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Yufan | 雨帆修改

2007 年起使用 “雨帆” 这个名字开始写博客。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Yufan | 雨帆的 RSS 预览

遇见你的那一天

2025-10-14 17:26:28

佳奈 - タイムカプセル

人生总有许多巧合,两条平行线也会在某一天悄然相交。
人生也有许多意外,原本握在手中的风筝,也可能在风中忽然断了线。

还好,在某年某月的某个时刻,我遇见了你。于是,平淡的生活里,多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遇见了那个总是带着温柔笑意的你;
遇见了在雨天递给我伞的你;
遇见了说话总能让我放松、笑出声的你;
遇见了喜欢讲冷笑话却又认真可爱的你;
遇见了每天早晨都精神满满、让人安心的你;
遇见了细心照顾身边每一个人的你;
遇见了有时理性、有时感性,让人捉摸不透的你;
也遇见了偶尔生气、却依然让人心动的你。

命运真的很神奇。它大概知道,一个人的生活会有些寂寞,于是,在某个看似平凡却意义非凡的时刻,让我遇见了你。

从那以后,冬天也不再寒冷,夜晚也不再漫长。

佳奈 - 「恋泥棒。」

可是啊,总有一些人,会在某一天,悄悄地淡出我们的生活。

我们错过了诺亚方舟,错过了泰坦尼克号,错过了太多惊险与不惊险的事——而我们,还会继续错过。

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长大后却渐渐少了联系;毕业以后,我们真的各奔东西了,只能在别人的谈话中,偶尔听到熟悉的名字。也许几年后再见面,只剩下一句礼貌的问候。

那些年少时光里的故事,你还记得吗?那些属于我们的点滴细节,你还会偶尔想起吗?

我总是把那些单纯而美好的小幸福,小心收藏在心底。不知道,你是不是也一样?

有时,我会在不经意的瞬间、某个熟悉的场景里想起你。我多希望,你也会想起我。可随着时间流逝,这样的希望,也许慢慢成了一种奢望。

佳奈 - 絵描き繋がれ

不知不觉间,我们走过了小学、中学、大学,长大仿佛只是一瞬间的事。

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却发现——在人群中,偶尔还是会觉得孤单。

高晓松说,他讨厌一个叫“如梭”的人。我想,我也一样。
为什么认识一个人只要一分钟,而忘记一个人,却要用尽一生?

佳奈 - あのね、「好きなんです。」

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缘分终究没有结果。有时候我会想,如果能重来该有多好。可是真的能重来,也未必能尽如人意。

得不一定就是得,失不一定就是失。

所以,即便有一天注定要错过、要失去,我也会带着微笑,走向你。

写给那个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你。

佳奈 - 『ユイカ』さんの歌

一阵风,两场雨

2025-10-14 09:12:28

むじ - いろいろ202301

一阵风,两场雨,三四天,几层衣服,数片落叶,仿佛转瞬之间,世界便悄然步入了下一个季节。这变换来得太匆忙了,匆忙得让人还未来得及准备。

又是连着几天的阴天,天空灰蒙蒙的,看不见一丝阳光。洗好的衣服迟迟不干,热水也很快凉透。天气一冷,人就变得慵懒,连喝水都嫌麻烦。早晨醒来时,总是赖在被窝里不肯起身,窗上的玻璃开始凝结起细密的水珠,仿佛也在提醒季节的更替。

むじ - バス

十一放假前一天下着雨,我排了很久的队,终于坐上了去合肥南站的车。车外的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街道上车灯连成一条无尽的光带。汽车发动,窗外的景物被迅速甩在身后,模糊成灰蓝的一片。水珠在玻璃上汇聚、滑落,仿佛有无数个世界在其间破碎又重组。

上了高铁,我靠在座椅上,昏昏欲睡。广播里传来提示——“前方到站,芜湖”。我瞬间清醒,收拾起精神。列车停稳,下车的那一刻,看到熟悉的面孔,心里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温暖。

那一刻我忽然想,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也许经历过生死的人会说,活着就是幸福;饥饿的人会说,有一个面包就是幸福;雨天忘带伞的人会说,若此刻能有人共伞,便是幸福。可对于我来说呢?那些看似平凡的时刻,那些被生活掩盖的温柔,还能否让我感到心安与满足?上学路上有人同行,吃饭时有人递上筷子,难过时有朋友静静陪伴,下雨天恰好带了伞,或是久违的朋友忽然发来一条问候,抑或家人轻声的一句“早点回家”——这些细微的瞬间,或许才是幸福最真实的模样。

我开始认真地学英语,因为我知道它对我重要——不论现在,还是未来。每天似乎都有做不完的事,一天下来却又觉得什么都没真正完成。日子像是在不停地奔跑,可我不知道自己在追赶什么。

直到今天下午,我无意中看见小区里的桂花全开了。金黄的花簇点缀在枝头,风一吹,香气若有若无地散开来。那一刻,我忽然停下脚步,心里升起一种莫名的惆怅。是不是我错过了什么?是我的思绪太迟,还是我的眼睛追不上季节的脚步?也许我该学会停下来,听听风吹树叶的声音,看一看阳光洒在窗台的样子,让心重新与生活相遇。

しりゅー - 🌌

夜幕降临得很快,窗外已经是一片漆黑。秋天的夜,总是比白昼更有重量。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在老家,吃完晚饭后,和表弟去小姨家玩的情景。那时的乡间小路狭窄又不平,没有路灯,出门就是无边的黑暗。我们借着微弱的月光匆匆前行,冷风灌进衣领,狗的吠声此起彼伏。偶尔有只猫从我们脚边掠过,夜色因此多了几分惊惧。我们只想着快点走完那段路,快点离开那片黑暗。

终于,在拐角处,我们看见小姨家透出的一盏橘黄色的灯光。那一刻,我心里忽然一暖。我们几乎是奔跑着朝那光亮的方向去。那盏微弱的灯,击退了夜色,也驱散了我心里的恐惧。

后来我明白,哪怕眼前尽是黑暗,只要转个弯,光就在那里。黑暗再深,一盏灯也能照亮路。所以我想,无论遇到什么,只要心中有光,就不怕夜的漫长。外面的世界再黑,只要心是明亮的,就足够了。

一阵风,两场雨,几点思绪,不过如此。季节在流转,时光在更替。而那些细微的温暖与光,才是生活最温柔的回声。

vinci_v柒 - 雨の道

时光里的初见

2025-10-13 04:07:12

花铭 汉服同学13—惬意的阳光与宁静的小院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容若

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早已听过无数次。可当第一次真正看见这七个字时,心底某个柔软的角落,忽然被轻轻撞了一下。那一刻,我几乎能感受到诗意流动的光,温柔又哀伤:如果人生能永远停留在初见,该是多么美好而动人的画面啊。

花铭 汉服云兮-青山之间

我常常想象那样的相遇:一个清晨,太阳刚从山后升起,两个人在小路上不期而遇。彼此抬眼,一瞬的目光交汇,唇角含笑,轻声道一声:“你好。”阳光的金线打在两张年轻的脸上,空气静得能听见心跳,美好得仿佛一呼吸都会惊扰。

这是我曾最念着的“初见”——单纯、澄澈,如梦境般轻盈。我不知道现实中是否真有这样的场景,但若有,我想那一定值得被紧紧攥在手心里珍藏,因为它太容易散去,像梦、像风。

从前总觉得日子很慢,如今才懂,人生其实转瞬即逝。每天我们都会遇见许多人,认识的,不认识的,来了又走。也许你早已忘记,当初与朋友初次相识时的模样。但当感情渐远、言语生凉,你却不免会在心底叹息:要是能回到从前,该多好啊。

可是,若真能回去,你想回到什么时候呢?

是回到那场初遇吗?你是否会想着,让自己更从容、更温柔一些,只为给那个人留下最难忘的一眼?

那一念“初见”,其实早已融进了我们的回忆。每当轻声想起,往往是在为一段感情的逝去而叹息,也是在对生命的无常感到怅然。

花铭 云兮-如梦如幻

也许,这世上根本没有能重来的初见。初次的相遇,本就是唯一的。正因为它无法复制,才显得那么珍贵;正因为它只此一回,才带着藏不住的怦然与光亮;也正因为它永不复返,才被我们一再怀念。

可若人生真的停在那一刻,也便不再完整了。生命的动人,正在于它的起伏与深浅。“参差百态,方为人生。”张晓风说过:“当你初履的那一天,荆棘和碎石早已铺满了路。”若只停在那一瞬的明净里,岂不如镜花水月,薄得一触即碎?真正的生活,理应带着温度与质感——有欢喜,也有不舍;有聚散,也有成长。

这首诗,也许是诗人对过往的温柔回望,更是对现实的无声叹息。人生就像一条奔流的河,再也回不到源头。唯有记忆,会沉淀在岁月深处,像一粒糖,甜得悠长。

我们无法重回最初的相逢,却可以珍惜当下的拥有。因为只要心中还留着那份最初的光,我们就不算孤单。就让那一幕温柔的相遇,永远留存在记忆里——带着它的微光与温度,安然地走过余生的每一日。

花铭 汉服云兮-庭院

《视觉之旅——神秘的机器世界》书评

2025-10-13 00:25:28

Mechanical Series by Theodore Gray

格雷的书已经引进出版了许多本。除了持续畅销、并刚刚推出少儿版的《化学元素》系列,另一套较为知名的便是《疯狂科学》系列。可惜,“在家做实验”并不见得是个有意思的话题,所以我对《疯狂科学》的几本书并不感冒。而此本书,可以说是《视觉之旅》的新篇章——与机械制造相关的第一本书。

开本不一致

中文引进时依旧沿用了“视觉之旅”这个主标题,这并无问题,但副标题的翻译,在某种意义上略显不妥,这一点我会在后文详细说明。装帧上延续了以往的黑底铜版纸印刷,但整体开本比以前大了一圈,放在一起略显不协调。

内容上,全书主要分为五大部分:透明的东西、锁具、钟表、衡器(秤)、纺织。严格来说,每一部分都可以单独阅读,并无先后次序。

Part 1 透明的东西

Part 1 透明的东西

“透明的东西”这一部分作为先导章节,读起来略有“隔靴搔痒”之感。本章主要展示了许多由透明外壳制成的电子产品。它们外形花花绿绿,但并未展示更细节的内部结构。许多作品严格来说甚至不能算作“机器”。相比之下,人邮旗下的图灵公司近期出版的《图解电子元器件》,直接将各种电子元件暴力切开,以高清大图展示其构造,读来更为过瘾。

阅读此章时,最让我惊讶的是——作者竟然还是我一直在使用的编程软件 Mathematica 的开发者之一。可见真正厉害的人,总能在不同领域有所建树。

Part 2 锁具

Part 2 锁具

如果说第一章略显平淡,那么从第二章开始,内容的脉络便清晰起来,信息密度也显著提升,看得人十分过瘾。

开篇几页从简单到复杂展示了大量的锁,其中还有几件中国古代锁具的展示,这种中国元素在后面会越来越多,让人倍感亲切。随后作者以我们从小到大都接触过的弹子锁为例,用简单的图示展示了其工作机理,并顺带科普了撬锁的原理。

接着,关于“锁与安全”的阐述充满了人文关怀。钥匙的本质,是密码信息的物理化体现;如何防复制、保障安全,则成为了下几页的重点。巨大的金库锁令人叹为观止,而作者自制的透明保险柜组合锁以及其原理剖析,更让人感叹其巧思。这种“透明”与开篇呼应,也解释了为何书一开始要展示那么多透明外壳的物件——作者希望在全书中,将各种设计对象“透明化”,以便读者一窥其内部构造与运作原理。

令本章升华的是结尾部分——关于 CAPTCHA、数字密码存储以及非对称加密原理的阐述。作者用极为简洁的语言,将复杂的 “NP ≠ P” 问题及基于其上的密码学原理浓缩在短短两页之中。我想,这足以激发读者对其背后更深层数学原理的兴趣。

Part 3 钟表

Part 3 钟表

与“锁具”一章类似,本章同样从古至今展示了各种钟表器件,其中我们熟悉的日晷自然不会缺席。刻漏的展示仅有一张小图,远不如形形色色的沙漏来得丰富。

随着摆钟的登场,作者开始引导我们体会齿轮的魅力。“复合齿轮组”一节清晰地说明了时、分、秒齿轮之间的关系;而在后面讲述“擒纵机构”的部分,我从未在其他书中见过如此直观且简明的图示。作者也提到,为了自制擒纵机构,他付出了大量的努力,让我们更能体会人类智慧的精妙。

书中关于河北昱昌古典钟表博物馆的游记也颇为有趣,译者在这一段略显俏皮,还用了“尖货”等有意思的词汇。至于后面的电子表部分,最令人惊讶的并非晶振的讲解,而是液晶显示屏原理的剖析。唯一稍显遗憾的是,作者未进一步介绍显示电路与扫描机理。

Part 4 衡器

Part 4 衡器

“衡器”这一章,对多数人而言是“熟悉又陌生”的主题。书中有大量杆秤的图片——谁家里小时候没有过一杆秤呢?但如今,几乎没人还会使用它们。“黄金主权”的科普部分相当有趣——原来两个世纪前的人们,竟以此方式来防止金币造假。

接下来的天平结构解析令我十分欣喜。小时候母亲在化学实验室工作,我常看到她用天平称量样品,而那是我们严禁触碰的器具。如今终于能在书中窥得其原理,颇感亲切。

闹钟模型钥匙模型

总结

看完全书,我由衷佩服作者为此书所做的努力。他为每个主题自制透明模型,将每件物品一一拆解、复原,只为让读者看清其内部构造与工作原理。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通过作者的讲述,我们得以理解日常中这些常见物件的工作机制与发展脉络,看到它们如何一步步演化至今。

我认为,这本书是一本极佳的 STEM 科普读物,适合所有青少年阅读。它带给你的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一场知识的饕餮大餐。

《美丽的化学元素》书评

2025-10-12 19:20:19

化学元素书籍

2023 年在人邮天猫店刷到此书,乍一看从装帧设计到内容上都与《视觉之旅》颇为相似,当时便武断地将其定义为“模仿前人的拙劣之作”。如今实体书到手,我想,是时候给予它一个更为客观、公允的评价了。

关于化学元素类的科普书,市面上早已不乏佳作,且各有侧重,对读者的阅读能力要求也略有不同。个人目前读完并长期收藏的此类书籍仅有上面几本(不含最后一本)。

《元素的盛宴》是一部科普性极强的故事书。初读此书,便被第一部分关于元素周期律的章节吸引进去。可以说,通篇似乎未细讲元素周期律,却又处处都在讲元素周期律。这种写法贯穿全书,让人很容易沉浸其中。虽不够系统、缺乏体系化的元素科普方式,但也难言是缺点。故事背后,隐藏着长达三十页的注释与随处可见的人文关怀。

《图解化学元素》则是一本按照元素族群划分、逐一介绍的科普书。开篇的电子云能级轨道、杂化、化学键等无机化学基础知识一笔带过,作者试图以最简洁的语言说明同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难度略高。个人不太喜欢将 d 区放在前面讲的编排方式——对大多数读者而言,s 区和 p 区的元素更为常见、易懂。整体来说,内容中规中矩,元素均配有插图,信息密度适中。

2019 年是门捷列夫首次公开发表元素周期律的 150 周年,同年联合国也设立了“元素周期表年”以示纪念。那一年出版的《化学元素新论》,虽难称为一本“科普读物”,却是化学爱好者绝不能错过的书。(抛开科学出版社一贯的“抢钱式”定价不谈)此书定位于化学类专业高校的参考教材,却罕见地采用全彩印刷,图文并茂。

化学元素新论

在内容上,全书以无机化学(普通化学原理)相关专题开篇,通过这些知识阐述化学元素性质的规律性。它并非单纯的知识罗列,而是引用大量论文资料,按历史发展的脉络,从古至今回顾这一仍在演进的科学进程。这种新颖的写作方式使得具体元素的部分不到百页。我将其称之为——披着“化学元素外衣”的《普通化学》。

《视觉之旅》第一册首版于 2011 年,截至我手上的 2020 年版,已重印 50 余次,在当今出版业可谓相当亮眼的成绩。《美丽的化学元素》的作者吴尔平也在书后提及此书。

初次阅读《视觉之旅》,震撼之感油然而生——原来那些课本上学到的元素竟有如此真实而生动的模样;而在生活中,它们又以这样的形态存在。每页侧边绘制的元素晶胞结构、尺状的电子轨道排列都颇具匠心。若要说遗憾,就是第一册《视觉之旅》老老实实地按原子序数依次介绍,却未将同族元素放在一起阐述周期律,知识密度稍显不足。好在这些短板在第二册中得到了弥补——既有按族群讲解的元素,也有将金属、过渡区元素放在一起的篇章。第二册在丰富了前作知识面的基础上,还增添了更多震撼的插图。

某种意义上,《美丽的化学元素》所涵盖的科普范畴并未超越《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一、二册。珠玉在前,自然难免被拿来比较。

植物王国的奇迹

《视觉之旅》系列均采用黑底白字的装帧风格,铜版纸印刷。类似的设计,人邮在《植物王国的奇迹》系列中也曾使用过。黑底白字的优点是能让插图更具视觉冲击力,但铜版纸的反光也会影响阅读体验。唐志远老师的几本昆虫摄影集同样采用黑底铜版纸,但由于纸张为哑光质地,反而避免了这一问题。

相比之下,《美丽的化学元素》虽仍用铜版纸,但改为白底印刷,夜间阅读更为友好。几乎每一页都配有一幅占据整页的元素微观摄影图,视觉冲击力丝毫不逊于《视觉之旅》。这些微观层面的元素单质晶体形态多样而奇丽,别具美感。作者的旁白文字,与其说是科普,不如说更像他的“元素观察日记”。我想,正是对元素结晶的热爱,使他在延续《视觉之旅》晶胞图传统的同时,还在附录中增添了一篇晶体学知识。(看到这儿,我又想起了当年背布拉维格子的恐惧。)

在元素讲解顺序上,《美丽的化学元素》按专题分章,每章中再将性质相近的族群放在一起讲解。这样的编排方式优点显而易见——既有逻辑,又便于阅读。

综上所述,我认为此书更像是作者作为化学元素爱好者的一本“摄影集”。如果你已经拥有《视觉之旅》系列,此书不一定是必入之作;但若你尚未拥有任何一本相关书籍,它非常值得阅读。从可读性上看,它甚至略胜《视觉之旅》一筹。

不过,希望我们的作者今后能更自信一些——在装帧设计上,也不妨再大胆、独特些。

巴别塔终曲:最后一代卡西欧电子词典

2025-10-11 14:04:21

Casio Ex-word

2025 年 2 月,日本卡西欧宣布将在下个财年停止电子辞典的研发。但令人意外的是,今年仍先后推出了最新的日版与中国版电子辞典。以下是对两者的使用报告。

日版:极致的成本控制

日版此次仅推出 7 个型号,统一使用相同的模具与外观。过去 B 面屏幕右上角会印有型号丝印,如今也被取消,仅在电池仓内保留型号贴纸。由于所有型号共用一套模具,成本可谓压缩到极致。

这种“省成本”也体现在其他方面。例如,阉割了键盘上的辞典快捷键。自初代产品起,卡西欧不同型号都会配备 5 个快捷键,每键对应两本辞典,按下即可快速查词,十分方便。而新款则取消了这些实体快捷键,改为在屏幕上固定几本辞典以供点击查词——个人认为这是明显的退步。

另一处退步在于按键设计。自 2020 年代起,卡西欧便取消了“发音”实体键,改以屏幕右侧触摸快捷键替代。2025 款按键风格与计算器系列对齐,改用圆形按键,但数量进一步减少。我最常用的 Home、历史、音量控制等键都被去除,Shift 与折线键的位置也做了调整,使用体验大幅下降。屏幕右侧的快捷功能也改动较大,将我原本最喜欢的“学习广场”改成了“历史”按键——只能说,改得很好,下次别改了。哦,对了,没有下次了。

电池盖的卡扣设计终于得到优化。此前使用 XD-SX20000 时,稍不注意就容易损坏卡扣,我甚至买了两次备用盖,最后直接放弃。新款的电池盖弹性良好,不再轻易断裂。

系统层面变化不大,但有个值得称赞的地方:卡西欧打破了以往“一代产品只支持一种辞典格式”的限制。20 款上购买的辞典可直接在 25 款上下载使用。此外,25 款的下载辞典不再视为“扩展辞典”,与内置辞典享有同等待遇。 过去,扩展辞典只能从目录进入,无法参与全局或跨语种查词。而现在,多语种辞典的首页可自定义三种语言的查词标签,体验提升明显。 另外,新机内置高达 10G 存储空间,这在电子辞典中相当罕见。

总体来看,虽然日版有 7 个型号,但实质上仅是“一个型号+付费扩展辞典”的策略。任何型号都可通过购买扩展辞典获得与其他型号一致的体验。我购买的 XD-SA20000 与之前使用的 XD-SX20000 区别仅在辞典内容上:新增了部分英语对话学习软件。发音方面仍存在大量无法发音或发音不准的问题,远不如手机上的 Oxford App。

中国版:全面的倒退

中国版在外观模具上与日版一致,但相比旧版,可以说全面退步。首先取消了内置锂电池与充电功能;屏幕质量下降,特定角度甚至会出现彩虹纹。辞典仅升级到《牛津英汉双解第10版》,日语辞典仍是老旧版本的《中日日中辞典》,毫无新意。 硬件方面,似乎采用了日版旧主板,内置空间仅 500MB,并且彻底阉割了联网功能。此前中国版曾与外研社等出版社合作提供增值内容,但合作到期后相继下线,很多已购买内容无法再下载。这次干脆直接取消网络功能,既省事又能多赚点硬件利润。

结论

2025 款日版卡西欧电子辞典可以说是“绝境求生”之作:通过缩减型号、降低成本、强化付费内容来延续产品线。值得肯定的是辞典兼容性与可扩展性,但在人机交互上,新版延续了卡西欧计算器那套“繁琐操作逻辑”,许多原本一键直达的功能如今要层层进入,极不方便。因此,我认为不值得购买。

至于中国版,则可以直接称为“骗钱之作”。唯一的亮点只有《牛津高阶(第10版)》,但它与《牛津高阶(第9版)》的释义差异极小,完全不足以成为购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