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JimmyLv | 吕靖修改

全栈工程师,偏前端。担任过多家大型 IT 企业内部培训师。前阿里巴巴、前 ThoughtWorks 咨询师。《React 学习之道》译者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JimmyLv | 吕靖的 twitter 的 RSS 预览

定制了 ⌘⌃↩︎ 快捷键之后,就再没自己写过 git commit message 了😂 Cursor 里面自带;WebStorm 里面借助 GitHub Copilot 即可;云端 Replit 也会自动生成 ...

2025-05-06 21:44:19

定制了 ⌘⌃↩︎ 快捷键之后,就再没自己写过 git commit message 了😂
Cursor 里面自带;WebStorm 里面借助 GitHub Copilot 即可;云端 Replit 也会自动生成 checkpoint,哈哈哈 爽翻!

fix(db): update user email in orders SQL query

而且可以做到遵循我定制的commitlint,只是scope有时候不太对,手动改一下再 ⌘↩︎ 即可

准备开一个 #务实的AI 系列,整治无脑吹AI

老蒋这个54青年节的视频讲得还不错 👇 《抽象可以,但抽象不行》 ## 一点儿笔记 本视频探讨了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心理困境,特别是欲望与恐惧这两种内心动力系统...

2025-05-06 08:33:45

老蒋这个54青年节的视频讲得还不错 👇

《抽象可以,但抽象不行》

## 一点儿笔记
本视频探讨了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心理困境,特别是欲望与恐惧这两种内心动力系统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作者认为,当欲望和恐惧变得抽象化时,会导致人被异化,成为概念的奴隶。中国青年尤其容易陷入这种抽象化的困境,面临"两头堵"的局面,导致普遍的焦虑和迷茫。作者建议年轻人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具体,成为"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保护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空间。

### 亮点
- 🧠 人有两套内心动力系统:欲望和恐惧,大多数人是靠恐惧驱动生活和行动的,这种恐惧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
- 🔄 欲望和恐惧都可以形成正反馈,它们都是我们的生物本能,一个是趋利,一个是避害,当它们很具体时都没有太大问题。
- ⚠️ 当欲念和恐惧抽象化时,就会变成问题,人会被异化,变成某种概念的奴隶,不再追求具体的快乐和满足。
- 🏫 中国青年从小被极端优质的环境灌输"必须赢、必须非常优秀"的念头,很难接触到具体的快乐和愉悦,驱动力几乎全部是外部的。
- 🕳️ 很多人因为成长过程中的遭遇变成了"空心人",无论多优秀都觉得自己不够好,陷入自我否定的循环。
- 📱 互联网媒介带来了抽象的恐惧,信息过载让年轻人眼中的世界变得庞大、神秘、危险重重,难以理解。
- 🚧 当代年轻人面临"两头堵"的困境:生存压力几乎消失,但高级追求又难以实现;成长环境毁掉了愉悦感,但向上流动的机会又在缩窄。
- 🌪️ 这种"两头堵"带来的是一种惶惶不可终日,不知何处为家,不知自己是谁、在哪里、该往哪走的迷茫,是一种"又颠又丧"的精神状态。
- 🛌 面对这种困境,一些人选择"躺平",一些人选择解构一切、嘲笑一切,还有一些人用伤害他人来获得力量感,填补价值空洞。
- 🎯 很多网络热点事件本质上是人们通过道德批判和羞辱他人来获得一种内心的高潮,这其中包含着"我看见我伤害,所以我存在"的阴湿正反馈。
- 🧘‍♀️ 避免动机抽象化的做法是让自己和生活变得具体,但这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需要足够的心理空间和能量。
- 🤲 作者建议做一个"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要一味满足他人期待,要吝啬使用自己的情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愉悦。
- 🛑 人的情绪、注意力和善意都是有限的,要给自己的精神世界留下更多空间,才能容纳具体的他人和世界,避免关切的抽象化。
- 🌱 "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节",希望青年能够真正看到具体的自己,而不是被焦虑消除。

#青年焦虑 #抽象化困境 #心理健康 #自我关怀

### 思考
1.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识别并避免自己的欲望和恐惧被抽象化?
2. 在社会压力和期望下,如何平衡对自己好和承担责任之间的关系?
3. 对于已经陷入"空心人"状态的年轻人,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重新找回具体的自我?

## 视频章节总结

### 00:00 - 🤔 五四青年节:别让焦虑吞噬你
老蒋在五四青年节之际,针对B站的青年节视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视频反映了年轻人普遍的焦虑,以及一种被消除的状态。他将从个体心理的角度,探讨中国青年容易被抽象化的问题,指出他们从小被灌输必须赢的观念,缺乏内在驱动力,容易成为“空心人”。他以自己南大学霸朋友的例子佐证,并建议大家“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节”,希望年轻人能真正看到自己,相信中国青年不会被焦虑消除。

### 00:43 - 😨 恐惧驱动:内心的枷锁
这段话主要讲述了人们内心存在欲望和恐惧两种动力系统,但社会上大多数人是被恐惧驱动的。恐惧源于对失望、丢脸、失业、孤独等各种具体或抽象事物的害怕,最终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作者虽非焦虑型性格,但有拖延症,源于害怕失败,从而避免行动,这种对害怕的害怕导致焦虑,消耗精力,丧失行动力。

### 02:07 - 😨 摆脱抽象焦虑
很多人感到焦虑疲惫,源于活在抽象的惶恐和担忧中。靠欲望驱动看似更健康,但不受管控的欲望(如贪官)也会带来负面结果。欲望和恐惧本身是生物本能,是财富,但当它们抽象化时就成了问题。抽象的恐惧(害怕失败的预期)和抽象的欲望(对数字的饥渴)都会让人异化,成为概念的奴隶。关键在于具体化欲望和恐惧,避免抽象化。互联网的信息过载也加剧了这种抽象的恐惧,让年轻人对世界产生负面认知。

### 05:16 - 🤔 精英的困境
这段话讲述了一个学习能力极强的朋友虽然在荷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却因为追求完美而陷入自我否定。作者认为这种现象在优秀的人群中很常见,他们不断在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之间循环。这种心态的根源在于从小接受的精英教育和环境,导致他们缺乏松弛感,并过度追求成功。同时,社会环境也加剧了这种焦虑,高级追求难以实现,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面对价值缺失,有些人选择解构一切,嘲笑一切,假装不在意;另一些人则寻求力量感,甚至通过伤害他人来证明自己,最终导致仇恨共同体的形成。作者最后提到,这种现象在历史周期变动中也屡见不鲜。

### 07:08 - 🤯 新世代的“两头堵”困境
新一代年轻人面临着前现代压力(催婚、性别角色期望)和现代困境(生活多样性萎缩、空虚感)的双重夹击,导致他们“一根筋变两头堵”,进退两难。这种精神状态让他们感到迷茫、空虚和焦虑,难以被老一辈理解。面对困境,一部分人选择“躺平”,另一部分人则在价值空洞的社会中寻求力量感,导致舆论场上出现围猎现象,将焦点放在缺乏公共价值的议题上,用多数人的“正确”攻击少数人。

### 11:54 - 🎭 远离道德审判,拥抱“不精致的利己”
这段话批判了网络上常见的“道德审判”现象,即人们通过批判他人(如何同学、房琪等)的私事来获得“正义”感和内心满足,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通过伤害他人来确认自身存在和力量的阴暗心理。作者认为,过度消耗自身情绪去迎合社会期待、追求“正义”反而会让人被“消除”。因此,作者建议做一个“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关注自身的情绪和需求,吝啬地使用情绪,远离那些让自己不适的事情,不要为了他人或对抗“恶势力”而强忍不快。

### 12:38 - 💡 拒绝空虚,拥抱具体
这段话批判了用“力量感”代偿“价值感”的现象,并指出解决之道在于将生活变得具体。具体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能力,需要敏感、见识、观察以及足够的心理空间和能量。关键在于辨别行为是否滋养自身,而非消耗。要对自己好一点,保护有限的精力,才能容纳具体的世界和他人,避免抽象化的关切和动力系统,最终走向地狱。

Engineer Programmer Coder Developer AI 时代,你选择当哪一种?

2025-05-05 22:32:07

Engineer
Programmer
Coder
Developer

AI 时代,你选择当哪一种?

RT JimmyLv (🐣, 🐣) 2𐃏25: Engineer Programmer Coder Developer AI 时代,你选择当哪一种?

2025-05-05 22:32:07

RT JimmyLv (🐣, 🐣) 2𐃏25
Engineer
Programmer
Coder
Developer

AI 时代,你选择当哪一种?

RT JimmyLv (🐣, 🐣) 2𐃏25: Re 最后把原来给笔记本用的散热底座模块扒下来,倒扣用上了,效果还还真不错!10分钟基本就不烫手了 😂

2025-05-03 16:51:04

RT JimmyLv (🐣, 🐣) 2𐃏25
Re 最后把原来给笔记本用的散热底座模块扒下来,倒扣用上了,效果还还真不错!10分钟基本就不烫手了 😂

你是否在网上赚到1美元?https://x.com/marc_louvion/status/1918323347341070787

2025-05-03 10:27:49

你是否在网上赚到1美元?https://x.com/marc_louvion/status/1918323347341070787



Marc Lou: Making $1 online teaches skills no university can m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