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0 05:21:39
使用SQL客户端连接达梦数据库,主要有命令行工具 DISQL 和图形化工具 DM管理工具 两种方式。具体选择可参考下表:
工具类型 | 工具名称 | 主要特点/适用场景 |
---|---|---|
命令行工具 | DISQL | 达梦自带,类似Oracle的SQLPlus,存放于安装路径的/bin/ 或/tool/ 目录,适合习惯命令行操作、需执行特定命令(如DESC 查看表结构)或自动化脚本的场景。 |
图形化工具 | DM管理工具 | 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的图形化客户端,适合日常管理、查询数据、视觉化操作。 |
DISQL工具位于达梦数据库安装路径下的bin
或tool
目录。
基本连接语法:
./disql 用户名/密码@主机地址:端口号
./disql SYSDBA/SYSDBA@localhost:5236
注意:在/bin
目录下使用disql
时,建议直接在命令中写全连接信息。如果只输入./disql
后回车,后续将无法输入端口号(除非使用默认端口5236)。
CONN SYSDBA/SYSDBA@localhost:5236
或 LOGIN 随后根据提示输入服务器地址、用户名、密码及端口号。
自定义服务名=(IP地址:端口号) 例如:DMDB=(192.168.1.100:5236)
./disql SYSDBA/SYSDBA@DMDB
达梦数据库也提供了图形化的DM管理工具(DM Management Studio)。
连接问题排查:
START /path/to/your_script.sql 或 ` /path/to/your_script.sql
在达梦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用户时会自动生成一个同名的模式(Schema)作为该用户的默认模式。用户操作自己模式下的对象(如表)时可以不写模式名。查询当前所在模式可以使用:
SELECT SYS_CONTEXT ('userenv', 'current_schema') FROM DUAL;
相关文章:
达梦数据库的SQL命令体系清晰,涵盖了从数据库连接、对象操作到性能分析的各个方面。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最常用的命令,方便你快速查阅。
表格列出了常用命令,下面再补充一些关键细节和使用技巧,能帮你更好地使用它们。
连接数据库与DISQL工具
DISQL是达梦数据库的命令行交互式客户端工具。连接时,如果密码含有特殊字符,建议用'""'包裹密码,例如:./disql SYSDBA/'"#Sjkdzgm0"'@192.168.23.3:5236
。
成功连接后,你可以通过 START
或反引号 `
来执行外部的SQL脚本文件。使用 SPOOL
命令可以将接下来屏幕上显示的所有内容输出到指定文件,这在生成报告或记录操作日志时非常有用。记得操作结束后用 SPOOL OFF
关闭输出。
掌握对象管理与数据操作
建表时需要注意语法细节,例如,达梦数据库中标识符(如表名、列名)若包含特殊字符或与保留字冲突,需要使用双引号包围。
在执行数据操作时,务必注意事务的提交。你可以通过 SET AUTO[COMMIT]
设置是否自动提交。在自动提交为OFF时,执行了INSERT、UPDATE、DELETE等修改数据的操作后,需要显式执行 COMMIT;
提交事务,或者执行 ROLLBACK;
回滚事务,才能使数据修改真正生效或撤销。
分析SQL性能
使用 EXPLAIN
命令是分析SQL语句执行计划、进行性能调优的重要步骤。执行计划采用缩进树形结构展示,读法一般是从内到外,从下到上。你需要关注:
模式(Schema)使用:在达梦中,一个用户通常对应一个同名的模式。执行SQL时,如果操作的不是当前用户的模式对象,通常需要在表名前加上模式名,格式为 模式名.表名
。
自增主键:达梦数据库的自增主键定义与MySQL的AUTO_INCREMENT
不同,通常使用 GENERATED ALWAYS AS IDENTITY
关键字。
相关文章:
2025-10-13 23:17:21
之前使用的归档页面是秋叶博客分享的 → Wordpress带缓存和特效的归档页面制作,使用的是php的缓存机制,每次发布/删除文章后,归档页面缓存不会自动清除和重建,想整一个包含缓存机制和手动刷新功能的归档页面,针对原来的归档页面优化了一下。
实现方案:将核心功能放在functions.php中,页面模板只负责显示。这种架构使缓存管理和内容生成逻辑集中化,而页面模板只负责显示内容,系统会在文章更新时自动刷新缓存,同时为管理员提供手动刷新选项,确保归档页面始终保持最新状态。更符合WordPress最佳实践,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查看效果:https://chegva.com/archive/
functions.php部分:
缓存管理机制
文章更新时自动清除缓存
归档内容生成函数
手动清除缓存的工具
页面模板部分:
只负责显示归档内容
包含响应式布局和交互功能
场景 | 旧状态 | 新状态 | 说明 |
---|---|---|---|
新文章发布 | 非发布状态 (draft , pending 等) |
publish |
归档需要添加新文章 |
定时发布 | future |
publish |
归档需要添加新文章 |
取消发布 | publish |
非发布状态 (draft , private 等) |
归档需要移除该文章 |
移至回收站 | 任何状态 | trash |
归档需要移除该文章 |
已发布文章更新 | publish |
publish |
❌ 不触发缓存清除 |
草稿更新 | draft |
draft |
❌ 不触发缓存清除 |
/** * 添加归档页面 **/ // 注册归档缓存选项 add_action('init', function() { add_option('qiuye_archives', '', '', 'no'); }); // 核心缓存清除函数 function clear_archive_cache() { delete_option('qiuye_archives'); set_transient('qiuye_cache_cleared', time(), 60); // 设置60秒瞬态标记,避免在清除操作后立即重建 // 增强调试:记录清除操作 if (defined('WP_DEBUG') && WP_DEBUG) { error_log('清除归档缓存触发 - 文章ID: ' . $post_id); } } // 文章状态变更处理 - 只在状态变更时清除缓存 add_action('save_post', function($post_id, $post, $update) { // 跳过自动保存 if (defined('DOING_AUTOSAVE') && DOING_AUTOSAVE) return; // 只处理文章类型 if ($post->post_type !== 'post') return; // 检查权限 if (!current_user_can('edit_post', $post_id)) return; // 获取旧状态 $old_status = get_post_meta($post_id, '_old_status', true); // 保存当前状态作为下次的旧状态 update_post_meta($post_id, '_old_status', $post->post_status); // 检查定时发布 $is_scheduled = ($post->post_status === 'future'); // 如果是定时发布的文章,设置定时任务 if ($is_scheduled) { $scheduled_time = strtotime($post->post_date); $current_time = current_time('timestamp'); // 只有在未来时间才设置定时任务 if ($scheduled_time > $current_time) { wp_schedule_single_event($scheduled_time, 'publish_future_post', array($post_id)); error_log("定时发布文章设置: $post_id, 发布时间: " . date('Y-m-d H:i:s', $scheduled_time)); } } // 状态变更检测 $status_changed = ($old_status && $old_status !== $post->post_status); // 需要清除缓存的场景 $clear_cache = false; if ($status_changed) { // 场景1: 从未发布变为发布状态 if ($old_status !== 'publish' && $post->post_status === 'publish') { $clear_cache = true; } // 场景2: 从发布状态变为非发布状态 elseif ($old_status === 'publish' && $post->post_status !== 'publish') { $clear_cache = true; } // 场景3: 从任何状态变为删除状态 elseif ($post->post_status === 'trash') { $clear_cache = true; } } // 场景4: 新文章直接发布 if (!$old_status && $post->post_status === 'publish') { $clear_cache = true; } if ($clear_cache) { clear_archive_cache(); error_log("文章状态变更触发缓存清除: " . ($old_status ?: 'new') . " => {$post->post_status} (ID: $post_id)"); } }, 10, 3); // 定时发布文章处理 add_action('publish_future_post', function($post_id) { $post = get_post($post_id); if ($post && $post->post_type === 'post') { clear_archive_cache(); error_log("定时发布文章触发缓存清除: $post_id"); // 发送通知(可选) if (defined('WP_DEBUG') && WP_DEBUG) { $admin_email = get_option('admin_email'); wp_mail($admin_email, '定时文章已发布', "文章 ID: $post_id 已按计划发布,归档缓存已更新。"); } } }); // 文章移至回收站处理 add_action('trashed_post', function($post_id) { $post = get_post($post_id); if ($post && $post->post_type === 'post') { clear_archive_cache(); error_log("文章移至回收站触发缓存清除: $post_id"); } }); // 文章从回收站恢复处理 add_action('untrashed_post', function($post_id) { $post = get_post($post_id); if ($post && $post->post_type === 'post') { // 如果恢复后是发布状态,清除缓存 if ($post->post_status === 'publish') { clear_archive_cache(); error_log("文章恢复发布触发缓存清除: $post_id"); } } }); // 文章永久删除处理 //add_action('deleted_post', function($post_id) { // // 删除状态跟踪的元数据 // delete_post_meta($post_id, '_old_status'); // // $post = get_post($post_id); // if ($post && $post->post_type === 'post') { // clear_archive_cache(); // error_log("文章永久删除触发缓存清除: $post_id"); // } //}); // 在文章编辑页添加状态跟踪 add_action('post_submitbox_start', function() { global $post; if ($post && $post->post_type === 'post') { // 保存当前状态作为旧状态 if (!get_post_meta($post->ID, '_old_status', true)) { update_post_meta($post->ID, '_old_status', $post->post_status); } echo '<input type="hidden" name="old_status" value="'.esc_attr($post->post_status).'">'; } }); // 在文章保存前捕获旧状态 add_action('pre_post_update', function($post_id) { $old_status = get_post_status($post_id); update_post_meta($post_id, '_old_status', $old_status); }); // 定时清理过期的状态跟踪元数据 add_action('wp_scheduled_delete', function() { global $wpdb; // 删除30天前的状态跟踪元数据 $thirty_days_ago = date('Y-m-d H:i:s', strtotime('-30 days')); $wpdb->query($wpdb->prepare(" DELETE FROM $wpdb->postmeta WHERE meta_key = '_old_status' AND post_id IN ( SELECT ID FROM $wpdb->posts WHERE post_modified < %s ) ", $thirty_days_ago)); error_log("清理过期的状态跟踪元数据完成"); }); // 归档内容生成函数 function generate_archive_html() { // 生成内容 $output = '<div class="archives"><div style="text-align:right;"><img src="https://cdn.chegva.com/static/sorting-answers.png" style="width: 16px;height: 14px;vertical-align:baseline;" ><a id="al_expand_collapse" href="#"> 全部展开/收缩</a> <span style="font-size:11px">(年份/月份也可点击哦!)</span></div>'; // 使用更可靠的查询方法 $args = array( 'post_type' => 'post', 'post_status' => 'publish', 'posts_per_page' => -1, 'ignore_sticky_posts' => 1, 'no_found_rows' => true, // 提高性能 'update_post_term_cache' => false, // 提高性能 'suppress_filters' => true // 确保无插件干扰 ); $the_query = new WP_Query($args); $year = 0; $mon = 0; while ( $the_query->have_posts() ) : $the_query->the_post(); $year_tmp = get_the_time('Y'); $mon_tmp = get_the_time('m'); if ($mon != $mon_tmp && $mon > 0) $output .= '</ul></li>'; if ($year != $year_tmp && $year > 0) $output .= '</ul>'; if ($year != $year_tmp) { $year = $year_tmp; $output .= '<h3 class="al_year">'. $year .'年<span style="padding-left:35px;">( '. get_num_posts_by_year($year) .' 篇文章 )</span></h3><ul class="al_mon_list">'; } if ($mon != $mon_tmp) { $mon = $mon_tmp; $output .= '<li><span class="al_mon">'. $mon .' 月</span><ul class="al_post_list">'; } $output .= '<li class="atitle fix"><span class="ttime">'. get_the_time('d日: ') .'</span><a class="tttile" href="'. get_permalink() .'">'. get_the_title() .'</a><span class="ttview">·'. the_views('0',' ') .'</span></li>'; endwhile; wp_reset_postdata(); $output .= '</ul></li></ul></div>'; // 添加缓存信息 - 使用本地时间 $output .= "<!-- Cache generated: ".get_local_time('Y-m-d H:i:s')." -->"; return $output; } // 扩展的获取本地时间函数(带时间戳参数) function get_local_time($format = 'Y-m-d H:i:s', $timestamp = null) { // 获取WordPress设置的时区 $timezone_string = get_option('timezone_string'); if ($timezone_string) { $timezone = new DateTimeZone($timezone_string); } else { $offset = get_option('gmt_offset'); $timezone = timezone_open(sprintf('%+d', $offset)); } // 使用当前时间或指定时间戳 $timestamp = $timestamp ?: time(); $datetime = new DateTime('@' . $timestamp); $datetime->setTimezone($timezone); return $datetime->format($format); } // 添加手动清除缓存的工具 add_action('admin_bar_menu', function($admin_bar) { if (current_user_can('manage_options')) { $admin_bar->add_menu([ 'id' => 'clear-archive-cache', 'title' => '清除归档缓存', 'href' => wp_nonce_url(add_query_arg('clear_archive_cache', '1'), 'clear_archive_cache') ]); } }, 100); // 处理手动清除请求 add_action('init', function($post_id) { if (isset($_GET['clear_archive_cache']) && check_admin_referer('clear_archive_cache')) { // delete_option('qiuye_archives'); clear_archive_cache(); wp_redirect(remove_query_arg(['clear_archive_cache', '_wpnonce'])); exit; } });
<div id="content"> <?php // 归档显示函数 function qiuye_display_archives() { // 检查瞬态是否存在 $cache_cleared_time = get_transient('qiuye_cache_cleared'); if ($cache_cleared_time) { // 如果缓存被清除过,重新生成 $output = generate_archive_html(); update_option('qiuye_archives', $output); // 添加缓存清除时间信息 $output .= "<!-- Cache cleared: ".get_local_time('Y-m-d H:i:s', $cache_cleared_time)." -->"; } else { // 尝试获取现有缓存 $output = get_option('qiuye_archives'); if (empty($output)) { $output = generate_archive_html(); update_option('qiuye_archives', $output); } } echo $output; } ?> <?php qiuye_display_archives(); ?>
安装步骤:
将functions.php代码添加到主题的functions.php文件
创建page-archives.php模板文件
在WordPress后台创建新页面并选择"归档页面"模板
缓存管理:
自动:发布新文章时自动刷新
手动:管理员点击"清除归档缓存"链接
自定义选项:
修改缓存名称:'qiuye_archives'
调整样式:编辑CSS代码段
修改查询参数:调整WP_Query数组
将完整代码复制到主题的 functions.php
发布一篇测试文章
查看归档页面源代码中的缓存时间标记
检查debug.log中的清除记录
使用管理栏按钮测试手动清除功能
1、检查缓存状态:
在归档页面查看源代码,搜索 <!-- Cache generated:
查看缓存时间
2、检查错误日志:
在 wp-config.php
中添加:
define('WP_DEBUG', true); define('WP_DEBUG_LOG', true);
发布文章后检查 /wp-content/debug.log
$ grep "清除归档缓存" debug.log [25-Jun-2025 18:36:05 UTC] 清除归档缓存触发 - 文章ID: 6434 [25-Jun-2025 18:37:27 UTC] 清除归档缓存触发 - 文章ID: 6435 [25-Jun-2025 18:37:44 UTC] 清除归档缓存触发 - 文章ID: 6436 [25-Jun-2025 18:37:45 UTC] 清除归档缓存触发 - 文章ID: 6437 [25-Jun-2025 18:37:54 UTC] 清除归档缓存触发 - 文章ID: 6437 [25-Jun-2025 18:38:01 UTC] 清除归档缓存触发 - 文章ID: 6437 [25-Jun-2025 18:38:01 UTC] 清除归档缓存触发 - 文章ID: 6437 ...... [25-Jun-2025 19:07:18 UTC] 清除归档缓存触发 - 文章ID: 6442 [25-Jun-2025 19:07:19 UTC] 清除归档缓存触发 - 文章ID: 6442 [25-Jun-2025 19:07:27 UTC] 清除归档缓存触发 - 文章ID: 6443 [25-Jun-2025 19:07:28 UTC] 清除归档缓存触发 - 文章ID: 6444 [25-Jun-2025 19:08:34 UTC] 清除归档缓存触发 - 文章ID: 6445 [25-Jun-2025 19:08:51 UTC] 清除归档缓存触发 - 文章ID: 6442
3、手动清除测试:
使用添加的管理栏按钮手动清除缓存
4、缓存插件排查:
如果使用了缓存插件(W3TC、WP Super Cache等),尝试:
排除归档页面缓存
禁用插件测试
5、对象缓存检查:
如果使用Redis/Memcached,确保 delete_option
能正确清除持久化存储
2025-10-10 22:29:05
距离上一次更新快三个月了,这次情况有点不妙~。嘎了一只小龟苗,当时买的一对巴西龟苗子,现在只剩一只了,最近剩下那只小龟苗也不太活跃,不吃食,泡了两天妈咪爱,状态好了不少,这只苗子背甲还经常感染真菌,治了两次了,这对苗子感觉就是体质有点弱,长得也慢。巴西蛊王和两只小草龟都大了一圈,特别是蛊王啥都吃,现在个头最大。中间有一次自制的过滤器把龟缸的水都抽到地板上了,发现的时候缸里的水已经到过滤板下边了,剩下的一条斗鱼躺在过滤板上居然没死,成为了后边的缸霸,跑到过滤板下边的黄丫头、泥鳅、虾和虾虎鱼幸免于难,养了几个月剩下的八九条青鳉鱼就没这么幸运,全部消失了,具体也不知道是谁吃的...自从这次悲剧发生后,小鱼的生存环境很艰难了,中途又放了十几条青鳉进去,不到一个月全部被吃完,后边又买了二十条白云金丝放里头,目前也只剩下四条了。不过凶手可能不只是乌龟,根据我后边的观察,大点的虾也抓小鱼吃,泥鳅更是把缸底一只斗鱼的尸体吃完了。
龟缸里两条泥鳅都是从湖里捞的,养了也有两个多月了,还捞了个河蚌养到鱼缸里了,后边又买了十条鳑鲏放进去一起养,看看会不会生小鱼崽。黄丫头比之前体型大了一倍都不止,估计也吃了不少小鱼小虾,至于那条仅存的斗鱼也长了两公分,不过领地意识太强了,后面又买了6条斗鱼,放到龟缸里全被它追着咬,基本上尾巴都被咬伤了,躲到过滤板下边都不敢上来,有两条直接卡在下边死掉了,后来实在看不下去,把剩下的4条斗鱼放鱼缸里去了,嘎了两条,剩下的两条活得挺好,断尾后边都长出来了。那条斗鱼后边就叫它缸霸,乌龟好像也不怎么咬那条斗鱼估计是追不上放弃了。龟缸里没啥鱼看着不热闹,小鱼不敢放了,于是买了十条小锦鲤,龟缸鱼缸各放五条,这玩意游速快,乌龟也不好抓。结果现在就是斗鱼和锦鲤在缸里干架,相互追着打。
[video dplayer="true" autoplay="false" src="https://cdn.chegva.com/ueditor/php/upload/video/20251010/1760099354134752.mp4" loop="false" preload="true" theme="#b7daff" mutex="true" iconsColor="#ffffff"] |
[video dplayer="true" autoplay="false" src="https://cdn.chegva.com/ueditor/php/upload/video/20251010/1760099358690347.mp4" loop="false" preload="true" theme="#b7daff" mutex="true" iconsColor="#ffffff"] |
[video dplayer="true" autoplay="false" src="https://cdn.chegva.com/ueditor/php/upload/video/20251010/1760099353894203.mp4" loop="false" preload="true" theme="#b7daff" mutex="true" iconsColor="#ffffff"] |
[video dplayer="true" autoplay="false" src="https://cdn.chegva.com/ueditor/php/upload/video/20251010/1760099355768796.mp4" loop="false" preload="true" theme="#b7daff" mutex="true" iconsColor="#ffffff"] |
[video dplayer="true" autoplay="false" src="https://cdn.chegva.com/ueditor/php/upload/video/20251010/1760099358509762.mp4" loop="false" preload="true" theme="#b7daff" mutex="true" iconsColor="#ffffff"] |
2025-09-30 05:28:18
《论持久战》
(一九三八年五月)
这是毛泽东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
◎目录
(一)伟大抗日战争的一周年纪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快一年了。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于是失败主义的亡国论者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会亡,最后胜利不是中国的。某些性急的朋友们也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很快就能战胜,无需乎费大气力。这些议论究竟对不对呢?我们一向都说:这些议论是不对的。可是我们说的,还没有为大多数人所了解。一半因为我们的宣传解释工作还不够,一半也因为客观事变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暴露其固有的性质,还没有将其面貌鲜明地摆在人们之前,使人们无从看出其整个的趋势和前途,因而无从决定自己的整套的方针和做法。现在好了,抗战十个月的经验,尽够击破毫无根据的亡国论,也尽够说服急性朋友们的速胜论了。在这种情形下,很多人要求做个总结性的解释。尤其是对持久战,有亡国论和速胜论的反对意见,也有空洞无物的了解。“卢沟桥事变以来,四万万人一齐努力,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样一种公式,在广大的人们中流行着。这个公式是对的,但有加以充实的必要。抗日战争和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坚持,是由于许多的因素:全国党派,从共产党到国民党;全国人民,从工人农民到资产阶级;全国军队,从主力军到游击队;国际方面,从社会主义国家到各国爱好正义的人民;敌国方面,从某些国内反战的人民到前线反战的兵士。总而言之,所有这些因素,在我们的抗战中都尽了他们各种程度的努力。每一个有良心的人,都应向他们表示敬意。我们共产党人,同其他抗战党派和全国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团结一切力量,战胜万恶的日寇。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为了使每个共产党员在抗日战争中能够尽其更好和更大的努力,也有着重地研究持久战的必要。因此,我的讲演就来研究持久战。和持久战这个题目有关的问题,我都准备说到;但是不能一切都说到,因为一切的东西,不是在一个讲演中完全说得了的。
(二O)亡国论之没有根据,俱如上述。但是另有许多人,并非亡国论者,他们是爱国志士,却对时局怀抱甚深的忧虑。他们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惧怕对日妥协,一是怀疑政治不能进步。这两个可忧虑的问题在广大的人们中间议论着,找不到解决的基点。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两个问题。
(二六)我们已把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几个敌我之间矛盾着的基本特点,作了比较研究,批驳了亡国论,答复了为什么不易妥协和为什么政治可能进步的问题。亡国论者看重了强弱一个矛盾,把它夸大起来作为全部问题的论据,而忽略了其他的矛盾。他们只提强弱对比一点,是他们的片面性;他们将此片面的东西夸大起来看成全体,又是他们的主观性。所以在全体说来,他们是没有根据的,是错误的。那些并非亡国论者,也不是一贯的悲观主义者,仅为一时候和一局部的敌我强弱情况或国内腐败现象所迷惑,而一时地发生悲观心理的人们,我们也得向他们指出,他们的观点的来源也是片面性和主观性的倾向。但是他们的改正较容易,只要一提醒就会明白,因为他们是爱国志士,他们的错误是一时的。
(三O)现在我们来把持久战问题研究一下。“为什么是持久战”这一个问题,只有依据全部敌我对比的基本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回答。例如单说敌人是帝国主义的强国,我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就有陷入亡国论的危险。因为单纯地以弱敌强,无论在理论上,在实际上,都不能产生持久的结果。单是大小或单是进步退步、多助寡助,也是一样。大并小、小并大的事都是常有的。进步的国家或事物,如果力量不强,常有被大而退步的国家或事物所灭亡者。多助寡助是重要因素,但是附随因素,依敌我本身的基本因素如何而定其作用的大小。因此,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参考:毛泽东传、毛泽东选集下载
2025-09-23 05:10:20
ContainerLab 是一个强大且高效的网络实验室工具,用于部署和管理由容器互联构成的虚拟网络环境。它允许网络工程师、开发者和学习者使用基于容器的节点(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来快速创建、销毁和测试复杂的网络拓扑。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网络领域的 Docker Compose,但专门为网络设备拓扑而设计。
速度快:基于容器技术,能在几秒内启动或销毁一个完整的网络拓扑,远比传统虚拟机(如 GNS3/EVE-NG)快。
轻量级:容器共享主机内核,资源占用(CPU、内存、磁盘)极低,一台普通笔记本电脑也能轻松运行大型拓扑。
依赖简单:只需要安装 Docker 和 ContainerLab 本身,无需下载和管理庞大的虚拟机镜像(虽然某些节点类型仍需特定镜像)。
支持多种节点类型:
容器化网络操作系统 (NOS):如 Arista cEOS, Nokia SR Linux, SONiC, FrRouting等。
通用 Linux 容器:如 Alpine, Ubuntu,用作客户端、服务器或终端。
第三方工具容器:如 Wireshark, iPerf3, 监控代理等。
拓扑即代码:使用简洁的 YAML 文件定义拓扑,易于版本控制、共享和复用。
拓扑文件:一个 YAML 格式的文件(通常以 .clab.yml
或 .clab.yaml
结尾),用于定义网络拓扑中的所有元素。
节点 (Node):拓扑中的设备,比如一台路由器、一台交换机或一台 Linux 主机。
种类 (Kind):定义节点的类型,例如 linux
(通用Linux容器)、ceos
(Arista cEOS)、srl
(Nokia SR Linux)等。
链接 (Link):定义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相当于网线。
端点 (Endpoint):链接的两端,格式为 <node-name>.<interface-name>
,例如 router1:eth1
。
Docker:必须首先安装并运行 Docker Engine。请参考 Docker 官方文档进行安装。
sudo 权限:ContainerLab 需要权限来管理网络接口(创建 veth pair,操作网桥等)。
安装非常简单,只需一条命令:
# 下载并执行安装脚本 bash -c "$(curl -sL https://get.containerlab.dev)"
安装完成后,验证版本:
containerlab version
让我们创建一个包含两台 Linux 主机(client 和 server)直接相连的拓扑。
创建一个名为 2node.clab.yml
的文件,内容如下:
name: 2node-lab # 实验室的名称 topology: nodes: client: # 第一个节点,名为 "client" kind: linux # 节点类型为通用 Linux image: ubuntu:22.04 # 使用的 Docker 镜像 exec: - ip addr add 192.168.1.1/24 dev eth1 # 启动后执行的命令:配置IP地址 server: # 第二个节点,名为 "server" kind: linux image: ubuntu:22.04 exec: - ip addr add 192.168.1.2/24 dev eth1 links: - endpoints: ["client:eth1", "server:eth1"] # 用一条线连接 client 的 eth1 和 server 的 eth1
在终端中,进入 YAML 文件所在的目录,运行:
containerlab deploy -t 2node.clab.yml
ContainerLab 会执行以下操作:
拉取所需的 Docker 镜像(如果本地没有)。
创建容器。
根据链接定义创建虚拟网络接口(veth pairs)并将它们连接到容器。
执行你在 exec
部分定义的命令。
查看实验室状态:
containerlab list
输出会显示正在运行的实验室和节点。
进入节点:
使用 containerlab inspect
命令可以获取如何连接到节点的信息,更简单的方法是直接使用 docker exec
:
# 进入 client 节点 sudo docker exec -it clab-2node-lab-client bash # 在 client 节点的 shell 中,ping server ping 192.168.1.2
如果网络配置正确,你应该能看到成功的 ping 回复。
实验完成后,一键清理所有资源:
containerlab destroy -t 2node.clab.yml
这条命令会停止并删除所有容器和网络接口。
要模拟更真实的场景,你需要使用厂商提供的容器化网络操作系统镜像。
以 Nokia SR Linux 为例:
1.获取镜像:首先需要从 Nokia 门户网站获取 SR Linux 的 Docker 镜像,并加载到 Docker 中。
2.创建拓扑文件 srl-lab.clab.yml
:
name: srl-lab topology: nodes: r1: kind: srl # 指定种类为 srl image: ghcr.io/nokia/srlinux:latest # 使用的镜像名 r2: kind: srl image: ghcr.io/nokia/srlinux:latest links: - endpoints: ["r1:e1-1", "r2:e1-1"] # 连接 r1 的 e1-1 接口和 r2 的 e1-1 接口
3.部署和登录:
containerlab deploy -t srl-lab.clab.yml
部署后,你可以使用 SSH 或 docker exec
登录到设备。默认情况下,ContainerLab 会为支持 CLI 的设备(如 SR Linux)生成启动配置。
查看生成的用户名密码:
containerlab inspect -t srl-lab.clab.yml
命令 | 作用 | 示例 |
---|---|---|
containerlab deploy |
根据拓扑文件创建实验室 | sudo containerlab deploy -t topo.clab.yml |
containerlab destroy |
销毁实验室,清理资源 | sudo containerlab destroy -t topo.clab.yml |
containerlab list |
列出所有正在运行的实验室和节点 | sudo containerlab list |
containerlab inspect |
显示实验室的详细信息(管理地址、登录凭证等) | sudo containerlab inspect -t topo.clab.yml |
containerlab graph |
生成拓扑图(需安装 Graphviz) | sudo containerlab graph -t topo.clab.yml |
containerlab version |
显示 clab 版本 | containerlab version |
极致轻快:启动速度和无与伦比的资源效率是其最大优势。
简单易用:YAML 语法清晰,命令行工具直观。
云原生集成:非常适合与 CI/CD 流水线集成,用于自动化测试和验证。
活跃社区:发展迅速,支持的网络操作系统越来越多。
硬件仿真限制:容器共享主机内核,无法模拟需要特殊硬件的设备(如 ASIC)。它更适合测试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的功能,对于数据平面性能测试可能不如基于VM的工具。
镜像可用性:许多厂商的容器化 NOS 镜像并非免费公开提供,需要商业许可或开发者计划账户才能获取。
ContainerLab 是现代网络工程师和开发者的利器,特别适用于协议学习、配置验证、自动化脚本测试和CI/CD集成。如果你需要的是一个快速、轻量且易于脚本化的网络实验环境,ContainerLab 很可能是你的最佳选择。对于需要深度数据平面仿真或特定硬件的场景,则可以将其与 GNS3/EVE-NG 等传统工具结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