下面评论说真想把博客切换到 Quaily 上来,既好看又好用,还在不断迭代更新,谁不想使用呢。

我也想继续写,继续分享我的每一周,即使没有多姿多彩,也有平凡和朴素在其中。但工作让我很难闲下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若非这段时间买了新键盘,就连写博客的心思都没多少,每天下班回来只想放空自己,从短视频中找到一点快乐,这样的话,我的一周就是上班和下班。今天还在抱怨工作,不想算工资,做梦都梦到自己转岗,在梦里不用牵扯和薪酬相关的任何东西,开心得不想醒来。

抱怨归抱怨,生活还是得继续,我最近正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早起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可以做许多自己想做的事情,锻炼、做早饭、洗衣服、听音乐,或者刷一刷 RSS,看看别人的更新,目前我的做法就是泡一杯茶,一边吃早饭一边阅读文章,到点再出门上班。我相信, 变化往往是从习惯的改变开始。

或许在不远的未来,会看到 13、14、15 期周报……

Quaily》最先出现在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