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iLiu | 老刘修改

70后,生于甘肃,长于河南。曾担任某眼科医院视光部主任,后开办视光工作室。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iLiu | 老刘的 RSS 预览

从开放到封闭:互联网的变迁与我的记忆

2025-09-01 17:20:15

从开放到封闭:互联网的变迁与我的记忆

前几天,印记博客的博主小胡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过去的互联网完全由网站组成》。读完之后,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丝共鸣。是啊,最初的互联网,确实就是一个个网站组成的,网站与网站之间用超链接紧密相连。你可以从这个网站跳到那个网站,像在一条大河里顺流而下,又能随时拐进一条支流。那时候的互联网,是开放的,是自由的。

而现在呢?互联网变得越来越封闭。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想把人留在自己的“围墙”里,恨不得你一辈子不离开它的APP。


初次触网的记忆

记得我第一次上网,是因为商都信息港的邀请。那时他们组织了一次参观体验活动,把我们带到他们的办公楼里,每人分配一台电脑。刚坐下来时,我对着那台方方正正的显示器,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

后来才摸索着打开了一个叫 Internet Explorer 的东西。万幸的是,浏览器的主页被设成了商都信息港的页面,我就从那里一点点点击下去,才逐渐学会了什么叫“网上冲浪”。

再后来,学校周围的网吧越来越多,我和几个朋友时常“包夜”。一群人对着昏暗的屏幕,要么组网打游戏,要么随意浏览各种信息。那时的网络,不仅是新鲜,更是广阔、自由,仿佛有无数扇门等着你去推开。


互联网的变化

如今的互联网早已不同往日。孩子们的网络世界,不再是网页和链接,而是一个个独立的APP。对他们来说,“上网”就是打开微信、抖音、快手,或者某个网课应用。确实,比起当年的IE加拨号上网,今天的操作简便得多,内容也极大丰富。

可与此同时,他们也很容易陷入一个个“信息茧房”。算法会不断推送你“可能喜欢”的内容,久而久之,看到的只是自己习惯的那一小片天地。那种“随便点点链接就能发现新世界”的乐趣,他们是体会不到的了。


一点感慨

现在看来,过去的互联网虽然简陋,但它带给人的自由与探索感,却难以替代。而现在的互联网,确实方便,却也更像是一个个封闭的“花园”。不光是平台的封闭,政策也越来越趋于保守。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那份开放精神已经彻底消失。今天,还有一群人在坚持写独立博客。他们明知道这个时代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明知道博客的读者寥寥无几,但依然在坚持更新、记录、分享。就像堂吉诃德一样,带着一点理想主义,也带着一点倔强。

也许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坚持,互联网才没有彻底沦为一座座围墙。至少在某些角落里,那种自由、开放、纯粹的气息,还依稀能够被感受到。

节气里的智慧

2025-08-29 17:42:16

节气里的智慧

又到了一年的农历七月。
天气不再像盛夏那样燥热,夜晚多了一丝凉意。四季轮回,寒来暑往,在不知不觉间,年景又走过了一大半。

小时候,我总觉得夏天的热是没有尽头的。那时候别说空调了,连电扇都都没有,白天热得人心浮气躁。于是,我常忍不住问母亲:
“啥时候能凉快啊?”

母亲总是笑着说:“快了,快了,到七月就凉快了。”
接着她就会念叨几句顺口溜似的谚语:

  • “交了七月节,夜凉白天热。”
  • “交了八月节,就晌午头一会热。”
  • “交了九月节,一热也不热。”
  • “交了十月节,下雨就下雪。”

这些话没有气象数据,没有科学仪器,却能准确地描摹出气候的变迁。小时候不懂,只觉得母亲念叨的很有趣。长大后才明白,那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世世代代人们的经验总结,是生活里最实在的智慧。

很多时候,这些古老的谚语比天气预报还灵验。它们伴随着农耕社会的节奏而来,帮助人们安排农事,也抚慰人们对季节更替的期待。

其实,不只是“交七月节,夜凉白天热”,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气候歌谣:南方人看梅雨,北方人盼秋凉,西北人识得风沙,东南人则对台风心怀敬畏。千百年来,人们用一句句朗朗上口的俗语,把天时、地理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

如今,我们习惯了打开手机看天气预报,精准到小时的气温和降水概率。但在记忆深处,母亲那几句谚语却依然鲜活。它们没有被科技取代,反而像是一种文化的温度,让人在岁月流转中感到一种踏实。

四季更替,日月轮回。
节气谚语不仅仅是天气的预言,更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顺应。它提醒我们:人活在天地之间,总要随顺四时,与自然同呼吸。

等进入农历的九月,晚秋时节,天气“一热也不热”了,天地间便更多了一份沉静。四季有序,寒暑有时,正如母亲常念的那些谚语——简单,却道尽了生活的节律。
是的,节气的智慧不仅在于告诉我们天气的冷暖,更在提醒我们:世间万物自有节奏,急不得,也慢不得。学会随顺四时,顺应变化,心里便多了一份笃定和安然。

折腾杀毒软件的一点感想

2025-08-27 18:14:35

折腾杀毒软件的一点感想

这几天,我一直在折腾各种杀毒软件。事情的起因,是一个熟人单位里发生的一起网络诈骗。单位里一位员工因为点击了不明链接,不小心中毒,黑客随即接管了他的钉钉账号。接下来就是老套路:建群、拉人、冒充发工资补贴,让大家输入银行卡号。可别小看这招,受害的人不少,听说损失最大的一位,损失相当的严重。

这件事让我再次意识到,网络安全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风险。尤其最近“银狐木马”在网上泛滥,更让我觉得杀毒软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为什么折腾杀毒软件?

很多人都说现在病毒少了,而且Windows自带的杀毒软件也足够了,说实话,现在很多新型木马的第一步,就是要绕过 Windows Defender,所以单纯依赖 WD,并不能让人放心。这几天,我几乎把主流的杀毒软件都试了一遍:

  • 腾讯 IOA 基础版:资源占用少,系统流畅;智能弹窗过滤很安静;没有广告;还能后台一键部署到家里的几台电脑;关键是免费(能免费部署500台),而且是腾讯重点发展的项目,检测能力还行,其出身让人感觉不如360等专业的杀毒软件让人心安。
  • 360 企业安全云:基础功能免费,也没有广告,功能不少,检测能力强,但卸载体验实在糟糕。卸载麻烦不说,卸载后,还会帮你装回 360 卫士,让人心生反感,我都卸载没有广告的了,你自动再帮我装个有广告的,我图啥?而且是强制安装,就这一点,PASS掉。
  • Avast 免费版:国外口碑不错,优势是带有免费防火墙,但更新速度不算快,误报率也有点高。其实也不能太怪它,因为国内的一些软件,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小动作,被拦截也很正常。这个杀毒软件是免费杀毒里唯一带防火墙的,缺点是有广告,虽然可以去除,但是也有点不爽。
  • ESET Internet Security:老牌杀软,轻巧干净,但价格摆在那儿。具卡饭的网友反馈,监控有漏毒的可能,这里是指,扫描可以扫描出来病毒,但是双击文件,可能不会报毒。
  • 卡巴斯基:检测能力全面,没有短板,但资源占用相对大些。另外就是收费。
  • 火绒:国产小而美,流畅度极佳,但缺少云查杀和主动防御方面的深度。
  • McAfee:流畅,但是不要做全盘扫描,这会卡的怀疑人生。但是缺点是基本上依赖云,但是国内可能连接不畅,导致防护不足。

比较下来,我最后还是选择了 IOA。它虽然不是最强的,但综合体验最符合我自己的需求:安静、省心、流畅。

Simplewall:一个小而美的补充

除了杀毒软件,我还加装了 Simplewall。它是一个体积很小的开源防火墙工具。Windows 自带的防火墙其实功能不少,但问题在于:

  • 界面不够直观,普通用户很难看懂规则;
  • 程序联网时,默认不会给出提示,需要手动配置,体验不友好。

Simplewall 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些弱点:

  • 程序要联网时会有明确提示,让你自己决定放行还是阻止;
  • 界面简洁清晰,不复杂;
  • 开源、轻量,不拖慢系统。

它和 IOA 这样的杀毒软件搭配起来,就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防护:杀毒软件负责查杀和行为监控,防火墙负责把好“出入口”。

杀毒软件不是万能的

不过话要说回来,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再好,也不是万能的。很多病毒、木马、诈骗,并不是靠技术,而是靠人性的弱点来得手。那位点击不明链接的员工,如果当时多想一步,也许就不会上当。换句话说,安全软件只能帮你“兜底”,真正的安全,还是靠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习惯:

  1. 软件下载要谨慎:只去官网下载,不要随便在搜索引擎里点广告链接下载。最好检查安装包的数字签名,确认来源可靠。
  2. 不要轻信陌生链接:尤其是在聊天软件、邮件里出现的所谓“补贴”“通知”“优惠”,先验证,再点击。
  3. 双重验证很重要:能开二次验证(手机短信、动态验证码)的账号,都要打开。即便密码泄露,也能挡住一部分攻击。
  4. 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很多漏洞攻击就是利用过时的系统和程序,及时更新比装十个杀毒软件都管用。
  5. 保持怀疑:网络世界里,凡是听起来“好得不真实”的信息,十有八九是陷阱。

写在最后

就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博客圈里一位群友分享了他的经历:他在搜索引擎里搜“钉钉下载”,结果下载了一个带病毒的安装包,安装后直接中招。其实,这样的坑很多人都踩过。这也再次提醒我们,除了谨慎之外,装一款靠谱的安全软件,配合合适的防火墙,依然是必要的。

没有哪一款软件能保证“绝对安全”,但我们至少能通过选择合适的工具,加上良好的上网习惯,把风险降到最低。

开箱|媳妇的华为 Watch Fit 4

2025-08-24 16:42:40

开箱|媳妇的华为 Watch Fit 4

媳妇前段时间去南京学习,回来跟我说起一件事:她的同学戴的手表居然能直接接打电话。她说起的时候眼神里有点心动。她平常其实不太喜欢戴这些东西,更结婚没多久的时候,说想要一块手表,也就戴了一段时间,就收藏了起来了。前几年给她买了一只荣耀手环 7,她戴过一阵子,后来也不戴了。

之所以现在又提出来,大概是和她最近工作有关,最近她们科新开了中医护理门诊,有不少患者是冲着她的刮痧来的,所以有时候满手都是刮痧油的情况下,有电话进来的时候,再取手机确实也不太方便。

于是我在京东上搜了一下。没想到就发现了华为 Watch Fit 4 ——白色的表带,颜值简洁大方,价格也不算离谱,不到 800 块钱(如果有国补的情况下,还能便宜不少)。几乎一下就戳中了她的需求,于是毫不犹豫下单。


开箱过程

快递很快,盒子不大,正面是手表的渲染图。拆开之后,里面的东西也很简单:

  • 手表本体
  • 白色硅胶表带(已经装好)
  • 充电线
  • 使用说明书
开箱|媳妇的华为 Watch Fit 4

说实话,这条 充电线还挺让我惊艳的。磁吸式的圆形接口,简洁又顺滑,质感比之前那些“夹子式”的手环充电器好太多。小细节里能看出这款手表的精致感。


上手体验

手表拿在手里的第一感觉是:比想象中要轻。媳妇戴在手腕上,明显比之前那只黑色的荣耀手环要亮眼许多(钱花到哪,哪就好看,😅),白色的表带很衬肤色,整个人气质一下就柔和了。

开机之后,和她的华为手机一连,就能马上同步信息。最让她开心的,是终于能直接接打电话了。对她来说,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功能亮点

除了接打电话,Watch Fit 4 还有不少实用功能:

  • 健康监测:心率、血氧、睡眠监测都很完整,数据在手机上能直观查看。
  • 运动模式:支持多种运动追踪,跑步、骑行、健身都有,还能记录消耗和心率区间。
  • 表盘多样化:媳妇换了几个表盘,发现风格很多,既能走简约路线,也能搞点可爱的元素。
  • 消息提醒:微信、短信通知都能第一时间看到,不再担心错过重要消息。
  • 快充电池:充电效率很快,哪怕临时出门前充十几分钟,也能用上一整天。
  • 情绪管理:据说可以监控情绪,我和她开玩笑,以后我都要先看一下你的手表再决定如何和你说话,要是情绪不好,我就离你远点😄。

这些功能未必每一个都用得上,但有总比没有强。而且手表操作顺畅,界面清晰,没有多余复杂的东西。


我的感受

智能手表这种东西,其实功能大同小异。之前那只黑色的手环,除了不能进行通话之外,其实也基本能满足她的要求。只不过一是颜值不好看了,另外就是和手机不是同一品牌还需要另外安装APP,会出现后台杀死App,导致来信息后手环不显示显示的问题。现在这只 Watch Fit 4,颜值到位,功能正好击中需求,我估计她能坚持戴一段时间。

对我来说,800 块买一个媳妇真正喜欢、愿意戴的手表,也能提供不错的情绪价值。


小结

这次开箱算不上什么大件,但对媳妇来说,却是生活里一个小惊喜。她戴上手表的时候笑了笑,说“比手环好看多了”。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刚刚好”。

粮票里的父爱

2025-08-23 17:24:58

粮票里的父爱

前几天在博客群里闲聊,话题莫名其妙地扯到了粮票。我随口说了一句:“当年我爸把全国的粮票攒着不舍得用,说是为了给我和我哥上大学的时候用。”阿均半开玩笑地说:“整理一下这个故事吧,也挺有意思的。”我心里一动,其实不久前还听我爸抱怨呢:“当年给你们攒的粮票,其实也没怎么用上。”

说到粮票,很多年轻人可能都没见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粮食和一些生活用品都是按票供应的。手里有粮票才能买粮,没有就只能干着急。那时候的粮票分两种:地方粮票和全国性粮票。地方粮票只能在本地用,而全国性的粮票可以全国通用,更珍贵。

我爸攒的,就是全国粮票。他考虑到我和我哥上大学,不一定会留在甘肃,怕我们去外地没粮票买粮,饿肚子。他省吃俭用,把这些全国粮票默默积攒起来,为我们未来的温饱留着。想象他每天回家,把一张张小票叠好放进抽屉里,那画面真是朴素又让人心安。

求学的道路上,其实父母一直在鼓励我们。父亲看到单位新分来的大学生待遇非常好,意识到知识和学历的重要性;同时,我们家从祖辈开始都没有什么学问,所以望子成龙的期望特别重。放假的时候,除非是集中性的农活,比如收种庄稼、施肥这些有时效的农活,平常的象除草这些活儿都不让我们干,为的是给我们留出学习的时间。老妈年轻的时候也能干,好强,总是把自己累得不轻,年纪大了还落下不少毛病。

哥哥是1994年上的大学,我是1998年,那时候全国性的粮票制度刚废除不久,但在父亲手里,这些票纸仿佛仍然有重量。每一张粮票,都是他悄悄给我们的保障和承诺。后来我们成为村里第一个和第二个大学生,在小学里甚至成了传奇人物。可惜的是,我们生错了年代,我哥还好,赶上了分配的尾巴;我毕业的时候,大学生已经不再那么吃香了,甚至连分配工作都没有了,更别说什么好的待遇了。即便如此,上大学的这件事也足以让父母感到欣慰,也让我们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起点。

岁月如流水向前,带走了很多那个年代的生活气息,但父亲的那份关心和温暖,却一直留在我心里。每当我翻开相册,看到父亲年轻的面孔,我都会想到那些小细节:他算着票够我们吃多久,偷偷攒起来;他把票叠得整整齐齐,好像世界都乱了,也不能乱了这些小纸片里的爱。

这些细碎的片段,串起来就像一条暖色的线,把我的童年、少年和父亲的深情紧紧连在一起。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像父亲一样,把平凡的关心悄悄藏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用行动说:“我在你们身后。”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2025-08-21 17:13:37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前几天朋友送了一箱黄桃,一次性吃不了那么多,慢慢的桃子就有点发软,这两天吃桃子的时候,屡屡遇到外表鲜亮,啃两口发现里面已经变质的桃子。这不由的让我想起了一句忘了从哪里看到的话——“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查了一下资料,出处应该是苏轼的《范增论》。苏轼借楚汉相争,感叹项羽失天下并非因为范增未被重用,而是因为项羽自己内部的问题。于是写道:“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意思是,万物的败坏,必然从自身腐烂开始,外来的虫子不过是乘虚而入;人的失败,往往是自己心中先起疑念,外来的谗言才有了可乘之机。桃子如此,世间又何尝不是?

一颗桃子,即便外皮光鲜,若果肉先行腐坏,虫子自然会滋生。虫并不是腐烂的原因,而是腐烂的结果。真正决定一颗桃子命运的,不在于外表多么饱满,而在于内里是否坚实清新。

历史上的王朝也是如此。唐宋明清,无不曾强盛一时,但当内部积弊滋生、腐化蔓延时,再坚固的城池也难以自保。外敌入侵只是导火索,真正的根源是自身的腐朽。

组织亦然。一个团队,如果内部保持团结向上,足以抵御风雨;若内部懈怠、敷衍,甚至互相倾轧,再光鲜的门面也终将崩塌。就像那颗看似饱满的桃子,切开后让人失望。

甚至于个人也不例外。一个人最可怕的,并非外部的打击,而是内心的松懈。若失去了自省,沉溺于欲望和懒散,看似体面,实则早已空虚。等到外来的挫折到来,不过是揭开了原本的败坏。

所以,桃子教人的道理很简单:要想长久“保鲜”,就得先守护好内在。国家如此,组织如此,个人亦如此。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苏轼感叹楚汉兴亡,却道破了亘古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