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0 16:03:02
今天马八,应该是马勒马拉松唯一卖完票又加座的一场。因为编制巨大,很少在音乐厅上演,一些资深古典音乐爱好者都说今天是第一次听现场,所以很多乐迷只选一场的话,就会选择今天来。演出前我们还替他们着急如何站的下那么多人,果然舞台的每个空隙都被填满了,虽然没有马八首演那种千人编制,四百多个人的音乐会阵容也已经是极其罕见。
最近聊天,大家都说东艺附近最缺的就是一个听完音乐会,能让人坐下小叙,喝酒聊天的地方。音乐会后,最无趣的就是打车各回各家了,情绪无处安放。于是今天在力奋老师的张罗下,东艺楼下的 Press 为我们提供了小酌的场地,孔老师的友人们齐聚。因为音乐而聚,自然有的是和音乐相关的故事,我认识了今年已经听 70 场的汪老师,认识了听 150 场的超人大哥,还有收藏作曲家手稿的大神,没有热爱,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当然,新朋友们来自各行各业,有艺术家、哲学家、主持人、老师、工程师,年龄从六零跨度到零零,所以音乐之外的话题就更丰富了。我给大家分享了谜底宇宙的各个 APP,大家都很感兴趣。
意犹未尽,我又上了 lu 兄的车,边吃边继续聊。他问我这次觉得最好的一场是哪场。马三吧,我说。当然是马三,他说。你最喜欢的作曲家是谁,他问。巴赫吧,我说。他对边上的姐姐说,他居然和我一样最喜欢巴赫。你最喜欢的钢琴家呢?这个我真难答,听的不够多还很难形成对一个特定钢琴家的喜爱,最后我答了布伦德尔。给 lu 兄推荐了两本书,因为他喜欢巴赫,我觉得《GEB》也许他会感兴趣,还有我最近在读的《沉落者》,里面每几句就要出现一次古尔德。
喝到凌晨三点,上海下起了大雨。
2025-10-19 18:39:20
我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是很难从脑海里去除的,特别是坏印象。第一次吃一家餐厅某个菜不对胃口,不会再给它第二次机会,第一次体验一个 APP 看到 UI 元素没对齐,即使后面它迭代更新,也很难让我有兴趣再下载看看。但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因为这样的原因错过一些东西。
我第一次用酒店的一次性剃须刀🪒就给了我“一次性剃须刀都很难用”的印象。于是我经常在旅行的尾声就成了一个胡子拉碴的人,因为我也不喜欢带自己的剃须刀。昨天朋友看了我的合影,说刮刮胡子更年轻,好吧,毕竟还要听好几天音乐会见好几天人,于是第二次用起了酒店的一次性剃须刀。让我意外的是,这玩意儿特别好用,三下五除二就刮的干干净净。这么件小事对我影响是很大的,我想肯定因为第一印象让我错过了很多好的东西,甚至错怪了一些人。
下午继续去乔治队长喝咖啡,但是需要先吃个午饭。这两天的目的地周边餐厅探索都很成功,今天发现的这家叫意膳坊,就在乔治队长对面。
三点多到了斯坦威店里看孔老师的音乐会排练。音乐会听过几十场了,排练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今天的曲目是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孔老师还有两个小伙伴来替代乐团,帮助他练习,我也学习到了钢琴家如何在没有乐团参与的情况下排练这种钢琴协奏曲。三台斯坦威的轰鸣确实有点震耳膜。好消息是,未来学钢琴的时候有更多人可以请教了。
晚上我们一行人一起到东艺继续马勒马拉松。跟着孔老师,握到了指挥大师汤沐海的手。
今天马二结束的很早,听完音乐会和新朋友一起去彩羽喝一杯🍺。彩羽的日本客人们真心努力的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在日本居酒屋的感觉,哈哈。
2025-10-14 14:27:26
今天准备出门逛唱片店,直奔 Jodo Space,结果没开门。但是也许它开门,我就不会遇见后面这家令人难忘的面店了。在路边小店中脱颖而出的装修,极其拥挤的座位,都成了这碗面的特色。你需要先被吸引走进去,然后忍受拥挤,最后用被味道惊艳,起承转合都有了。推荐 - 菘竹香。
今天和孔老师约在了音乐厅见面。人生第一场音乐会现场是去年孔老师的新年音乐会,如果不是我认识这位钢琴家,我应该不会专门来上海,走进捷豹音乐厅。我告诉他今晚是我今年第三十三场的时候他也十分惊讶。和孔老师相识于 2018,我们的 APP 居然有个资深用户是位钢琴家。18 19 年见过几次,这几年偶尔在微信问候。作为钢琴家孔老师已经复出开始了人生下半场,连轴转的开音乐会,还本色出演了《繁花》里的孔老师。今天约在音乐厅见面仿佛命中注定,是马勒让我们今日相见。当然我要告诉他古典音乐已经成了我最新的爱好,给他看了我的黑胶唱片,还让他装上了谜底黑胶。
一个半小时的马三,意犹未尽。
2025-10-14 14:01:49
书里书外。
《此时此地》,库切和保罗奥斯特的书信里谈到了巴以冲突,这几封信件时间在零几年,保罗奥斯特回信写了自己刚去以色列参加活动的感受。书外,十多年后最新持续两年的巴以冲突,在美国的二十条方案下可能终于要结束了。
《沉落者》,托马斯·伯恩哈德在年轻的时候和霍洛维兹学钢琴遇到了天才古尔德。古尔德的天赋让他和另一位朋友韦尔特海默瞬间意识到自己的“平庸”。他们都放弃演奏,陷入自我毁灭。书外,上周买的 30 张报纸版古典唱片,除了古尔德的哥德堡变奏曲,其他都是协奏曲和交响乐。古尔德有使他人陷入绝望的完美。
早餐后顶着大太阳来了酒店附近的 Coffee Cube。 他们的运营模式很有意思,小房子的 “品牌” 会每个月变换一次,邀请小型精品咖啡品牌进驻,这个月是来自丹麦的 La Cabra。午餐时间,附近上班的人们开始出现在这里,享受他们一天中间的惬意时刻。
今晚是今年的第三十场音乐会。我在想听了真的多音乐会现场,我有什么变化呢?第一个想到的是最近得了诺贝奖后大伙联系不上的拉德斯姆尔,据说他在山中露营,进行 digital detox。听一场音乐会就是我的 digital detox 吧,几年前刚做 OffScreen APP 的时候了解到了这两个词。我觉得现在人人都应该定期来一次。
今晚的普神终于笑了。
2025-10-13 00:42:20
马勒马拉松终于开始,五天六场的马勒冲击。今天是头一天,捷杰耶夫用马七开头(传说这是最难的),晚上搭配马四马五。我买的是套票,每一场都在六排一座(这个座位怎么也得卖给我吧)。
当我看到左右听友陆续来了之后,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是科塔萨尔的短片小说《南方高速》。故事从一次周日的巴黎环城高速堵车开始,持续几天的不寻常拥堵,人们等待救援与疏导,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延长,汽油与食物耗尽,信息中断,交通恢复的希望迟迟不来。原本不可能有交集的人们在高速公路上互助、冲突,甚至萌发爱情。而在公路突然通畅的一刻,又机械式的回到各自家的方向中去,甚至来不及告别。
和这些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一起,连续五天坐在同一个位置,沐浴着音乐,在我看来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情。也许我们会突然聊聊各自对古典音乐的喜爱,也许五天我都不会出声,也许会认识新朋友,加上微信。同时我也已经有这样的画面在我眼前,当最后一天的音乐终结,掌声停下,人们就会立刻站起来,乌央央往地铁去,往停车场去,往音乐厅外的大路去,往酒店去,回到自己的生活中。
好消息是,下午场结束我已经加上了坐我右边相隔一个位置的小哥微信,和我一样从杭州专程而来。可能是在上海让我们有点杭州老乡的感觉了,异常亲切。晚上场开始前,坐我右边的大叔忍不住开始聊天。他说我们两个是古典音乐的 Freshman,没错,用的是英文单词。他确实可以这么说,毕竟他已经听了三十几年。如果他只是吹出个数字,那我还是不服的,这时候他拿出了杀手锏,一万张 CD 和一万张黑胶的收藏,还忍不住给我展示了他四套音响。好吧,看到柏林之声、丹拿、二嫂、正切黑胶系统,我只能服气了。没想到第一天我这个 i 人就有所收获,可能大家都知道要一起听上五天,就像刚开学一样,知道未来四年大家要一起上课一起疯,第一天都迫不及待的和未来这些注定会产生各种交集的人聊上几句。
今天的马勒无疑是非常精彩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左边传来了呼噜声。最近爱上的黑白摄影,更有故事感了。
2025-10-11 18:09:57
早上看到保罗奥斯特给库切的信,信中感叹他们两年半已经见了五次。想起了羽白昨天聊天也提到,不知道我们今年是否还会见到。我说按我们今年的频率,应该还会的。
起床上第三节网球课。即将十月中旬,早上出门运动还是一件需要意志力的事情,气候的怪异不知有没有引起科学家们更深入的探究,在我看来这世界是越来越不正常了。教练打趣说道,“你们两个都不怕晒呀”。初学一个运动,需要挺长时间度过新手期,脑子里幻想着优雅的挥拍动作,真的开始练的时候,似乎每个关节都被钉子钉住了,什么时候先出右脚?刚弄明白,一转换到反手时候又不知所措了。如果是上学的时候上体育课,我肯定慌兮兮了,现在是可以大方和教练承认,“我忘记了”。
今天去上海,开始我的连续七天音乐会马拉松。前两天是拉赫马尼诺夫四首钢琴协奏曲,后面是马勒交响曲全集。我是硬生生把五天的马拉松自行延长到了七天。“连续”,在这里是一个新的体验,一周的音乐熏陶能让我大满足吗?明年会不会一场也不想再听了。
路上一直听老罗访谈 Tim 这期播客。Tim 很多特质确实适合创业和干大事,从我身上就看不到这些点。我清晰的知道同样作为一个创业者,有很多必备的素质是我不具备或者抗拒习得的。
今晚普莱特涅夫的拉赫在小红书被骂惨了。还没结束的时候我就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听到的是极致的浪漫,是普莱特涅夫的浪漫,是这台他自带的琴,透明的音色营造的浪漫,让我闭眼沉醉。难道真的存在标准的演绎吗?假如有机会听拉赫马尼诺夫本人演绎,小红书的人们就能满意吗?音乐是用来抚慰人心,是每个的心,是现场那些爸爸妈妈带着的小朋友的心,是那些第一次来音乐厅听现场的人们的心,当然也包含那些古典迷们的心。何必呢,听一场音乐会有这么大的得失心。
第三次来彩羽,今晚的鱿鱼刺身真不错。音乐美食,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