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txr | 陶小桃修改

北航在读硕士,Python爱好者.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txr | 陶小桃的 RSS 预览

读博随笔 | 搬好家了,我的宿舍变迁史:六人间—>四人间—>二人间—>单人间

2025-08-31 22:12:00

AI摘要:这篇文章以宿舍的变迁为线索,深情回顾了作者从本科到博士的求学旅程。从最初拥挤嘈杂的六人间,到硕士阶段更为宽敞、彼此尊重的四人间,再到博士期间独立安静的二人间,最终搬入完全属于自己的单人间。每一次空间的转换,不仅代表着住宿条件的改善,更折射出作者心态的成长与变化——从最初的不适应与喧闹,逐渐学会独处、享受宁静,并在孤独与自由中找到平衡。文章既流露出对过往集体生活的怀念,也表达了面对新阶段独立生活的复杂心境,最终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在单人间开始的新学期与新挑战。

[...]

今天收到了人生第一本爱情相册,感谢亲爱的你

2025-08-30 21:55:00

AI摘要: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收到女友亲手制作的爱情相册后的感动与思考。相册承载着两人精选的珍贵瞬间,其物理重量和手工制作的用心(覆膜粘贴式设计)都让它意义非凡。作者由此反思记录的意义——它是对抗遗忘的方式,而实体相册比数字存储更具温度和仪式感。翻看相册不仅能重温幸福,也让人感受到自己被深深爱着和珍惜着。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女友用心付出的感谢,并感悟到生活不仅需要向前奔跑,也需要回望和珍视已经走过的美好旅程。

[...]

读博随笔 | research就是re search(再次搜寻),老文献比紫色更有韵味

2025-08-26 15:15:00

本文探讨了强化学习中的Actor-Critic算法与生成对抗网络(GAN)之间深刻的思想关联。作者发现,尽管GAN于2014年提出并广为人知,但其核心的“对抗博弈”思想早在2000年Actor-Critic算法中就已成熟运用。文章从两者结构对比入手,分析Actor与Critic、Generator与Discriminator之间的相似机制,并指出Ian Goodfellow提出GAN很可能受到早期对抗学习思想的启发。作者进一步反思学术研究的本质,强调重视经典文献的价值,倡导在“Re-search”中挖掘历久弥新的思想,而非盲目追逐表面新颖而内核重复的工作。本文不仅揭示了一段关键技术思想的跨域传承历程,也呼吁学界更多关注奠定人工智能基础的开创性研究。

[...]

读博随笔 | 调整了作息,上线时间早七晚十一

2025-08-25 09:08:00

天苍苍野茫茫,早八的工位教室果然一个人都没有。甚至小楼侧门都没有开,还得绕路走正门。

以前我是个喜欢熬夜的死肥宅,即便开学了也是经常睡到九点多醒,到工位可能都已经十点多甚至该吃午饭了。

有一段时间,总觉得熬夜能多干点事情,其实忙来忙去也就那么回事,累噶了又能如何呢,无非就是把上午的时间搬到了夜晚,而夜晚是容易空虚和寂寞的,不见得就会集中精神学习。

空虚寂寞冷

已经入职的女朋友经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这段时间是入职培训,我个人觉得也是在顺便培养新老师的作息,也顺便在影响我。

现在每天晚上都在忙着各自的学习,白天时不时聊聊天,晚上十点多会集中聊一会天,然后到十一点准时晚安和闭眼。一开始的几天,我的生物钟并没有调整过来,躺在床上根本睡不着,甚至会胡思乱想到一两点才会有困意。

经过一周左右的强制约束,现在能十一点躺着就入眠了,早上六七点会自然醒,有时候醒早了就会赖会床,知道手机闹铃响起。尽管我起床的时候女朋友早饭都吃过了。

闹钟

这也算是一种共同进步吧,也是爱情意义的一部分,早睡早起,健康作息,一起进步。

祝她工作顺利,祝我学业有成。

晚睡

航,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又在收拾宿舍要搬家了

2025-08-24 22:21:00

AI摘要:这篇文章是一位毕业生写给母校“航”(北航)的深情告别信。作者在搬家之际回忆起研究生生活的点滴:从初入校园的欣喜、宿舍生活的细节,到对学业、人际和自我成长的感悟。虽然对母校情感复杂,既调侃其“非名校”的处境,也真挚感谢它带来的成长与回忆。文章还流露出对人生方向的迷茫,但最终回归到一种豁达与坚定——愿保持真诚与坚强,并祝福母校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全文混合了幽默、怀旧与哲思,是一封充满个人温度的道别信。

[...]

汽车没开过,驾驶证先到期了,更新了个十年保质期的

2025-08-20 00:58:00

本文分享了作者回老家更换到期驾驶证的亲身经历,详细介绍了使用自助体检机完成体检、现场拍照及领取新证的便捷流程,总费用仅44元。同时,作者回顾了多年前举报驾校乱收费教练的往事,并由此引发对善恶的思考。文章最后回归现实,表达了作者重返科研工作的决心,强调持续学习和深度积累的重要性。

[...]