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9 23:00:35
3月18日晚上,从南昌西站出发,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到达武汉站。
这是一次较为仓促的旅行,但也是期待已久,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去湖南、江西之外的省份。也正因为第一次,我对于如何游玩、如何规划一无所知,全靠小红书上的各种分享,同时我也不知道如何订酒店,是订离高铁站近的,还是离市区近的,在女朋友和同学的建议下,选择了楚河汉街附近的一个酒店,离市区近,附近也是地铁站。
第一天晚上,到酒店已经接近11点,和在武汉读研的初中同学碰面,一起吃了点烧烤,就回酒店休息了。第二天早上起得比较早,特意打车去了附近的粮道街,尝试了当地特色——热干面,之前在大学食堂吃过一次,我以为难吃是食堂的原因,没想到当地的味道也没什么区别,实在接受不了碱水面的味道,太腻了。
接着打车前往昙华林,早上八九点钟的样子,人不多,陆陆续续有游客在附近拍照,一个年轻的文化街区,我也是边走边拍。
第一次看到电影里经常出现的7-11便利店,进去买了一瓶怡宝。
路边的花。
走到尽头,昙华林的网红墙,再往前走就是地铁站。
前一天候补到了湖北省博物馆的门票,从昙华林出来之后就乘地铁去省博物馆,很多地铁站都非常有特色,比如省博湖北日报站,其中就有博物馆的风格装饰。
同学上午有事情,所以我一个人除了逛,就是拿着手里的尼康不停地拍。
在近当代展馆里,有一个关于新冠疫情的展览,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头皮发麻,关于那几年的回忆瞬间涌上心头。
在梁庄王展馆前看到有人在拍照,我也随手给人家拍了一张。
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专门设了一个馆进行展览,排队的人很多,分批次进入,我大概等了有二十多分钟,挤进去拍了一张照片就出来了。
还有曾侯乙编钟的音乐秀,我兴趣不大,就没有买票观看。从博物馆出来之后去了一趟辛亥革命博物馆,对这一幕印象深刻——垂帘听政,放大看,咸丰帝后面有个老娘们。
接近中午,没有吃午饭,直接奔往黄鹤楼,到游客中心时还在犹豫要不要买票进去,在小红书上搜了一番,网友分享了几个拍照的机位,索性就按攻略去看看,在外面拍拍黄鹤楼就行。
当我按照小红书说的地点,来到著名的红墙之下,附近围满了人,红墙前面全是摆姿势拍照的女生,以及拿着相机、iPad 到处问你要不要拍照的商家,没意思,去附近逛逛。
路过一家卖酒的店铺,里面都是一些自己酿造的果酒,随意品尝,我自然而然是被猫吸引过去的,尝酒都是其次,谁会拒绝一只可爱的猫咪呢。
实在是饿了,三点多到江汉路步行街,人山人海。随便吃了点东西垫一垫肚子,对吃的其实兴趣不大,能填报肚子就行。
从江汉路出来之后本来想去晴川阁,路上坐公交车,迷迷糊糊睡了几分钟,等到晴川阁时过了进入到时间,无奈之下就去附近的码头,50元/人的观光游轮,第一次体验坐船的感觉。
没有什么精力再继续逛了,最后在武汉长江大桥下面等日落天黑。
令我无语的是,捣腾大半天,不知道如何设置长曝光,本想拍一拍晚上的大桥,最后只能拿出手机,效果也一般。回南昌之后看视频,才知道使用 S 档就可以调整快门速度……
可能是上班太久,逛一天之后已无精神再逛第二天,加上次日天气不太行,似乎会下雨,改签了车次,第二天上午匆匆回南昌。
武汉,必须要去第二次,还有很多地方的风景没有看过,尤其是看了郭城安的武汉街拍视频,就想跟随他视频的脚步浏览每个地方。
下次一定是做好充足的准备,制定详细的游玩攻略……即使是匆匆,也要充实。
以上照片大部分由 Nikon Z5 拍摄,少数几张由 iPhone 15 Pro Max 拍摄。
中国制霸上,也多了一个点。
2025-04-25 22:56:45
今年除了入坑摄影圈,在此之前还入坑了骑行圈,虽然最初目的是将其作为上班的通勤工具,但在下班之余 RC100 便是放松自我的奇妙之物。
下班稍早,天气正好,骑车前往公司附近的艾溪湖湿地公园,这里是众多跑步、骑行、摄影爱好者的聚集地,今天不是休息日,只有少数下班来此散步的人。穿的裤子比较宽大,为了防止裤脚卡到自行车,特意买了两条束脚绑带将裤脚固定住,这样骑行起来就方便许多,没有追求速度,我喜欢的是一边骑行一边欣赏两边的风景,观察路上的人。
来过艾溪湖很多次,每次都有不同的目的,比如公司组织徒步,和女朋友散步,带着相机来记录风景,再或者像今天这样下班之后骑一会儿车,原本以为一样的风景来几次之后会变得乏味和无聊,但今天骑行时误入一条未曾踏足的小径,欣赏到从没见过的风景,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有趣的体验。
它始于一个分岔路口,一直往前延伸,便到了艾溪湖大桥底下,骑过去时看到许多在这里拍照的女生,因为在这个角度下和艾溪湖大桥拍照,正好可以将桥拱作为兔子耳朵,显得十分可爱,这里也成了一个著名的打卡点,匆匆骑过,在巨大的桥墩下面,十分开阔和安静,也是一处值得拍照的好地方,因为骑着车便没有停下来,继续往前,湖面上架起延绵不绝的木桥,与远处的夕阳交相辉映,很遗憾,又没有拍下来。
从那条小径出来之后就是公路,沿着路往住的地方继续骑行,路上仍然在回忆刚刚看到的景色,如果当时没有选择右边的小径,还会不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风景呢,会不会后悔没有选择另一条呢。突然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选择,早上出门便开始选择,坐地铁还是骑自行车,选择前者可以在通往地铁站的途中看路边的风景和人,随时用手机记录,选择后者,虽然也能随时停车欣赏,但显然没有那么方便,不管选择哪一种,都会有所遗憾。
今天骑车,可能遗憾没有带相机,遗憾没有带着相机沿着湖边慢慢走,不管是湖边野餐的女生,还是湖边钓鱼的男生,亦或是路上散步的老人、小孩,都可以慢慢记录下来,骑着车便只能短暂停留,拿出手机简单地拍几张,再心满意足地离开。处处充满选择,时时都有遗憾,但正如雷军所说“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更美丽的风景永远在下次。
用发朋友圈的话结束今天的内容,上班哪有骑车好玩。
2025-04-13 01:08:33
每当深夜来临,我总会做一些爱做的事情——做家务。
电脑连接蓝牙音响,打开 Spotify,随机播放一首歌曲,开始做家务,整理物品。
平常工作日,下班回到家已是六七点钟,忙碌了一天,回来只想坐在电脑面前冲一会浪,或者躺下休息,至于打扫卫生做家务,那都是周五晚上或者周六白天的事情。但是这周是小周,周六下班回来看着自己乱糟糟的房间,忍不住想动手了,于是按照上面的步骤开始今晚的整理。
以前读书的时候,每个人轮流打扫教室的卫生,内心极度不情愿,因为教室不大,桌椅一放更显的狭小,水泥地面上灰尘难以察觉,但是每周一次的大扫除倒是很乐意,往往这个时候最后一节课都是用来打扫卫生,教室里的桌椅会搬到走廊上,接近半小时甚至一小时的时间都在扫地、拖地、擦桌子等等,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参与进来,这周轮到第一组和第二组,下周轮到第三组和第四组,没有轮到我们的时候,时间都是属于自己,自由支配,便跑到楼下操场上和同学一块玩。
如今工作之后,在自己租下来的小房间里,每一次做家务都是为了自己,没有以往的不情愿,反倒是更加享受这个过程。人们常说,这是一个十分治愈的过程,也是一个十分有成就感的过程。可能和我个人性格有关,我并不是一个十分自律的人,直到桌面凌乱不堪,衣架堆满衣服,才会意识到整理的必要。但就是这样一种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让人十分享受和自在。
我有一个囤积的癖好,囤积两种东西,一个是袋子,另一个是箱子。
网购衣服,会留下装衣服的袋子,尤其是带顺滑拉扣的袋子,心里想着以后可以装些其他东西,亦或是以后搬家装小物件会用得上;超市购物,不管大号还是小号购物袋,都喜欢存着,垃圾袋用完了便拿出囤积的购物袋套上;越来越多的面包店使用十分精致的纸袋,即使我想不到以后能用来装什么,依然将其完完整整地保存,因为它太好看了,舍不得扔掉,也有可能是我认为20元的面包,有10元是体现在纸袋上……实际场景不止这些,于是柜子里的袋子越来越多。
继续说箱子,其中也包括盒子。从去年1月租房到现在,陆陆续续也买了一些小家电,比如电风扇、小电锅、台灯等等,往往会留下较大的纸箱子,一是方便以后搬家,继续装原来的物品,二是用来装其他的杂物,这些我倒是觉得没什么,但对于一些数码产品的纸盒子,我居然也喜欢囤着。iPhone、Apple Watch,这两个电子产品的包装盒依然留着,并没有什么用处,去年10月从网上买的华强北耳机,前不久才扔掉它的包装盒。这或许是源于小时候的习惯,家里人购买了新的手机,也会十分妥当地保管好包装盒,在使用智能机之前,手机包装盒里似乎都有一份纸质的保修卡,以及相关的使用说明书,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让包装盒被精心存放。
今天整理物品,将前段时间囤积的快递盒打包在一块,以及之前存下来的又小、质量又差的袋子全都扔了,原本被塞满的橱柜,简单整理收拾一番,多出了一倍的收纳空间;正值换季,将冬天的衣服折叠好放在角落的衣柜里,靠外的衣柜则填满了春夏季节的衣物。如果不整理,我估计不会发现房间里堆了这么多排不上用场的东西,只会一味的继续存、继续堆。
除此之外,洗了两件白色衬衫。如果不是公司规定,无论如何也不会买白色衬衫,更不会天天穿,容易脏容易黄,参考在家的经验,用白猫洗衣粉混合热水浸泡一会,再手动搓两下,袖口、颈边的污渍也能很容易清理,洗完之后看着挂在走廊的衬衫,心想,这应该是我上班以来洗得最干净的衬衫。
看了眼天气预报,明天天晴,可以换一床被单和床单,上天台晒一晒被子,闻一闻太阳的味道。
2025-04-05 14:13:09
手里有一台闲置的旧手机——荣耀30 Pro,2020年购买,目前插了一张 Skinny 卡,平时用来打打游戏。据了解,国内手机几乎是不支持 eSIM 功能,只有少数的 iPad 或者 Apple Watch 支持该功能,想要使用也比较麻烦。
最近接触到一款产品——Xesim,通过一张实体 SIM 卡,让原本不支持 eSIM 功能的手机也能用上 eSIM,朋友寄了一张给我,今天拿到之后立马安装到荣耀30 Pro 来体验一番。
到手之后是一张用方形纸壳包装的 SIM 卡,里面附赠了一枚取卡针,还挺贴心,我平常使用的卡针用完就随手放,等到下次使用就找不到了。
左侧内容是具体的使用教程,我简单看了一下,Xesim 作为一个辅助工具,通过它提供的实体 SIM 卡为手机开通 eSIM 功能。
主要有两种使用方式。针对 Android 手机,可以下载官方的 Xesim App,下载购买的 eSIM 套餐进行激活使用;对于 iOS 手机,则可以使用手机自带的 STK 进行管理和激活 eSIM。
需要注意的是,Xesim 本身不提供 eSIM 套餐,需要自行购买,然后在 Xesim 上激活和使用。
选择中间的 eSIM,点击加号,可以使用扫码、兑换码、手动输入等方式,添加你自行购买的 eSIM 套餐。
添加成功之后就会显示下图中类似的内容,包括供应商名称、ICCID、过期时间(自己设置),其中“huhexian”是我自定义的内容,可以按照需求进行修改。最重要的是右边的开关,只有在开启状态,然后打开手机的数据漫游,方可使用 eSIM 功能。
我使用的是 RedteaGO 提供的套餐,7天500MB体验,仅支持上网,如果需要打电话、收发短信则需要购买其他套餐。
上面是开启 eSIM 之后的简单测速,无需开启代理,即可访问国外网站和应用软件,我也使用它看了几分钟的 YouTube,没有卡顿。
虽然 eSIM 在国内并不普及,且大部分设备均不支持该功能,但是如果有出国旅游、外贸等需求,手中的设备不支持 eSIM,SIM 卡槽又满了,则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曲线救国,轻松实现 eSIM 功能。
Xesim 提供的是 eSIM 能力,至于 eSIM 套餐流量是 5G 还是 4G,有没有号码,能不能收发短信,能入网哪些运营商,网速如何,都是与 eSIM 套餐有关。这样的好处便是提供全球运营商自由选择的能力。
目前 Xesim 提供两款产品,区别在于可以下载的 eSIM 卡数量不同,价格分别是 15 美元和 28 美元。
如果有想法购买体验,可以使用我的折扣码:huhexian,获得10%的折扣。
官网地址:https://xesim.cc/
关于 eSIM 套餐的购买,可以看看这几个供应商,支持的地区和国家都挺多,有无限和有限流量套餐等。
Airalo: https://www.airalo.com/zh-CN
Holafly:https://esim.holafly.com/cn/
RedteaGO:https://esim.redteago.com/zh-CN/
《年轻人的第一台 eSIM 手机》最先出现在印记。
2025-03-30 21:33:04
我以为买了相机,揣着它在大街上,就会敢于举起并开始拍照。在没有相机之前,出于某种羞耻感,不敢或者是不敢光明正大地用兜里的手机拍下眼前的人或物,除非旁边没有别人。
或许是受某些新闻的影响,潜意识里举起手机拍照和“偷拍“划上了等号,而相机才是光明正大之物,可以随时随地拿出咔嚓两下。
再仔细想想,这应该不是主要原因,我拍人很少,尤其是对一个 i 人来说,敢于拍人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拍景和物更多,但为什么还是不敢呢?源于内心的自卑和不自信,很多时候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看到我认为值得拍照记录的内容,当我拿出手机一本正经按下快门时,总会担心旁边是否有人指指点点和各种议论,“这有什么好拍的“。我想,这才是主要的、根本的原因。
最近睡前在 b 站看到不少关于摄影的视频,有一个类别我很喜欢——街拍,寻一个天气不错的日子,带上手机或相机,随处走走,边走边拍。在户外,一种随机的环境下存在着不确定性,光线、角度、人物都不确定,拍出来的照片也是独一无二,我理解为这是一种机遇,确切来说是缘分。或许是这个原因,我不喜欢的一类摄影是写真,穿着特定的服装、做着特定的妆造、摆着特定的姿态,这一切都是被安排、布置,像一男一女被安排相亲、订婚、领证,缺少缘分。上述观点为个人看法,仅限于在写真馆或摄影棚,在户外给女生拍照不在讨论范围内。
我很喜欢 iPhone 的实况功能,在拍照的同时能够记录按下快门前后的几秒瞬间,今天翻开相册,找到春节期间和朋友一起玩的照片,播放实况能听到朋友的笑声,一直觉得摄影的意义是记录瞬间,记录一切不确定、随机的瞬间,边走边拍能遇见许多随机的人,发生随机的事,眼前的建筑和光线会组成随机的构图,按下快门的时候,随机的瞬间变成永恒,许多年以后当我们再翻开曾经的相册,便能回忆起当初。
今天是 3 月最后一个周末,购买相机已经一个月,每次一到休息日,总会想出门逛逛,觉得外面会有东西等着我去拍,今天也不例外,但是天气不好,阴天没有光线,带着相机在楼下溜达了一圈,被倒春寒的冷风赶回了家,手痒。前段时间连续一周的下雨,潮湿,购买收纳箱做了一个简易的防潮箱,但还是忍不住拿出来开机看一看,实在手痒,对着桌上的键盘拍了几张。
或许热爱摄影的人都喜欢拍一张自己拿着相机的照片,第一次是拿着大学同学的 Canon EOS M50 Mark II,那是我第一次独立使用相机,虽然摄影的爱好并不是从那一刻才开始,但拥有一台相机的想法开始萌生。购买 Nikon Z5 之后一直没找到机会拍一张举相机的对镜自拍,晚上临时起意,在房间的全身镜前拍下了一张与小猫的合照,光线不好,希望能有机会拍一张更佳的对镜照。
拍照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情,是一种兴趣和热爱,可能费钱,但还是希望能够大胆地拍,大胆地记录,记录不确定的瞬间。
2025-03-15 22:25:59
最初不知道七年之痒是什么意思,问了 Perplexity 之后懂了,指的是婚姻进入第七年时,夫妻对平淡规律的生活感到无聊乏味,可能产生外遇等危机的现象。
写博客到第 7 年,似乎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比如对写作没有以往那么浓厚的兴趣,对于主题、插件等功能的折腾缺乏精力,博客成了一个偶尔想起,偶尔看看的东西。但我以为,这恰恰是非常正常且合理的变化。
当你对一个人的新鲜感渐渐消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ta 已经成了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习惯了 ta 的存在,即使没有再多的新鲜感。于博客而言,也是如此,从一开始的热情、好奇、兴奋,到现在的归于平常、淡然,博客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会在我们读完一本书、看完一部电影、经历一场事、遇见或认识一个人之后,在博客中记录下来。
过去的一年是我走出大学,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由于自己的工作有较为固定的忙闲时间段,以至于博客的更新呈现出不太规律的规律,即便是提前拟好了几个想写的话题,但总会因为各种缘由搁置,写博客毕竟是一种兴趣,只在自己有想法的时候写。今年年初和陈仓颉达成了一个赌约,以 50 篇文章为目标,未达成者送达成者一本书,如果双方都达成或者都没有达成,则互赠一本书,奔着这个目标,每当发表一篇新内容时,总要在群里艾特他瞧一瞧,嘿,我这周写好了,你呢。
满打满算第 7 年是在 3 月 17 日,但现在内心有想法,想记录下来,想写,便提前写了这一篇周年记录的内容。前不久买了相机,让本就喜欢周末出门逛逛的我更想出门逛逛,用手里的相机记录身边的人、事、景,希望新的一年能带着它去很多地方。
2018 年接触博客那会,完全想不到自己能写个七八年,很多事情难以预料,就比如现在,再过几年就是“十年之约”,当年 16 岁的小伙子也要长大 10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