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0 19:15:34
作为统计站的第一,这个 Blog 也挂了 GA 4 作为统计。如果你希望知道是谁在推荐你的 Blog,一个很好的办法是查看 HTTP 的 Referer 的 URL,来判断哪些人在哪些地方推荐了你。
不过 Google Analytics 在升级到 GA4 之后,查看 Referer 变得麻烦了不少,没办法直接通过预置的看板来查看。这篇文章就是帮你找回丢失 Referer URL。
一、登录 GA 4 ,找到你的站点;点击左侧的「探索」,进入到探索页面。在探索页面点击「空白」,来创建一个新的探索看板
二、新的探索页面,选择维度这里,新增两个维度和一个指标
维度:网页引荐来源网址和网页位置
指标:新用户数
三、将网页位置和网页引荐来源网址配置到设置中的行,且顺序为网页位置在先,网页引荐来源网址在后;显示行数设置为 500;将新用户数配置到设置中的值当中;设置过滤器为网页引荐来源网址包含 //
四、配置完成后,你就可以看到类似我这样的界面了,在这个页面里,你就可以看到不同的来源给你带来了多少流量;从而进一步的去和对方沟通~
2025-10-02 20:13:09
阿里云 OSS 提供了 S3 的兼容,所以如果你在 Django 应用当中,希望使用 OSS 作为文件存储的话,可以参考下方的说明,来使用。
首先,你需要执行如下命令安装 django-storages 的 S3 兼容
# uv
uv add django-storages[s3]
# pip
pip install django-storages[s3]
接下来,就是在你的项目文件夹中的 settings.py
中添加如下配置
AWS_S3_ACCESS_KEY_ID = env("AWS_S3_ACCESS_KEY_ID") # 你在阿里云拿到的 ACCESS_KEY
AWS_S3_SECRET_ACCESS_KEY = env("AWS_S3_SECRET_ACCESS_KEY") # 你在阿里云拿到的 Secret Key
AWS_STORAGE_BUCKET_NAME = env("AWS_STORAGE_BUCKET_NAME")# 你在阿里云拿到的 Bucket Name
AWS_LOCATION = env("AWS_LOCATION") # 你的文件上传路径,比如 uploads/,你的所有文件都会上传到这个路径下
AWS_S3_REGION_NAME = env("AWS_S3_REGION_NAME") # 你的 OSS 的可用区,比如 oss-cn-beijing
AWS_S3_CUSTOM_DOMAIN = env("AWS_S3_CUSTOM_DOMAIN") # 你自己的自定义域名,以便于后续访问的时候使用。如果不知道的话,可以填 bucket 的默认域名。
AWS_S3_ENDPOINT_URL = env("AWS_S3_ENDPOINT_URL") # 你的阿里云 Endpoint URL,比如 https://oss-cn-beijing.aliyuncs.com
AWS_S3_ADDRESSING_STYLE = "virtual" # 阿里云只支持二级域名的形式
AWS_S3_SIGNATURE_VERSION = "s3" # 阿里云只支持 v2 版的签名逻辑
# 配置默认使用 S3 Storage,即使用 OSS 的 URL
STORAGES = {
"default": {
"BACKEND": "storages.backends.s3.S3Storage", # 使用 S3 Storage
},
}
参考上方的配置,添加配置项后,保存,并重启服务器,即可在代码中进行测试。
你可以执行 python manage.py shell
并执行如下代码,如果无报错,且可以在 OSS 控制台看到文件,则说明你的配置成功了。
from django.core.files.storage import default_storage
from django.core.files.base import ContentFile
content = ContentFile(b"Hello World!")
path = default_storage.save('test_file2.txt', content)
print(f"文件保存路径: {path}")
# 测试文件读取
if default_storage.exists(path):
with default_storage.open(path, 'r') as f:
content = f.read()
print(f"文件内容: {content}")
# 测试文件URL生成
url = default_storage.url(path)
print(f"文件URL: {url}")
# 测试文件删除
default_storage.delete(path)
print(f"文件是否存在: {default_storage.exists(path)}")
2025-09-24 21:56:12
因为做了很久的投资,看到这个标题就点击进去了,看了里面的评论,有所感悟,聊聊我的想法;
题主观测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但其实题主并不懂得背后的原因。不过也正是因为认知不足,只观察到了现象,所以描述的简单,也在 V2ex 上被群嘲;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一笔钱的感知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 2000 元,对于我母亲来说,这是她一个月的退休工资;而对于我来说,可能是我2天就能赚到的钱。那我们对于这 2000 块钱的开销就完全不同。这是很不同的体验和体感。同样,如果是我和我母亲都去借款 2000 元,对于她来说,如果这 2000 元还不上,可能一个月退休工资就没了,而对我来说,不过是再多干两天的事情。同样的钱,对于不同身价和收入的人,感知就是完全不同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做投资年化收益能稳定的做到 6%,那么理论上所有利率低于 6% 的资金你都可以去借,因为对于你来说,借来的资金都是有正收益的。对于绝大多数的穷人来说,是不懂投资的,是不知道如何去用资金赚来更多的钱的,那么最大的用法就是直接还贷,简单粗暴。这是投资能力的部分。
而这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投资能力,没有风险控制,则很快就会遇到风险炸掉(比如 币圈玩合约的)。如果只有风险控制,没有投资能力,则虽然风险消弭,但也没有任何收益。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里其实聊过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有钱人看到的最优解但穷人不去做,有些是因为世界观的问题,我们并不知道还能这么多。而另一方面,穷人所处的环境,是无法承接风险的。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当然,我也建议,要对抗自己的天性,适度的去承担一些风险。不一定要上杠杆,但要学会更高效的利用自己手头的资金,来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2025-09-06 19:14:41
我有两个 Homepod mini,因为搬家,一个 HomePod 的 WiFi 已经链接不上了,所以需要重置。但是,如果你要恢复,则需要执行如下操作:
- 断开 HomePod 的电源,或拔下 HomePod mini 的电源适配器,等待 10 秒钟,然后为 HomePod 重新插接电源。
- 等待 10 秒,然后用手指按住 HomePod 顶部。
- 白色旋转光会变为红色。保持手指的按压姿势不变。
- Siri 会说 HomePod 即将还原。在听到三次哔哔声后,你便可抬起手指。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麻烦,以及你刚好有一台支持 Type-C 的 mac,那么你就可以选择将你的 HomePod Mini 插入到你的 macOS 上,然后打开 Finder,等待 Finder 下方的 「位置」区域出现一个 HomePod mini,出现后,进入 Home Pod Mini 页面,点击「恢复 HomePod…」,就可以重置你的 HomePod Mini 了。
2025-08-31 15:45:04
驱动下载
https://www.dell.com/support/product-details/zh-cn/product/alienware-gaming-headset-510h-7.1/drivers
2025-08-29 00:14:00
因为经常和朋友聊起关于投资理财的话题,也会推荐一些书给朋友们,所以我把我自己看过觉得还不错的书记录下来,方便给更多朋友分享。
我觉得如果你要学习投资,这个视频是一定要看的,这个视频介绍了 「钱」是怎么出现的,以及这个社会的经济是如何运转的。你的投资本质上是把钱投入到经济的的运行中,带来的回报(借钱给经济机器去运转,他给你利息)。所以这个视频先看。
这本书是有知有行的孟岩写的,主要介绍了投资的各种品类的收益来源和他们的预期收益,以及他们是怎么赚钱的。这对于你来说,可以了解到不同品类在做的事情,从而对于整体的投资有一个明确的预期,会没那么容易才到一些显而易眼的坑里。
这本书介绍的是如何计算自己到底需要多少钱。我觉得大家在日常卷和拼搏的时候,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如果你有了一个目标,会让你更明确的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努力起来也会更有目标。对于所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人,我都推荐大家去看看
相关链接:《要钱还是要生活》书摘
这本书介绍的是一些常见的关于金钱的错误观念,如果你要动手自己做投资,那么里面的一些常见的心理观念是需要调整的.书不是很厚,很好读.
相关链接:《金钱心理学》书摘
这本书的作者主要在强调三个观点:
1.人力资本到金融资本的转化:年轻的时候多自我提升,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这样才能换来更多的前期现金流,为后续的金融资本的提升做准备。
2. 持续买入:重要的是买入,而不是择时;择时看起来有意义,但因为你很难持续,已经更容易踩空,倒不如持续买入。
3.计算投资收益和存款速度的对比,决定精力投入:如果你存钱的速度大于你的本金*年化收益,那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存款上(这个事之前美想过)
相关链接:《持续买入》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