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panda995 | 熊猫不是猫修改

成都,程序员,摄影爱好,电子游戏爱好者。博客主要内容是NAS和电子产品评测。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panda995 | 熊猫不是猫的 RSS 预览

极空间打造 “超级中枢”,从书签笔记到聊天分享,一键全搞定!

2025-09-03 18:03:36

NAS、键盘、路由器······年轻就要多折腾,我是爱折腾的熊猫,今天又给大家分享最近折腾的内容了,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阿里嘎多

引言

书签项目熊猫介绍过不少啦,但今天要介绍的这个项目,大不一样。平常的书签,就只能用来保存咱们自己部署的项目,或者做网址导航啥的。要是想实现其他功能,就得再去部署对应的项目。今天要介绍的这个项目,能直接当成自己的超级中枢来用。
项目预览

hello 是个多功能的个人门户网站,能进行书签管理、写创作笔记、设置任务提醒、存文件和下载、播放音乐、管理图片、在线聊天,还能分享资源呢。而且它界面做得还挺不错,支持一些自定义设置,连鼠标指针和动态效果都能调。项目刚开源没几天,开源地址为https://github.com/zxecsm/hello?tab=readme-ov-file
开源地址

项目部署

熊猫所有文章一直都存极空间里,靠 OB 的同步插件同步。不过有些素材图片、文件存本地,所以看到这项目,就琢磨着能不能靠它来一站式解决。
极空间

作为一个有拖延症,还老是忘事儿的人,最近也琢磨着需要个待办事项来给自己提个醒。所以这次部署,我就用平时最常用的设备 —— 极空间 Z423 旗舰版来弄。现在像一些日常经常要用的项目,都部署在极空间上,这样维护起来也方便。
Docker

hello提供了容器镜像,我们只需要设置好文件映射和端口映射即可。在前期先准备好hello的文件映射位置,需要创建管理员文件管理根目录helloFiles与应用数据存放目录helloData。
文件夹

随后来到极空间的Docker界面,在Compose中新建项目,输入以下代码,其中的文件路径可通过极空间的查询路径来获得,端口左侧的本地端口记得更改为不冲突的端口。

services:
  hello:
    image: 'zxecsm/hello:latest'
    container_name: hello
    restart: unless-stopped
    environment:
      - TZ=Asia/Shanghai
    volumes:
      - /helloFiles:/root/helloFiles # 管理员文件管理根目录
      - /helloData:/root/helloData # 应用数据存放目录
    ports:
      - '5555:55555'

项目创建

确认无误就可以拉取并创建容器了,最后在日志中看到这样的信息就代表项目启动成功了。
日志

项目使用

通过极空间的远程访问或者浏览器输入IP与端口号就能访问项目页了,这里需要说明,极空间的远程访问虽说支持极空间自身的穿透来使用,但也是需要账户鉴权的,并不是远程连接发给别人就能直接访问。
远程访问

hello的主页非常干净,同时鼠标滑动与点击以及背景都带有动态效果,左上角能看到时钟,底部还有对应的CPU占用和内存占用情况,点击左下角的小风车可以更换壁纸,不过需要提前上传到壁纸库,右下角则是聊天室。
首页

点击正中间的图标能呼出书签栏,添加书签只需要输入网址,能自动获取网址的图标和描述,右上角的设置支持查看搜索历史、书签夹、搜索引擎切换、提示词切换以及弹窗搜索。
书签功能

右下角聊天室模拟了微信的界面,不过功能相对就没这么多了,只能进行语音、文字以及文件。
聊天室

点击右上角的用户就能呼出其他功能项了,其中包括播放器、笔记、文件管理、便条、图床、二维码生成、待办、倒计时等等,也能对网页进行设置。
功能

再设置界面能看到壁纸库,也支持界面的个性化设置,比较有意思的是君子锁这东西,防君子不防小人,合理!
设置

写在最后

蛮不错的项目,感觉如果能支持书签导入就更完美了。功能都是非常实用的功能,整个项目也非常轻量化,很适合作为个人主页来使用。

以上便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觉得还算有趣或者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点赞收藏,最后也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咱们下期见!
尾图

绝了!极空间搭配视频智语,生产力拉满,多平台视频摘要一键搞定

2025-09-01 23:41:14

NAS、键盘、路由器······年轻就要多折腾,我是爱折腾的熊猫,今天又给大家分享最近折腾的内容了,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阿里嘎多

引言

不得不说,极空间的用户可真是多才多艺。本期要介绍的项目,是用户用 AI 开发出来的。虽说靠 AI 开发,但这项目完成度相当高,不仅有 Web 界面,还支持 Docker 一键部署。
项目地址

项目为视频内容解析应用,像 YouTube、bilibili 这些主流平台它都支持。应用能自动下载视频并提取语音信息,还能把它们转录出来,接着用 AI 一键分析内容,从中提取重要部分,生成摘要。对于好多爱在网上看教程视频或者学习内容的用户来说,这功能可太实用了。要知道,很多教程视频时长特别长,要是看完自己去提炼里面的精华内容,那可太费时间了。但这个应用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帮用户轻松提炼精华。同时,它还能把视频内容转化成文字版本,方便储存,以后复习也方便。
项目页

项目地址为https://github.com/zhuguadundan/VideoWhisper,感兴趣的可以去多多支持。

部署机

转录得用到本地性能,所以熊猫在这儿用了性能相当不错的极空间 Z423 旗舰版。在做语音转录的时候,CPU 和内存的占用会比较高,尤其是内存。不过,Z423 旗舰版预装就有 32G 内存,就算运行时占用高,也不影响其他 Docker 和系统的流畅度。
部署机

除了内存,CPU 也会影响转录速度。虽说像 Z4 Pro 还有极空间早期的 Z4S 这些也能运行转录,但速度上,肯定还是用 AMD 5825U 的 Z423 旗舰版更快些。要是你对速度有要求,那就建议用处理器好点的 NAS 来部署。
性能介绍

部署过程

咱回到部署过程。项目都已经提供 compose 文件了,所以部署起来特简单。不过因为涉及数据持久化,所以部署之前,咱们得先把对应的映射文件夹建好。

项目的文件夹需要映射配置文件,接着是数据和日志这些。对应的文件夹分别是 /config、/output、/temp 还有 /logs 。在自己存 Docker 项目的文件夹里新建就行,建议用 M.2 固态硬盘。
准备工作

随后我们打开极空间的Docker应用,来到compose新建项目复制代码。

services:
  videowhisper:
    image: zhugua/videowhisper:latest  # 使用v0.15版本
    container_name: videowhisper-app
    ports:
      - "5000:5000"
    volumes:
      # 配置文件映射
      - ./config:/app/config
      # 数据目录映射 - 支持新的任务结构
      - ./output:/app/output
      - ./temp:/app/temp
      - ./logs:/app/logs
      # 可选:如果需要持久化任务历史
      # - ./data:/app/data
    environment:
      - TZ=Asia/Shanghai
      - FLASK_ENV=production
      - PYTHONPATH=/app
      # 设置文件权限相关环境变量
      - PYTHONUNBUFFERED=1
      - APP_VERSION=0.15.0
    restart: unless-stopped

    # 健康检查
    healthcheck:
      test: ["CMD", "curl", "-f", "http://localhost:5000/api/health"]
      interval: 30s
      timeout: 10s
      retries: 3
      start_period: 40s

    # 资源限制(可选)
    deploy:
      resources:
        limits:
          memory: 2G
          cpus: '4.0'
        reservations:
          memory: 1G
          cpus: '1'

这里面的文件夹映射,可以通过极空间查询路径的方法来映射。除此之外,咱们还得检查一下端口占用情况,要是发现有占用的,记得改一下。最后就是资源限制这方面,如果不想占用太多资源,自己设置个阈值就行。
新建项目

等所有检查都确定没啥问题了,点击创建就好啦。之后项目会自己去拉取镜像,最后按照咱们设置的环境变量新建容器。项目创建好后,在日志里应该就能看到对应的 Web 启动信息。
项目启动

项目使用

不管是通过极空间的远程访问,还是直接在浏览器里输入极空间 IP 加上冒号再加上端口号,都能访问项目的 Web 界面。项目没设置鉴权,所以千万别把它暴露到公网上用。
项目界面

在使用之前,咱们还得配置 API 信息。API 设置界面里,有语音识别服务、油管的 Cookies 配置、AI 文本处理服务,还有能进行 Obsidian 集成配置。按照提示填写就行,填完了记得测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正常连接,最后最后,一定要拉到最底部进行保存,熊猫首次使用就忘记了。
API设置

必填项填好以后,回到首页。这儿熊猫拿 B 站举例,把需要解析的 B 站视频链接复制下来,粘贴好,接着选择 AI 模型,再点击智能处理。这时候,项目就开始进行音频下载,之后会把音频分成几个片段来做语音转文字,最后对文字进行 AI 总结,还会优化格式再输出。
工作流程

速度跟 AI 模型、项目性能设置,还有视频长短都有关系。输出的内容还挺好的,能把原视频里的重点基本都概括到。在处理结果里,你可以选择查看逐字稿、总结报告,还有内容分析,而且还支持下载。
内容总结

最后在文件管理中能看到我们下载的音频文件以及对应报告的Markdown格式的文稿,支持下载以及删除。
文件管理

写在最后

项目挺好用的,不管是当成教程视频或者学习视频的总结工具,还是想给一些长视频做文字摘要,体验都不错。就算你没这方面需求,自己部署一个放着也没啥不行的,万一哪天有需要了,能马上拿出来用,毕竟技多不压身嘛。

以上便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觉得还算有趣或者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点赞收藏,最后也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咱们下期见!
尾图

B 站 “成分” 检测工具,深挖历史记录,秒测二次元浓度

2025-08-31 18:18:30

NAS、键盘、路由器······年轻就要多折腾,我是爱折腾的熊猫,今天又给大家分享最近折腾的内容了,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阿里嘎多

引言

作为资深的 B 站 LV6 大佬,熊猫每天都会花个一两小时刷 B 站的热门或者推荐视频。看的视频其实非常杂,从游戏到社会新闻,从科学到鬼怪志异,啥都有。所以我一直都挺好奇,我这账号到底算啥成分。正好前两天,我发现了个超有趣的项目,叫 BilibiliHistoryFetcher。
项目介绍

项目能获取账号的历史观看记录,还有各种收藏和点赞信息,来实现账号的可视化分析。具体有这些特性:

  • [x]  获取历史记录
  • [x]  年度总结
  • [x]  视频和图片下载

    • [x]  一键下载用户所有投稿视频
  • [x]  自动化任务
  • [x]  AI 摘要
  • [x]  获取用户评论
  • [x]  获取收藏夹

    • [x]  批量收藏
    • [x]  修复失效视频
    • [x]  一键下载收藏夹所有视频
  • [x]  获取视频被全站观看的总时长

    项目部署

    项目是前后端分离的,而且因为得用到 AI,作者就给出了 GPU 和 CPU 两种调用方法,所以没提供打包好的镜像。不过咱可以用 compose 的方式来部署前后端,自己在本地进行镜像打包和部署。

我在这儿用绿联 NAS 来部署这个项目,其他 NAS 的操作也差不多。要是想用命令行直接拉取项目的 compose 文件,输入代码curl -O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2977094657/BilibiliHistoryFetcher/master/docker - compose.yml就行。要是不会用命令行,也能到项目地址去下载 compose 文件,地址是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2977094657/BilibiliHistoryFetcher/master/docker-compose.yml 。
compose文件

打开绿联NAS的Docker,随后将compose代码复制并新建项目,最后点击确定耐心等待项目进行镜像构建与容器部署即可。
容器部署
过程会比较蛮长,需要耐心等待,如果有报错,那么根据对应的报错信息查看即可,一般都是因为文件映射、端口等等问题,修改冲突项就行了。
项目情况

随后在项目详情就能看到已经拉起的前后端容器了,这时候浏览器输入NAS的IP与前端的端口就可以访问项目web界面了。

项目使用

首次使用我们还需要设置一些东西,在项目的左下角能看到服务器状态和数据完整性的检测状态,没有设置的情况下会提示错误之类的提醒,我们点击侧边栏的设置。
设置项

默认服务器配置是127.0.0.1或者0.0.0.0,但这时候项目是无法连接后端的,所以我们需要将其地址更改为具体的IP地址,也就是我们NAS的IP,端口为后端服务器的端口,同时在最底部勾选上启动数据完整性校验。
大模型设置

在大模型设置这里,目前只支持Deepseek对接,不过即便是没有设置API,该项目也是正常可以使用,不过没有了AI摘要以及AI总结等功能。
首页

登陆之后再历史记录这里就能看到你所有未删除的观看记录,除了视频以外还有直播、文章、番剧以及文集都会有展示,左上角能看到实时更新和隐私模式。
收藏夹

收藏夹能看到收藏的视频,也支持将视频下载到本地,下载素材的清晰度会选择当前账号等级支持的最高清晰度,如果没有大会员,那么视频默认1080P。
年度总结

在年度总结这里,一直下滑能看到针对性的各种统计,例如观看数据、观看时间、观看趋势、标签以及关键词等等。
数据统计

侧边栏的B站助手支持查看视频合集的观看时长,同时也支持搜索视频下载,评论查询功能目前貌似API失效了,看作者后续是否修复了。
B站助手

写在最后

挺有意思的项目,不过个人没发现有什么用,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吧。

以上便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觉得还算有趣或者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点赞收藏,最后也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咱们下期见!
尾图

七夕必看!NAS 部署情趣飞行棋,给约会加点 “猛料”,刺激来袭

2025-08-29 13:00:10

NAS、键盘、路由器······年轻就要多折腾,我是爱折腾的熊猫,今天又给大家分享最近折腾的内容了,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阿里嘎多

引言

又到一年七夕啦,都说玩 NAS 的都是直男。但熊猫今天得为咱们这些垃圾佬正名,顺便也给各位好哥们谋点福利!当然咯,这一切的前提是得有人陪你过七夕才行!
七夕

今儿要介绍的项目那可太刺激了。在这七夕节,晚上可不就该喝点小酒,吃点好吃的,再跟自己另一半玩点小游戏嘛。这游戏肯定不能太简单,所以我就帮大伙找到了一款部署在 NAS 上的刺激小游戏 —— 飞行棋。

项目部署

著名喜剧演员吕小布说过,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一定要玩紧张刺激的飞行棋,于是就有大佬开发了情侣飞行棋这个项目,项目开源地址为:https://github.com/woniu9524/couple-flying-chess。作者提供了Dockerfile文件,所以想要部署就非常简单了,根据文件中的内容,熊猫生成了Compose文件,代码如下:

version: '3.8'

services:
  nextjs-app:
    build:
      context: .
      dockerfile: Dockerfile
    container_name: qixi
    ports:
      - "3550:3000"

其中的端口记得根据自身的NAS环境变更,如果代码复制到NAS中有提示格式错误,那么将代码发给AI让其帮你纠正格式即可。
项目代码

部署前我们需要到项目的开源地址将其下载下来,随后解压之后放在我们的Docker文件夹中,再在其中创建Compose文件,复制上述代码,将其放在项目的根目录之中,例如这样。
项目部署

最后确定好无误之后构建镜像并创建容器即可,镜像的构建过程会比较长,大概需要等待10分钟左右。
项目运行

项目体验

部署完成之后我们通过设置的端口来到项目的web界面,熊猫这里用的为绿联NAS,直接点击容器的远程访问也可以。
界面

可以看到飞行棋分为了好多个版本,例如普通版适合初次认识、恋爱版适合情侣、还有后续的情侣版、深入版以及私密版,也可以直接用所有都有的组合版。
自定义

如果以上不能满足你,那么你还可以自定义模式,这里可以手动添加任务。
游戏界面

游戏界面非常简单,就是正常的飞行棋,双方空子红蓝棋子,随后根据摇骰子来决定步数,会随机触发任务挑战,完成挑战和未完成都有对应的奖励和惩罚,当然熊猫这里演示的是比较入门的恋爱版本。
私密版

原本还想着展示一下私密版的内容,但看了一下基本都不能播,只能打码处理,如果感兴趣还是自己部署体验比较好。

写在最后

最后七夕祝大家早生贵子!!!

以上便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觉得还算有趣或者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点赞收藏,最后也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咱们下期见!
尾图

轻量级短链接神器—Zurl,功能超全,Docker 快速部署

2025-08-28 19:16:39

NAS、键盘、路由器······年轻就要多折腾,我是爱折腾的熊猫,今天又给大家分享最近折腾的内容了,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阿里嘎多

引言

虽说现在手机端的 APP 把网页给替代了,但实际上 APP 也得指向网页。而且,现在各种二级、三级页面越来越多,碰到的链接也越来越长。比如说我们常用的淘口令、砍一刀这类的,甚至一些平台的分享链接,那链接长得呀,感觉要是能具象化,都能把人缠上好几圈。
首图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咱们的短链生成工具,将一个长连接或者被屏蔽的链接转化为另一个链接,从而实现一定程度的规避风险的行为。今天要介绍是onenav导航页以及zdir的作者xiaoz的项目,短链接系统——Zurl,项目在github开源目前也才两周,地址为:https://github.com/helloxz/zurl
项目页

项目特性

Zurl 虽然诞生没多久,但功能已经相当完善了。而且在 xiaoz 给出的功能计划里,后续还会对这个项目进行更新。

  • 短链接生成:用户能把长链接变成短链接,这样分享和传播起来就方便多啦。
  • 链接管理:有个直观的界面,管理员在这儿能查看、编辑和删除链接。
  • 延迟计数:系统会延后记录每个短链接的点击次数,避免在高并发的时候压力太大。
  • 自动获取标题:添加链接的时候,系统会试着自动获取长链接的标题,方便之后识别。
  • 支持 UA 屏蔽:管理员可以自己设定要屏蔽的 User - Agent,防止有人恶意访问。
  • 数据迁移:支持把 YOURLS 的数据搬到 Zurl,方便用户过渡。
  • API:提供 API 接口,便于二次开发,也能集成到任何系统里。
  • API Token 管理:对 API Token 进行管理。
  • 高级分析:(计划中)之后会开展高级分析功能。
  • 自定义站点信息:(计划中)实现自定义站点信息功能。
  • 中英文双语支持:(计划中)添加中英文双语支持。
  • 登录会话管理:(计划中)进行登录会话管理。
    项目预览

    项目部署

    这次用来部署的设备是绿联DXP6800 Pro,它可是熊猫的主力设备之一。在我看来,绿联的 Docker 算是所有 NAS 系统里,功能最全,操作上手还最方便的之一了。手机端几乎能实现全功能的 Docker 管理,compose 管理也很方便,还有镜像自动更新(正在测试),这既能让小白轻松上手,也能满足实用派的需求。
    Docker管理

Zurl部署并不难,xiaoz已经提供了compose文件,将其复制之后粘贴到绿联Docker的新建项目中,针对其中的端口与文件映射简单修改就行。
项目创建

随后耐心等待拉取镜像以及容器部署,成功之后可直接从绿联的Docker界面进行快速访问,也可在浏览器输入绿联IP与端口访问。绿联目前支持外网下通过Uglink来访问我们部署在NAS中的Docker项目。
项目管理

项目使用

首次使用需要我们创建管理员账户初始化系统。
初始化系统

登陆之后就和作者提供的演示界面一样了,不过因为是短链生成,涉及到链接分享, 所以熊猫建议还是反代一下,免得直接暴露了公网IP地址。反代之后再次点击高级选项,这时候就能看到短链的地址换成我们自己的域名了,方便传播。
短链地址

把小红书的图文长链接转换了一下,试了试,访问没啥问题。Zurl 能支持屏蔽 User - Agent,要是被屏蔽的 UA 来访问,就会出现拦截提示,像微信访问就会这样。
短链访问

点击右上角的管理,能在这里看到我们已经生成的短链,同时支持对短链进行自定义编辑,所以链接并非死链接,而是活链接,可自定义后缀。
短链编辑

最后,在管理中支持将YOURLS数据迁移到本系统,也提供了API接口,支持Token创建。
API接口

写在最后

虽说日常用的时候少,但备一个总归没错,毕竟这东西的性能需求对于如今的成品NAS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部署上也并影响什么。

以上便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觉得还算有趣或者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点赞收藏,最后也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咱们下期见!
尾图

三个月体验,老小区里的智能担当:小米智能门锁 2 Pro

2025-08-25 17:54:07

从五月份住进来,到现在搬新家也三个多月了。刚搬完家,就立马换上了小米智能门锁 2 Pro。当时熊猫其实已经写过上手测评了,不过对于智能门锁来讲,长期使用的稳定性、体验和续航这些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所以用了三个月之后,熊猫再来跟大家讲讲,小米智能门锁 2 Pro 到底值不值得买。
场景图

首先关心的就是解锁速度与成功率,毕竟好多智能门锁刚装上的时候,用着可能特好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常生活遇到各种复杂的场景,门锁就会暴露一些刚开始没碰到过的问题。
解锁

一开始,我最担心的就是门锁往后的识别问题,所以就选了带 3D 结构光的小米智能门锁 2 Pro。用了三个月,我发现不管是人脸识别还是指纹识别,速度都没受任何影响,两种方式都能做到人一到就开锁,跟刚装上时的体验几乎没啥差别。
人脸识别

跟普通摄像头人脸识别比起来,3D 结构光在速度和安全性方面都要好得多。毕竟普通摄像头人脸识别只是直接识别人像,3D 结构光除了基础的人像识别,还会把不可见的光斑投射到人脸那块儿,抓取人像面部的细节特征,然后再进行活体 3D 防伪检测。安全性没得说,这也是目前民用里安全等级最高的识别策略。
深度学习

让我挺惊喜的是对小朋友的人脸识别。刚开始录入小朋友人脸的时候,录了好几次才成功。不过这三个月,门锁的智能 AI 会根据每次识别进行二次学习。一开始因为小朋友身高问题,识别率不太高,现在和大人一样,也能做到人一到就开门,这一点事超出我预期了。
小朋友识别

用了三个月,指纹识别这块儿也没出啥问题。不过因为2 Pro并不是静脉指纹,所以现在对小朋友或者湿手的识别正确率不算高,偶尔还是得二次验证才行。但平常使用的话,倒没什么问题。
指纹识别

说到续航,从到手充满电安装好到现在,内置的锂电池还有 69% 的电量,干电池到现在都还没用过。不过这续航是在没咋用门锁内屏的情况下。照这情况,锂电池充满电,估计能用 9 个月左右,结合干电池,续航起码也有一两年,日常不需要担心续航问题。
续航

内屏用得不多,是因为我新房的主卧在最里面,每次我都是直接用米家 APP 查看情况,像快递、外卖到了,要是不方便,直接通过米家 APP 跟对方说放门口就行。
门锁监控

摄像头有 160° 的广角视角,230 万像素。像我家门口比较窄,基本上能全方位覆盖。像素也够清晰,能看清门口人的长相和特征。再加上还有微光全彩夜视功能,不管白天黑夜,这配置用起来完全没问题。
摄像头

在智能化程度上,国内产品覆盖最广性价比最高的可以说只有小米一家。小米智能门锁 2 Pro的智能化程度也非常多,像是变声对话或者快捷语句主要用于面对陌生人的场景,日常用的并不多。熊猫个人用的多的还是离家模式,关闭房门之后打开一键离家模式,可通过米家APP智能联动家里的其他家电关机,例如关闭空调、打开扫地机等等。
智能化

最后说说整体的使用体验吧,三个月的使用更多时候并没有过多的去关注它的表现,因为它的表现太正常了,没有出现过需要我去关注的问题,不管是人到即开的开锁速度还是熊猫设置的一些智能化的场景,在时间的推移下都已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去关注它会不会出问题。
场景图

而对于门锁这样的设备,可靠性正是用户最关注的一点,显然小米智能门锁 2 Pro目前给我的体验是完全做到了这一点了。

以上便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觉得还算有趣或者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点赞收藏,最后也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咱们下期见!
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